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8(2 / 2)

锦衣扬明 下官00 2367 字 2023-10-06

胡百户身边的士兵深以为然,马上附和起来。

明朝的边军系统采取的是世袭军户制,第一代都是能征善战的军士,定居该地,建立军户,朝廷免除他们的税赋徭役,但是作为代价,他们每户必须世代出丁,进补上代边军的缺额。

这样的军队,几代之后就退化了,像宣府地区年年打仗,边军的战斗力还非常可观,而内地地区自建国以来很少发生大的战事,很多边军士兵自打接过父辈传下来的兵器,就压根没打过仗。

再加上世袭的将领吃空饷,兵员不足,有些人家父辈疼惜儿孙,迟迟不肯交班,以至兵员老化,各种问题不断,所以根本谈不上多大的战斗力。因此,现在朝廷的各个军队系统中,是京营瞧不起募军,募军瞧不起边军,边军瞧不起内军。

杨明听了部下们的议论,说道:“太平军人甲胄不全、兵器残破,固然不假。可是他们悍勇好斗。如今聚而成军,战力不可小觑。须知骄兵必败,小心为上”

杨明是一团主将,身居钦差之位,必要的时候还能上战场,可堪一战,众将官不好反驳他的意见,于是纷纷称是。

百户胡一刀笑道:“末将听说,杨大人曾经于宁波抗倭,大败倭寇,如此精通军事。我等有幸在杨大人御下,此翻剿贼,必可建功立业”

杨明自家事自己知,哪敢以精通兵法的百战之将自居,连忙摆手,谦逊地道:“那都是以讹传讹,当不得真。倭寇凶悍不假,可是我们人数众多,占了人和,我们偷袭时间得当,占了天时,又在大明境内作战,占了地利,这才小挫倭寇啊。”

“如今上面有各位久经战阵的大将军统领全军、调兵遣将,咱们这支预备之兵,份内之事只是在项大帅的统领之下。明号令、严军纪,奋勇杀敌便是。说到建功立业,以我朝廷兵威之盛,你我袍泽同心协力,却也不难”

众将都很乐观,齐齐应声。

这时,鲁青峰忽然把手一指,欣然道:“快看项大帅来了”

杨明等人回头望去。就见帅旗飘飘。上书斗大一个“项”字,仿佛突兀的洪流当中。骤然涌进一股新水,于行进的军队当中,劈开浪涛滚滚而来。行进中的官兵纷纷闪向驿路两旁给他们让开了道路。

杨明见状,忙也拨马闪到路旁,与麾下众将一起策马肃立,恭送项大帅的人马过去。

这才是一支真正的精兵,军旗猎猎如火,足有八百名铁甲骑士,骑在雄健无比的高头大马上,甲胄鲜明,鞍鞯整齐,佩刀挂盾,高执红缨长漆枪,银亮的钢枪尖刃,寒光闪烁,十分威武雄壮。

胡一刀,郑龙等人都很羡慕地看着这支项大帅的亲军,他们统一身着铁铠,外罩半臂战袍,肩上挎着战弓,腰佩短刀,牛皮箭壶,鞍侧挂着一面黑色生漆的牛皮骑盾,绘着猛兽的图案,一杆红缨长枪血槽宛然,闪着狰狞的幽光。

和其他的卫所官兵而言,那就完全不可比了。

他们牵的马有高有矮、有肥有瘦。马背上挂着自备的粮袋、灶具、毡衣、睡袋。刀剑和弓箭、甲胄制式混乱,并不统一,有的人根本没穿皮甲,有的人虽然身着半身甲,但皮甲很久没有上油保养了,漆光已经磨去,皮甲已经皲裂,肩头还开了线。

威风凛凛的前导亲军过去,“钢铁侠”就金光闪闪地出现了。

全套的簇新的明光铠,由头到脚把项大帅包裹起来,他的脸,只看到了那只鹰钩鼻子。

许多新兵啧啧赞叹,艳羡不已,有些打过仗的老兵牵着他的老马,却在不屑地吐唾沫:“呸一看就是些没打过仗的新兵蛋子,神气是么。离打仗还他娘的远着呢,一个个身披重甲,看着威风,用不了多久就得人困马乏”

、第一百零三章起兵缘由

杨明的耳朵够尖,听见这些老兵不屑一顾的唾骂,脸上不由一热,因为他刚才也在心里赞叹呢。刚刚他还同那些啧啧赞叹的士兵异样,震撼于这支队伍的威武雄壮,此时听那老兵一言,才觉得项大帅似乎也不怎么懂得军伍中事,是啊,大明自古以来的国策就是以文御武,真正文武双全的又有多少呢

不过,杨明策马路边,看看络绎不绝的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浩浩荡荡,无边无沿,不禁又信心大增。

也许项总督同自己一样不谙兵法,不过这支队伍还有能征善战、久经沙场的老将,以此雄军,大军到日,叛乱怕不旦夕可平。

是以,此去平叛,于他而言,不过远游而已

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水,静静地淌向远方。河边,有人刷洗着马匹,有人光着身子在齐腰深的河中间洗澡,时而会撩起河水,戏弄同伴,传出阵阵爽朗的笑声。

河边是一棵棵垂柳,袅娜的枝条把一片片新绿湖水般荡漾开去,林中可以看到许多马匹,还有牛羊,许多人也在林中进进出出。

忽尔,远处有一骑飞驰而来,踏得白细沙的地面溅起一路轻尘。河边有人手搭凉蓬向飞骑来处看去,很快就放松了警惕,继续做自己的事。来人只有一骑,而且穿着和他们一样的服装,显然不是朝廷的兵马。

那人骑着马,很快来到绿柳丛旁,利落地跃下战马,从马背上扯下那条破旧的皮褥子扔在地上,那马背上没有马鞍,扯下那条皮褥子之后,就光溜溜的只剩马背了。那人拍拍马颈,由着它自行去寻觅鲜嫩的野草,自己快步向柳树林中走去。

“大王,朝廷果然发兵跟上来了”

那个刚刚跑进柳树林的大汉找到了他们的统领,在柳树林中央,铺着几条席子,正有几个大汉盘膝坐在羊皮毡子上说着什么,一听他的声音,纷纷站了起来。

一个脸颊瘦长的老人,颌下的胡须已经花白,这人就是太平王李原。如今他已揭竿造反,自封太平王。

在他旁边,站着一个同他年纪相仿,四旬上下的壮年人。这人比李原的身材魁梧一些,一张方正的脸庞,头发胡须皆已花白,浓重的眉毛却仍呈乌黑色。杂乱的眉毛显出几分凶厉之气,这人就是被李原任命为中军元帅的王洪。旁边那几位大汉,都是依附于他们的太平军各部的首领。

李原解下腰畔的水囊,向那斥候扔过去,沉稳地道:“不急,先喝口水”

那斥候接过李原扔来的水囊,咕咚咚地灌了一气儿,一抹嘴巴,说道:“大王,明人发兵十六万,两军之间相隔约两日路程。”

“我还打听到,他们从京师派出了第二路大军,只不过第二路军还没有出发,现在还不知道第二路军准备派出多少人马。”

众首领听说朝廷要派出二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