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条件都让原本意气风发的希特勒气急败坏。对此,希特勒特地密令海德里希征询了孟翔的意见。孟翔的回复是:完全同意。首先第一条,德国队犹太人的“消灭”会让德国在道义上饱受诟病,会损害德国的国家形象和德国的国际受支持程度,将犹太人驱逐出境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所以德国当局没必要继续对犹太人进行迫害;第二条,法国毕竟是拥有重大影响力和悠久历史的欧洲大国,德国不可能彻底灭亡法国并将其吞并,此时做个顺水人情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通过对法国的战争,德国已经报了上次世界大战的仇了,也狠狠地羞辱了法国,如今德国的气出够了,完全可以在大捞一笔的前提下撤离法国。另外,法国也是西方社会的一员,德国想要在以后还继续获得胜利孟翔说得很隐晦,这个“继续获得胜利”当然指的是日后对苏联的开战,就必须要赢得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支持,就必须要和西方社会彻底联合起来,绝不能让德国孤立于西方社会。
希特勒尽管不情不愿,但在和德国高层的一干智囊探讨后,都觉得孟翔说得仍然是对的。放弃一个法国没什么大不了,因为德国以后会获得比法国面积辽阔上百倍的土地。
讨价还价到六月下旬,欧洲和平条约终于出炉了。这份条约的内容也很简单,核心宗旨就是德英两国握手言和以及德国退出法国占领区,但德国也从条约里收获丰厚。条约的主要项目如下:
一、英国必须无条件将埃及殖民地和苏伊士运河的主权转交给德国;
二、英国赔偿德国战争赔款一百五十亿美元;
三、法国必须无条件将西非殖民地全面转交给德国;
四、法国赔偿德国战争赔款一百二十亿美元;
五、法国军队不得在法德边界宽一百公里的非武装区域内驻军;
六、法国租借洛里昂、布雷斯特、拉罗舍尔、圣纳泽尔、波尔多这五处港口给德国使用,租期为十年,德国在每个港口驻军不超过2000人;
七、英国如若同意以上条约,德国每个月释放5000名英军被俘官兵,五年内全部释放,德国承认英国本土的完整主权和英国对其余殖民地的拥有权,并愿意签订为其二十年的德英互不侵犯条约;
八、法国如若同意以上条约,德国军队将在六个月内全面推出法国,德国承认法国本土的完整主权和法国对其余殖民地的拥有权,并愿意签订为其二十年的德法互不侵犯条约;
九、德国政府停止在德国境内和德国占领区境内的任何迫害犹太人的行为。
这份欧洲和平条约公布后,顿时举世大哗、石破天惊。
最表示接受的法国的维希政府。法国自从被德国以两个月的神速给打败了后,便被德国扶植起了一个傀儡政府,也就是这个维希政府。表面上,维希政府是名正言顺统治着法国的最高国家机构,但每个人都心知肚明,自己只不过是德国人用来治理法国的木偶工具而已。做毫无自主权的傀儡自然不好受,而且还要背上一个“卖国贼”的恶名。眼下,有这么一个恢复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大好机会放在眼前,维希政府又怎么能错过呢一旦恢复了法兰西的国家主权,那自己也就从“卖国贼”变成委曲求全并拯救国家的英雄了。至于条约上的割地、赔款、裁军、租港等条件,和恢复国家主权这个头等大事比起来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法国人心里也知道,这其中离不开美国政府和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擀旋调停,美国政府此次确实充当了一把和平大使。话说回来,有实力强大的美国来做证明人,自己也可以放心了不是希特勒即使言而无信丢德国的脸,罗斯福也不愿意丢美国的脸,因为美国的脸和他的总统宝座是连在一起的。总体而言,虽然德国开出的条件有点不客气,但这个方案的可信度和可行度还是很高的。能够恢复国家主权,法国人还是愿意付出这些代价的。再加上能够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还有美国作为见证人,这更加是求之不得的事情。欧洲和平条约公诸于众后,在法国官方和基层民众内基本上都得到了支持,除了此时正在英国境内领导着“自由法国”的夏尔戴高乐。这个前法国国防部次长在获悉后立刻嘶声力竭地呼吁法国人民不要上当受骗,不能断送法兰西的文明传统,不能用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荣誉来换取屈辱的主权。
而英国境内则更加掀起了惊涛骇浪般的轩然大波。
欧洲和平条约传到英伦三岛境内,英国的政府和军方高层立刻旗帜鲜明地分为了两大阵营,以此时的内阁和以保守党为代表的主战派宣布要坚决抵制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要求和德国血战到底;而以反对派的工党为代表的主和派则声称“仅仅牺牲一块殖民地和赔偿一笔钱就能换来永久的和平”完全是划算的事情,没有必要再冥顽不化地继续进行这场错误的战争,从而给英国和英国人民带来更多的损失和伤亡,毕竟英国也已经被战争的绞索给勒得喘不过气来了。两大阵营顿时吵翻了天。
而英国民间的反响则是惊人地一致,那就是同仇敌忾地要求政府停战,解散战时内阁,修改错误的外交政策,以换取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