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裳走到门口,正要抬手敲门,就听到了里面传出来的声音。
又是在说科举的事。
几个陆家旁支的子弟,正在变着法儿地夸陆裴,说他一定能够拿下头名,给那些寒门士子一点颜色看,让他们知道,山野出身的粗陋贱民,就是比不上世家精心培育的弟子。
陆裴的话不多,但言笑之间也能听出他的自信满满。
陆裳静静地听了一会儿,没有敲门,转身走了。
回到姐妹俩住的院子,妹妹陆薇一看到她,立刻激动地招手,“阿姊,快来看这本书,见解当真精妙,我之前没有看到过!”
陆裳慢慢走过去,兴致缺缺地道,“读这么多书做什么?我们又不能科举。”
陆薇脸上的笑意也淡了,下意识地朝陆裴所住的方向看了一眼。是啊,平日里在家,兄弟姐妹们一处读书,一处谈天说笑,作诗联句,似乎并没有什么分别,可是她们和兄弟们,终究是不一样的。
女人的学识只是她嫁妆上最漂亮的点缀。
“现在寒门子弟可以科举了,要是女人也能科举就好了。”陆薇忍不住说。
“又胡说了。”陆裳连忙伸手掩住她的嘴,神色严厉起来,“这种话你也敢说出口!”
陆薇眨了眨眼,挣开了她的手,“阿姊虽然没说,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吧?平常咱们一起读书,兄弟们都经常不及你。要是女子可以科举,这头名还说不准是谁的呢!”
陆裳听懂了她的意思,露出了一点很微妙的笑意,“你就这样相信,这头名会落在我们陆家?”
“那是自然。”陆薇抬起下巴,“京中这些世家子弟,咱们认识的也不少,就没有几个像样的。咱们家的孩子,就是最好的。”
“在世家之中,自然是最好的。”陆裳语气淡淡。
陆薇神色微微一变,下意识地压低了声音,“阿姊,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你来,我给你看一样东西。”
陆裳拉着她的手,把人领回了自己的卧室,掀起床上的褥子,从床板的暗格里取出了一本书。
陆薇看得目瞪口呆,想不到她看起来温温柔柔,端庄守礼的姐姐,竟然也会在房间里偷偷藏这种一看就见不得人的东西。
陆裳把书递给她,她就呆呆地接过。陆裳叫她看,她才低头去看。
“《春山集》。”令人意外的是,这竟然是一本诗集,并不是她想的那种东西。诗集有什么可藏的?陆薇不理解,她翻开书页,继续看下去。
这的确是一本正经的诗集,应该是某次集会的唱和之作,之后集结成册。
这本她没有听说过名字的诗集,里面的作品竟然篇篇都是佳作,陆薇一时看住了,揣摩了好一会儿,才抬起头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都是好诗,读来令人齿颊留香。不过,就是普通的诗集罢,阿姊怎么藏得这样好?”
“如果我告诉你,这本诗集里的每一个作者,都不是世家子弟呢?”
“真的?”陆薇这回是真的吃惊了。
陆裳又笑了,转头往窗外看去,“小妹,这天下大得很呢。”
可惜世家站在高处太久了,从未想过低头去看地面上的人物,全然不知那里正在酝酿着什么样的变化,还在做天下第一的梦呢。
陆薇深吸了一口气,只觉得心跳得厉害。
她已经听懂陆裳的意思了。
这世上当然不是没有人比得过陆裴,就在陆家,就在她面前,就有一个不比他差的,何况天下士子?
陆裴很有可能不能像他想的那样轻易夺得头名。
失去这个头名,对世家来说意味着什么,陆薇知道得还不是十分真切,但她已经隐隐约约地意识到了那种山雨欲来的紧张氛围。
这让她惶恐、畏惧,但不知为何,又有一种根本掩不住的兴奋。
第040章春日
整个大越都因为科举改革之事沸腾了起来,但是贺星回本人的日程,并没有因此产生太多的变化。
她只是更忙了。
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她一直在跟礼部的人一起琢磨新的科举规则,几乎快要被繁琐冗长的条款折磨晕了。
不过总体来说,这段时间的工作虽然强度大,但都很顺利。尤其是礼部的官员们都很听话,没有像一些不长眼的家伙那样,凡事必要跳出来反对她,就更是令人身心舒畅了。
要知道,礼部的官员们,可以说是整个大越最会吵架的。尤其是那些老臣,引经据典起来,不是骂人,胜似骂人。
贺星回当初将科举挪到礼部,一是因为戴晔不识抬举,二则是因为在她的印象里,负责贡举之事的一直都是礼部,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意外之喜。
再加上事情虽然繁难,但她只需要提纲挈领,而且她脑海中本来就有一套科举的骨架,只需适时地将之拿出来,供他们参考即可。
所以虽然忙,但这两个月,竟是贺星回摄政之后,最轻松的一段时间了。
人一忙起来,就连季节的感受都不甚明晰。
这一日,贺星回清早起来,就闻到了一阵淡淡的甜香,循着香味转头望去,见窗下的细颈瓷瓶中插着一支开得正好的桃花,这才有些恍然地道,“春天来了。”
“可不是?”可芳从外头进来,笑道,“御花园里的桃花都快谢了,我看殿下忙得没空去赏,只好折一支回来插瓶。”
贺星回走到窗边,低头嗅了嗅桃花,也跟着点头,“确实该轻松一些了。”
“那今日不议事吗?”可芳一听,立刻蠢蠢欲动,“您要去赏花,我立刻就叫人在园子里布置好,保准不用您操一分的心。”政事虽然要紧,但放个一时三刻的也不会就出什么大问题。
贺星回笑了,“事还是要议的,时间紧迫,耽搁不得。”
见可芳拉着脸,撅着嘴,她话锋一转,又说,“不过花也不能不赏。你这就去把园子布置起来,回头把那些官员叫到那边去议事,两不耽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