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毕竟这些主张提出的时间还太短,还没有形成一股潮流,他们所主张的政策更没有在日本有丝毫的作为。
此时聚集在江户城周围的已经是日本最后的精英了,一旦将这些人一网打尽,那么日本复国的希望几乎就没有了。
当然要想一个不剩的消灭几乎是不可能的,毕竟日本是一个岛国,而且自从中国开始入侵之后,日本也已经开始了与西方的联系,肯定会有人会乘坐西方国家的船只逃脱。
不过高鸿信并不把这些让人放在欣赏,毕竟日本想要复国还要靠底层的百姓,如果中国将整个日本的百姓都杀一遍的话,这些人就算再努力也没有丝毫的作用。
当然高鸿信也不可能将所有人都杀完,只是将上层的精英人士,还有日本的武士阶层消灭,那么目标便实现了。
不过这些人被杀光之后,整个日本的青壮肯定也就剩不下多少了。
九月,中国军队扫灭了江户城的外围的藩国,幕府控制的地方只剩下了一个武藏国。
十月,中国军队开始进攻江户城,江户城在中国炮火的猛烈攻击之下岌岌可危。
德川家齐看着城下一眼望不到头的中国军队,便知道江户城的命运已经无法改变。
不过穷途末路之下,人类总容易爆发出难以想象的力量,现在幕府军便是这种情况。
即便是中国军队有威力强大的火炮支撑,中国军队花费了一个多月也没有攻克江户城。
这时自从中国与日本交战以来,攻打时间最长的一座城池。
不过战争到了现在这个时候,中国军队已经不着急了,攻克城池只是时间的问题。
中国军队很大一部分已经开始了对于日本全境的又一次扫荡,同时也要去打击各地的反抗势力。
十一月,坚守了两个多月的江户城终于没有抗住中国军队的进攻,中国军队攻入了江户城。
幕府将军被中国军队俘虏之后,并没有得到日本国王的待遇,而是直接被中国军队以顽抗的罪名斩杀,以儆效尤。
同时,江户城作为抵抗最为激烈的城池,也得到了其他城池都没有得到的一个待遇,屠城。
整个江户城血流成河,中国军队在江户城成了人见人怕的魔鬼。
有一些目睹了这一惨况的西方人,将这些以日记的形势都记录了下来,在后世引起了巨大的波澜。
要不是这个时候相机刚刚被发明出来,恐怕会有一些恐怖的照片会留下。
还好现在西方人的人权意识没有觉醒到后世那种程度,对于日本发生的事情,西方国家就算是知道也不会说什么。
要知道现在整个西方都在贩卖黑奴,而且对于黄种人他们也没有好感,在西方国家眼里除了白种人其他人种都是猴子。
日本彻底沦陷了,不过整个日本想要平静下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日本各地都有反抗势力,中国军队还要进一步扫荡日本,直到日本国内再也没有反抗势力。
十二月底,日本平定的消息传到了国内,高鸿信马上宣布将原来日本的四国岛、九州岛、本州岛一起组成一个新的省份海东省,省府便设在江户城。
日本作为一个国家正是宣告灭亡,在整个东亚,现在也只剩下朝鲜一个国家了。
就算是朝鲜现在也感觉到了一丝什么,毕竟现在整个国家四周都是中国的地盘,自己身在另一个国家的包围之中,怎么能不赶到惶恐。
现在的朝鲜国王是李玜,而且以前被李玜寄予厚望的王世子李昊却英年早逝了,李昊的儿子则被册封为王世孙。
处在晚年的李玜对于现在朝鲜的局面也很清楚,但是又无可奈何,中国的实力实在是太强大了,而且朝鲜周围也没有什么国家可以作为援助。
等着国家一步步走向灭亡,是一种煎熬。
日本被中国攻击,如果是以前李玜肯定会高兴的手舞足蹈,但是中国却一举消灭了日本,这样一来,李玜就只剩下苦笑了。
神武二十八年公元1832年,朝鲜国内已经暗流汹涌,中国开始不断往中朝边境调兵遣将。
中国的东海舰队与北海舰队也再次集结起来,对马岛与济州岛集结了大量的军队,随时准备渡海进攻朝鲜王国。
不过高鸿信为了省事,先派遣了使者,到朝鲜的都城汉城传旨,劝说李玜同意内附。
如果李玜同意内附的话,朝鲜便能兵不血刃的并入中国,中国也可以少非一些力气。
李玜自然不会对中国传旨的使者如何,反而要好吃好喝的招待着。
不过内附的事情,对朝鲜国内的影响确实巨大的,朝鲜毕竟是一个独立国家,而且搬到之上一直都有独立国家,并没有彻底并入中国。
国家民族意识如日本一样也很强烈,不过有很大一部分人心里是希望并入的,对于中原文化的认同早成了这一切。
此时后世的朝鲜文字,也还只是一种辅助的文字,朝鲜国上下如同中国国内一样,用的都是汉字。
所有的朝鲜官吏都是中国通,对于中国文化的掌握甚至超过了中国国内的许多人。
自然而然也就分成了两派,在李玜看来都很有道理,一时也决断不了。
不过中国给的时间可不宽裕,也就一个月的时间,很快便到了。
最后李玜还是决定反抗,毕竟不反抗一下他也不知道最后到底能不能出现奇迹。
身份越是显贵,侥幸心理也就越重,李玜自然也向赌一把,等实在是没有办法的时候再投降。
李玜拒绝了之后,也就以为这朝鲜半岛将要面临战火,朝鲜的国内的大军开始集结起来,准备抵挡中国军队的侵略。
与此同时,中国军队雄纠纠气昂昂的度过了两国的界河鸭绿江。
第三百四十八章朝鲜之战一
更新时间201562810:08:52字数:2147
朝鲜王朝,又称李氏朝鲜、简称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