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6(1 / 2)

崛起1796 不只是勾引 2312 字 2023-10-06

按照战略来说,如果这个时候英国能够入侵缅甸的话,肯定能牵制中国很大的精力,但英国国内,还有东印度公司一直没有下定决心。

虽然中国与俄国已经开战,但是两国并没有宣战,因此,身在北京的俄国大使尼克拉佐夫并没有被驱逐。

尼克拉佐夫在北京,自然能够了解到很多前线的情况,中国对于前线的胜仗可是从来不保密的。

中国军队打了胜仗,中国人都姓高彩烈,而尼克拉佐夫只能着急伤心。

现在战局对俄国十分不利,尼克拉佐夫很想与中国展开谈判,如果能够在此时签订停战协定,将两国的讲解维持在开战之前,那么他便完成了自己身为大使的任务了。

不过显然中国并没有这个打算,他去了外交部好多次连陶澍的人都没有见到。

事已至此,尼克拉佐夫只得奔走在西方列国的大使之间,开始周旋让列国的大使出面调停。

对于俄国的要求,这些大使们处于自己国家利益的考量,都答应了下来。

但是外交部对于各国的调停书,还是没有理会,这次尼克拉佐夫是真的着急了。

通过尼克拉佐夫可以想想被围困在尼布楚的赫沃斯托夫是什么心情,肯定更加的着急。

第三百三十章临终请求

更新时间201561010:01:26字数:2142

远东战事失利的战报早就传到了圣彼得堡,沙皇还有大臣们自然一片愕然。

亚历山大一世当然不认为是俄国军队实力差,而是前线将领指挥失当。

他不相信,十几万大军日夜猛攻,竟然拿不下满洲里这座华国的边境小城。

不可能在欧洲威风八面的俄军,到了远东便成了纸老虎。

沙皇下令严厉斥责赫沃斯托夫,并且决定撤下他的指挥权利,远东东西伯利亚总督的职位由他的副手弗拉基米尔接替。

同时沙皇决定继续增兵远东,一定要给华国一个惨痛的教训。

当然,亚历山大一世也不是没有脑子,现在局势失利,如果能通过谈判使华国大军退回到开战之前那么便更好了。

毕竟华军在远东作战,要比俄军方便很多。

亚历山大一世虽然下令增兵,但是现在已经到了冬季,整个俄国天寒地冻,就算是俄国士兵也受不了,增兵的事情也只能等到天气转暖之后才能进行。

俄国字沙皇以下开始忙碌起来,为明年的大战做准备。

而远在北京的中华帝国皇帝高鸿信,此时正微服行走在北京的大街之上。

高鸿信做了皇帝之后,虽然也经常出宫,不过每次出来也都是有事在身,这次也不例外。

原来的原大清的军机大臣,现在华国的内阁大臣,董诰从十月开始突然病重,眼看这就要没了。

董诰是朝廷的重臣,同时也是一名书画家,在朝堂还有学界的威望很高,高鸿信为了显示重视,决定亲自去董诰的府邸探望。

董诰的府邸距离皇宫的距离并不算远,高鸿信为了多游览京城,故意绕了远路,不过路总会走完,没过一会儿便来到了董诰家。

来到董诰家之后,高鸿信亮明身份,很快便被迎了进去。

董诰现在已经不能离床了,高鸿信特意嘱咐不用他出门迎接。

来到董诰的床前之后,高鸿信看着已经奄奄一息的董诰,凑近了说道:“董大人,朕来看你了”

“臣参见皇上请恕臣不能起身迎接之罪。”董诰断断续续的说道。

高鸿信见状说道:“董大人,你好好修养,朕还等着你回内阁办公呢。”

董诰听后,挣扎着急忙说道:“皇上微臣快不行了臣有一事禀报请皇帝陛下思量一二。”

高鸿信听后觉得董诰临死的话,应该涉及不小,正色说道:“董大人请说”

“陛下请务必善待前朝皇室以全陛下之名”董诰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说道。

高鸿信听后愕然,他没有想到董诰最后会为大清的皇室求情,接着脸上不由苦笑。

对于这些前朝的大臣,他不得不用,对于他们心怀前朝也丝毫不在意,可是现在董诰临死还惦记着前朝的皇室,心里不由得不高兴。

不过看着董诰一脸的哀求,想了想,然后笑着说道:“董大人忠贞情操,朕也很感动,你放心朕会一直贯彻现在的政策,不会改变的。”

高鸿信的话并没有直接回到,董诰不由有些失望,还想挣扎着说什么。

只听高鸿信接着说道:“朕决定给你董家后辈一个进入皇家学堂的名额,董大人务必好好斟酌,朕还有奏折要处理就不便多留了,你主意好好休息,过几天朕再来看你。”

高鸿信说完之后,不等董诰说话,便转身离开了。

看着高鸿信的背影,董诰一脸失望,接着躺在了床上,昏睡了过去。

高鸿信走后,董诰便一直昏迷,知道晚间猛然转醒之后,交代了一番便骤然逝世了。

董诰逝世对于朝堂上的大臣来说,无疑是一件大事。

他在前清的时候已经位极人臣,供职一直勤恪,进止皆有常度。另外他熟谙掌故,对于政事得失,皆能洞鉴本源。朝见时,一旦有献纳,都是当面陈说,从来不用奏牍。他平生所学,也都在一“诚”字,以为天下无不可与外之人。

正是因为他品行端方高洁,朝堂上下从来没有人敢小看他。

即使后来投降了华国,他的性子也依然没有改变,同时也受到了高鸿信的格外重用。

现在董诰还是原来大清众臣在朝堂的领袖,如今领袖没了,以前在大清身处要职的官员们都很伤心。

不过日子还有继续,悲伤总会随着时间而不断变淡。

令这些大臣赶到高兴的是,高鸿信给与了董诰高规格的身后待遇。

高鸿信亲临祭奠,并当场作诗以表达对董诰品行的赞许,最后赐谥“文恭”,并且董诰的一名孙子还被特许进入皇家学堂。

董诰去世之后,戴均元、曹振镛两人便成为了原来大清降臣的代表任务,在内阁之中的地位也进一步攀升。

其实按照岁数,曹振镛甚至比董诰还要大,只是曹振镛属于大器晚成的人,名气并不比董诰大。

高鸿信从董诰家会到皇宫之后,直奔御书房而去,他有些事情要好好想一想。

gu903();现在华国已经立国十四年了,经过高鸿信这十几年的努力,天下总算恢复了元气,百业昌盛,百姓也开始富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