各方军阀的利益经常变化不定,不同的部队打着打着,友军莫名其妙就成了敌军,敌军一夜之间就成了友军,而且广大川军也对这种同室操戈的内战比较厌恶和不当真,常常双方几万大军“恶战”几天几夜,死伤人数还不到一千。在这样的环境里混了十多年,不成兵油子才怪。但宋来鹏等川军兵油子们在打日本鬼子这件事上还是很明白大是大非的,这也是川军最宝贵的优点。
宋来鹏是个兵油子,但他的副手、狙击排副排长徐祯则是个拥有标准狙击手气质的军人。这名年轻的少尉也是一个神枪手,但他并非四川人,而是山西晋城人。日军大举入侵山西后,徐祯和很多山西老百姓一样一夜之间家破人亡。因此徐祯身上那冷冰冰的“冷酷气息”并非来源于专业的狙击手训练,而是因为他肩负着血海深仇,出身于猎户的徐祯天生就擅长射击。1937年11月中旬,太原会战结束,山西阎主席率军南撤,日军穷追不舍。在这段混战时期,山西南部的晋城地区被双方反复争夺。在那个寒冷的冬天,徐祯早上出门去山里打猎,回来的时候却发现全村已经被一支执行搜索任务的日军小部队烧成了白地,包括他全家六口在内的全村一百多口都倒在血泊里。掩埋掉自己妻女父母的遗体后,徐祯跪在坟墓前一枪打碎自己的左手小拇指,发誓要杀死一百个日军来祭奠自己的家人和全村父老。随后,他碰到经过自家门口的川军第122师。虽然徐祯是山西人,应该参加家乡的晋绥军或八路军,但他也分不清这些部队的不同,于是便正式在122师内当了兵。由于他枪法过人,靠着战功成了少尉。
孟翔知道自己没什么能指导这些狙击手的,只是把自己在后世道听途说来的一些“经验”分享给了他们。比如:狙击手并不是完全靠枪法,在战场上靠的是一倍的枪法和九倍的隐藏;狙击手一定要学会利用环境来掩护自己,不要轻易地射杀对方的普通士兵,因为这样会暴露自己的位置,要挑选最有分量的敌方目标进行射杀并且争取一枪毙命;狙击手在同一个地方最多打两枪就必须要转移阵地,绝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连续不停地开火;判断敌军军官的方法除了看他有没有穿军官服饰外,还可以依据有没有人向他敬礼或者他有没有留着小胡子来断定;狙击手最大的对手是敌方的狙击手;狙击手最好两人组成一个战斗小组,一人负责狙杀,一人负责观察和掩护;等等。
孟翔又颇为恶毒地教会了这些狙击手们使用国际战争法明文规定禁止使用的达姆弹。他微笑着对徐祯道:“徐副排长,你难道不觉得一枪毙命实在太便宜鬼子了吗告诉你一个简单的办法,大家也可以都学学。在射击前,大家用锉刀把子弹尖端磨掉,露出里面的铅心。这样的子弹叫做达姆弹,射入人体后会炸开这么大的血窟窿孟翔比划了一个篮球形状。”
徐祯那双原本很淡漠的眼神陡然间变得一亮。显然,孟翔的话非常符合他的胃口。对日军恨之入骨的他自然狂热地喜欢上了这种能一枪将人头打爆并且异常简单的方法。宋来鹏等人也纷纷露出惊奇的目光。
尽管孟翔说的这些狙击手的战斗要领都是非常简单肤浅的,在后世简直就是每一个军事爱好者的常识,但在此时说出来也确实是推陈出新、前所未有了,让宋来鹏这些老兵们都听得一愣一愣的,随后都对孟翔佩服得五体投地。孟翔又向赵渭滨请求,额外地调拨给这些狙击手每人一百发子弹,让他们手上的子弹更加充足些。其实,每人一百发子弹,实在是少得可怜,但川军本来就很穷,一下子让122师拨出三千多发子弹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随着孟翔用他的“面子”给狙击排弄来三千多发子弹,这让宋来鹏、徐祯等人对他更加佩服了。能够得到更多的子弹,是每个士兵都高兴的事情。
除了这些以外,孟翔又为另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绞尽脑汁,那就是装备问题。
