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3(2 / 2)

崛起1796 不只是勾引 2343 字 2023-10-06

再加上这次进京赶考陶澍并没有考中进士,铩羽而归,汉军又正好要举行大考,陶澍便决定来看看。

这种大考对陶澍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陶澍怎么说也是正规举人出身,拿下一个府的考试也是轻而易举。

这次他打算接着去襄阳参加考试的机会,见识一下汉军的最高统治者汉王。

陶澍家乡便在湖南,与身在北方远离战火的士子不同,他能够更加深切的感受到现在天下的大变,一个不好大清朝便要倾覆,转瞬之间便有可能改朝换代。

在汉军统治区呆的时间越长,陶澍便越加的赶到汉军的不同,政府虽然现在还很简陋,可是军队实力却很强悍,光从城池当中巡逻的士兵便能看出一二。

在陶澍心里,不免为大清的前途担心了起来,他毕竟受了这么多年的忠君教育,虽然他并不是迂腐之人,可是想要他短时间内便转变想法从而投靠汉军,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心事重重的陶澍终于来到了这次大考的考试地点,以前襄阳的科举的举办地点,现在经过短时间的扩建,足以当作大考的考点。

陶澍抬眼看着前面黑压压的人群,足有千余人。

这次要从这一千多人中选拔出一百五十人,赐给举人的称号,并且以后这些人都可以分配到各县单人实职。

至于其他落选的士子,也会另有任用,虽然与举人们有所差距,可是对于这些落魄的士子来说已经是格外难得了。

第二百三十九章出来了

更新时间201531421:20:47字数:2129

陶澍是在京城见过朝廷进士及第科考大场面的人,自然不会有多少惊讶。

能让陶澍惊讶的是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来参加汉军的科考,按说汉军是乱匪,士子们都应该敬而远之才对。

这只能说明士子们对汉军的前途已经开始看好了,毕竟从龙功臣的不是每个人都能挡得住的。

就陶澍自己来说,心里虽然一直为自己开脱只是来看看,可是既然参加了汉军的科考,何尝不是已经对汉军的前途有所看好,从而对科考产生了兴趣。

“时辰到,士子们排队一个个接受检查,然后方可入场。”这时前面的有人高喊道。

士子们听后都是来了精神,开始整理随身物品,以免有什么违禁的东西,再被赶出场便得不偿失了。

士子们逐个搜身,检查无误之后便被告知房间号,进入了考场。

当然也有企图蒙混过关的,不过被查了出来,被几名杀气腾腾的士兵给拖出出去,当真是斯文扫地。

很快便轮到了陶澍,陶澍自然不打算作弊,也不会私藏什么小抄,很快便通过了检查。

陶澍进入考场之后,找到了自己的房间,运气还不错,被分配到了天字甲三十一号,周围通透,并且太阳还晒不到。

进入考场之后,陶澍开始整理自己的东西,科考他已经参加过好多次了,对各个环节需要注意的事情都一清二楚,也不会手忙脚乱,很快便收拾妥当,只等着知道考题便可以开始考试了。

一会儿考题有人给他们准备了考试用的纸张,接着考题便便出来了。

当看到第一题之时,陶澍也愣了一下,实在是这道题的要求有些出乎意料。

“写一篇关于天下大事的论述,不可沿用八股写法,必须言之有物。”

现在天下科考都是沿用一样的套路,八股取士,如今这道考题直接便说不能使用八股,这真有点出人意料。

陶澍不是死读书的人,对经义的理解很深刻,相对于八股他其实更喜欢这种随意的写作。

可是其他人就不一样了,有许多人再看到不能用八股文的时候,都是如丧考批,抬起了手中的笔却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有的甚至一时之间失态,开始大喊大叫,没一会便被士卒给拖出了考场,失去了科考的资格。

陶澍很快便进入了状态,并且感觉有如神助,没一会便写满一大半张的纸。

这场考试要进行一天,中午的时候考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考虑是否吃饭。

进度快的考生自然可以趁机吃一些东西,补充一下体力,可是进度慢的考试有怎么敢耽误时间,只能硬撑着。

期间不断有体力跟不上的考生晕了过去,被人抬出去医治了。

陶澍完成考试的时候,里结束还有一段时间,他虽然对自己有自信可是也不敢大意,便开始认真的看起自己的试卷来。

一直到外面通告停止答题之后,陶澍才随着众多的士子一起离开。

陶澍随着人流离开考场之后,便来到了住的客栈,等待明天放榜。

而高鸿信对这次大考是很关注的,这次的第一题策论天下大事便是他亲自添加的。

虽然高鸿信自己没有考过科举,对八股文也没有多大的感受,可是看多了前世对八股的诟病,搞化工新自然不喜欢八股,因此才力排众议提出要求不能用八股。

考卷先要经过考官们逐个批阅,然后选出其中认为优秀的作品,排除大体名次,然后呈报给高鸿信。

考官们阅卷的速度很快,连夜批改,第二天一早便将名单还有考卷呈递给了高鸿信。

由于是第一次举办科考,高鸿信也是第一次看古代的考卷,兴趣还很浓厚。

开始看了起来,不过当他看了几个之后便没有了开始的尽头,考生们毕竟十年寒窗,用词用典都很艰深,高鸿信学习注重实用,对于一些地方自然不会很理解。

到后来高鸿信便不再细看,首先看看考生的名字、籍贯,接着是字,然后略微看一个大概便算是过了。

当高鸿信看到陶澍名字的时候,便开始留心起来,作为高鸿信的重点考察对象,高鸿信自然要自信看一下陶澍的作品。

看完之后,高鸿信对陶澍还是很满意的,虽然不能说是文采最好的,但是肯定是这批士子当中最有远见的。

陶澍对如今的局势有着自己的看法,对于清廷的前途很担忧,他认为在此后的十余年战乱将持续不断,主要的战场便在中原。

另外,陶澍还对现在东南的局势表示很担忧,如果清廷失去了东南,那么天下的局势将彻底倒向义军,清廷与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