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9(1 / 2)

、行、果,而其要则在于行。行有无数量,而其本则在于戒。戒有种种,而其归则在于菩萨戒。大师之所以要以“瑜伽菩萨戒本”所示之菩萨戒为归,这是因为他认为,此戒以“饶益有情,专以舍己利他为事”,而这正是“菩萨之入俗,佛陀之应世”的根本宗旨。由此,他强调指出:“必能践行此菩萨戒,乃足以整兴佛教之僧会”;反之,又“必整兴佛教之僧会,此菩萨戒之精神乃实现。”志行之自述

基于以上对于佛教根本精神的认识,太虚大师指出,近代佛教应当朝着建设“人生佛教”的方向发展。他在1928年发表的对于中国佛教革命僧的训词一文中,从四个方面具体地阐发了建设人生佛教的问题。他认为,由于时代的发展,中国从前儒化文化地位,必将为提取了“中国民族五千年文化及现代世界科学文化的精华”所建设起来的新文化取而代之。因此,第一,“佛教亦当如此,而连接以大乘十信位的菩萨行,而建设由人而菩萨而佛的人生佛教”。第二,“以大乘的人生佛教精神,整理原来的寺僧,而建设适应现时中国环境的佛教僧伽制”。第三,“宣传大乘的人生佛教以吸收新的信佛民众,及开化旧的信佛民众,团结组织起来,而建设适应现时中国环境的佛教信众制”。第四,“昌明大乘的人生佛教于中国的全民众,使农工商学军政教艺各群众皆融洽于佛教的十善化,养成中华国族为十善文化的国俗,扩充至全人世成为十善文化的人世”。这是太虚大师构想的一幅“人生佛教”的理想蓝图,虽说后来这些理想并未能实现,大师晚年还写了我的佛教革命失败史一文来总结过其中的教训。但是,大师所指出的佛教改革的总方向和他的实践精神,至今仍在激励着中国的广大佛教僧伽和信众去为之奋斗。

太虚大师提倡“人生佛教”的根本宗旨是在于:以大乘佛教“舍己利人”、“饶益有情”的精神去改进社会和人类,建立完善的人格、僧格。他尝说:“末法期佛教之主潮,必在密切人间生活,而导善信男女向上增上,即人成佛之人生佛教”。因此,他提出了“即人成佛”、“人圆佛即成”等口号,以鼓励僧众和信众从现实人生出发,由自身当下做起。这也就是说,成佛就在人的现实生活中,就在人的日常道德行为中。否则,人格尚亏,菩萨的地位便无处安置,更谈不上佛陀果成了。太虚大师有一首自述偈充分说说明了人生佛教的这一特征,偈曰:“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圆佛即成,是名真现实”即人成佛的真现实论。本书选入的真现实论是大师为揭示佛教为一面向现实的宗教所做的理论论证,也是他建设人生佛教的理论基础。

太虚大师一生可书之行实极多,这里仅就一个方面做了一些简要的介绍。大师学识广博、思想深邃,他兼通内学外学、旧学新学,融会唯识中观、法性法相,在佛学和世学理论上,都提出了不少精深的见解。大师著述等身,今已由其弟子印顺法师等汇编成太虚大师全书,甚便研究。

第二卷成长篇道典

明素蟾序

欧阳天璹序

虚无卷第一

金丹大要序

道德经序

道可道章解

上药卷第二

精气神说

妙用卷第三

金丹妙用章第一

药物妙用第二

鼎器妙用第三

采取妙用第四

真土妙用第五

火候妙用第六

还丹妙用第七

颠倒妙用第八

神化妙用说第九

须知卷第四

运火行符须知章第一

朔望弦晦须知章第二

防危护失须知章第三

卯酉刑德须知章第四

沐浴涤虑须知章第五

生杀爻铢须知章第六

脱胎换鼎须知章第七

七事须知章第八

积功卷第五

金丹诗

判惑歌

咏剑诗五首

醒眼诗五十首

道德经转语偈

金丹五事

与定阳子

累行卷第六

与至阳子田至斋

与初阳子王水田

与一阳子潘太初

与九宫碧阳子车兰谷

与宗阳子明素蟾

与玄阳子欧阳玉渊

与谷阳子周允中

与复阳子欧阳玉田、全阳子周草牎

与心阳子余观古

与西阳子张性初

与南阳子徐仁寿

与南阳子张彦文

与来阳子李天来

与回阳子张工部

九宫山交泰庵记

与得阳子夏彦文

与扶阳子赵仁卿

与南阳子邓养浩

与至阳子赵伯庸

与义阳子韩国仪

与真阳子

gu903();与东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