川军的装备实在是太差了,而且又得不到国民政府的补充,因此穷得叮当响,主要武器就是那些陈旧不堪的老式步枪、少数的土造步兵炮和土造机枪,以及大刀和手榴弹,重武器基本为零。孟翔知道打仗虽然不能“唯武器论”,但靠着血肉之躯都抵挡日军的飞机大炮必然不是长久之计。将士们虽然一腔爱国热血,但也不能让他们的热血白流。孟翔反复思考着,能不能用土办法造出一些威力强大的武器呢
比如,如何对付鬼子的坦克呢虽然日军的坦克在二战期间根本比不上德国、苏联、美国等军事大国的坦克,其充量只能算是铁皮移动堡垒,但对付没有反坦克武器的中国军队却能逞凶一时。孟翔知道,中日战场上当日军坦克出现时,中国军队只能派出敢死队投掷炸药包或集束手榴弹地摧毁日军坦克,这个办法不但非常危险,而且成功率很低。对付日军坦克,中国军队唯一的“神器”就是德国造的37战防炮,这种反坦克炮对付装甲薄弱的日军坦克,几乎是一击必杀。但这种火炮非常稀缺,就连中央军也没多少门,川军更加闻所未闻。孟翔以前由于受到后世抗战神剧的影响,认为集束手榴弹也能对付坦克,但通过和赵海军等老兵们的了解,他才发现,自己又被后世的中国导演们给欺骗了。
“用集束手榴弹炸坦克”赵海军听完孟翔的设想后,极度不屑地道:“谁说的狗屁”
实际上,对付坦克的土武器只有炸药包,集束手榴弹是没用的。一枚手榴弹大概一斤重,六七个手榴弹捆在一起是很难扔得远的。而且手榴弹主要靠爆炸碎片产生杀伤力,集束手榴弹对付敌军密集人群有很好的效果,对付坦克基本不起作用。实战中,集束手榴弹只有炸坏了坦克的履带或发动机,才会暂时让坦克失去部分战斗力,并且这还不是摧毁,只算是炸坏,很容易就能修好。抗战神剧中,那种集束手榴弹飞过去后立刻炸得敌军坦克爆炸起火的效果,完全是“艺术夸张”的表现手段。实战中用集束手榴弹去炸坦克完全是扯淡。
孟翔思索着:生产炸药明显不是什么创举,那有没有有效且简单制造的反坦克武器呢
冥思苦想中,孟翔的脑中闪过一道光亮,他想起历史上苏芬战争以及苏德战争中芬兰士兵和苏联士兵是如何摧毁敌军坦克的了。他急忙再回到师部找到赵渭滨,阐述了他希望能研制出反坦克武器的想法。赵渭滨对这个副官层出不穷的新奇想法也比较赞同,立刻安排了直属于师部的炮兵营营长曲阳少校负责和孟翔共同进行这项技术性的问题。
曲阳的炮兵营虽然号称炮兵营,但实际上也只有寥寥可数的十几门迫击炮和四五门步兵炮而已,一半是从四川带出来的土造品,一半是从日军手里艰难缴获的,而且炮弹都很缺乏。
“燃烧瓶”曲阳听完孟翔的设想后,陷入了很专业的思索中。
“是啊,曲营长,鬼子的坦克虽然是刀枪不入,但也不是水火不侵的呀。”孟翔娓娓道:“届时在实战中,鬼子的坦克要是开过来,扔手榴弹或炸药包的危险性很大暂且不说,而且成功率也不高。除了炸断了鬼子坦克的履带,不然靠手榴弹或炸药包是很难击毁一辆坦克的。如果我们事先大规模制造燃烧瓶,到时候只要扔到鬼子的坦克上就能炸开一团火球,虽然无法摧毁坦克,但也足以烫死烧死里面的鬼子坦克兵了,这样的进攻效果自然要大大超过手榴弹或炸药包。而且燃烧瓶的制作也是物美价廉,成本远远低于手榴弹。”
“有道理。”曲阳听得连连点头:“燃烧瓶这玩意确实好造,一个酒瓶子再加一团破布就可以了。”他用佩服的眼神看着孟翔:“孟副官,你的这个建议非常的不错,而且也非常实用。这样的话,我马上要向师部打个报告,再赶紧派人收集酒瓶子和汽油,组织人手制造燃烧瓶。”
“不仅仅要汽油,还要收集蔗糖。”孟翔补充道。
“为啥”
gu903();“燃烧瓶内装三分之二的汽油和三分之一的糖,到时候混合一起燃烧的威力和速度都大大超过普通汽油的燃烧。”孟翔道军事常识:按照2比1比例在燃烧瓶里装填汽油和蔗糖,会在燃烧过程中发生猛烈的化学作用,使燃烧效果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