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1 / 2)

本来说好家里就两个儿媳妇来,还交代她们早些来,能帮着洗洗刷刷,谁知大儿媳带了一双儿女,牛大壮觉得不好,就去拦,人没拦住,两人纠缠了一路。牛二嫂虽然厉害,可在外面要脸面,觉得大嫂太丢人,扭头回去了。这事儿被牛老汉知道了,赶紧追过来,生恐大儿媳闹了人家的好日子。

如今这场面……

牛老汉暗叹口气,决定一会儿上礼时上个双份儿。

“赵叔赵婶、牛大叔……”穆婉挨个招呼,赶紧领着人进去坐,又支使穆清彦倒茶。

赵叔忙摆手:“小婉客气什么,我们过来就是让你婶子看看有什么要帮忙的,其他人家地里活儿多,晚点儿过来。对了,大林子呢?今儿还忙着衙门的事儿呢?”

“小文小武怎么也没见?”赵婶又问。

“他们哪儿闲的住,看热闹去了。”穆婉不想在这样的日子说起死人的事儿,就一句话带过去了。

说是端茶,这也是习惯的客套话。

穆清彦给每人都端了一碗白开水,是早先烧好的,里头放了几勺红糖,看上去有淡淡的红色,还带着甜味儿。

红糖比白糖便宜,且质量不同,价格差别也大。他们在县城买的这种红糖,算是中等,每斤只要三十文,若是要买略好点儿的白糖,就得四十文一斤,更好的雪花白糖高达百文,不是寻常百姓家吃得起的。

就这三十文的红糖水,平时也没谁家舍得喝。

旁人到还好,牛大嫂见了糖水儿眼睛一亮,立马就说:“穆家二弟,你也太小气,这碗太小,两口就喝没了,换大碗来。”

铺子里用的碗是粗瓷大碗,能装二两面,所有人都是用这个喝水。倒是给牛家两个小孩子倒水时,穆清彦依着前世的习惯,特地给找了两只小碗,本是预备着装铺子里免费赠送的腌菜,小孩子人小胃口小,这样的碗装水也够喝了。

任谁看了都明白其中意思,也很清楚,小孩子用的碗只是相对小些。

再者说,牛家大人带孩子来了五个,本就够臊的慌,人家倒糖水没忘了两个孩子已经够可以了,倒反过来挑理。

牛大壮在桌子底下扯牛大嫂的衣裳,憨厚的脸上带了哀求:“桂花!”

桂花是牛大嫂闺名,但平日里除了娘家,外人都喊她“大壮家的”,或是“妞子她娘”,牛大壮也很少喊她名字。

牛老汉脸色已经很难看,也顾不得当着外人的面儿,毫不客气的呵斥:“日头还没升上来,脑子就开始犯浑!大壮,还愣着干啥,你媳妇儿犯病还不知道?还不赶紧将她送回去!”

马桂花没想到公公突然不顾颜面直接训斥她,还当着其他外人的面儿,饶是再厚的脸皮也忍不住羞的通红。然而看到牛老汉暗沉的脸色,眼中泛出的冷光,心下一个激灵,到底不敢正面怼回去,却也拉不下面子当什么都没发生过。

若这么背撵回去,往后她在家还不被老二家的给踩到泥里。

马桂花到底不是什么没经过事儿的小媳妇儿,脸色几经变幻,脸上堆出一团笑来:“爹,您别生气,我不就是心疼孩子嘛。这样的红糖水儿,一年到头咱家也喝不上几回,我就是想让柱子妞子多喝两口。”

马桂花把姿态一放软,牛老汉这个做公公就不好穷追猛打。

其他人还有些发愣呢,见状,忙都劝和起来。

穆婉倒要反过来数落自家人:“都是我二弟性子呆,怕孩子小捧不好大碗,要我说就他多事。小孩子谁不贪甜,又一路从村里过来,怕是早渴了。”说着,又给妞子和柱子一人换了个大碗,又笑道:“不是姐姐舍不得这点儿糖水,你们肚子小,要是灌多了糖水儿,一会儿就吃不下饭了。今儿可有好多肉呢,不吃倒是好可惜的。”

“这话倒是真的,我方才悄悄去厨房瞧了,有鸡有鱼,还有猪肉,丰盛的很呢。”赵婶忙接过话,语气夸张的形容着,缓和了气氛。

马桂花听了这话,倒是暗自懊悔,早知道不给俩小的喝水了。

她很快又想了主意,等两小的喝了大半碗,她马上打发他们出去跑,多跑跑过会儿就饿了。至于两个孩子剩下的糖水儿,她全都灌在自己肚子里。

牛老汉干脆扭开脸,眼不见心不烦。

就因为一碗糖水闹出这些事,穆清彦不禁哑然失笑。

穆婉以为他心里不舒服,低声安慰道:“你别跟她计较,那马桂花就是那么个性子,确实有些讨嫌。世上的事儿就是这么怪,牛家一窝子老实人,偏娶了两个厉害媳妇。”

“牛家是老实,可不憨。”穆清彦看得分明,别人且不提,牛老汉是个心有成算的。

第10章开席

一群人喝了水,说着闲话,打量起新建的铺子。

王嫂子跟胡家俩妯娌感慨:“瞧瞧这铺子,里里外外可宽敞着呢,等买卖做起来,不管好赖,算是不用在地里刨食了。”

“可不是,村里人提起来谁不羡慕。前几年穆家多艰难啊,年年借着钱过,咱们各家帮着一把,也是念着穆家大叔的恩义,谁知短短几年功夫,先是穆林做了捕快,现在他二弟也开了铺子做了掌柜,债也都还清了。”

“说起来,穆家兄妹三个都还没说亲呢。”

胡家的打趣:“王嫂子,你家梅子今年十三了吧?也该寻人家儿了,瞧瞧穆家二弟怎么样?以前总可惜他生的太单薄,做不了活儿,现今可不愁了,梅子若嫁来,直接就是掌柜娘子呢。”

“说笑归说笑,可别随便攀扯我家妹子。”王嫂子转了话题。现今穆清彦条件的确是好了,可即便真有意做亲,也不能大刺刺嚷出来,不但女方掉价儿,一旦亲事没成可要闹得没脸。

王嫂子忽而笑道:“提起亲事,我倒有个亲事说给穆家大兄弟。这事儿还是我家大江说的,若成了,可少不了我一份儿谢媒钱。”

“谁家姑娘?”胡家妯娌追问。

“你们急什么,真吃喜酒少不了你们的。”王嫂子抽身去找穆婉。

过了两刻钟,有人赶着三辆驴车过来,车上坐着十三四个妇人。

这些人一瞧就跟青山村的人不同,虽然身上穿的也是布衣,却是质地优良的细布,颜色晕染均匀且鲜亮,价格也是不可同论。

好比穆婉身上的蓝布衣裙,粗布,略厚实,且边角颜色染的不大好,都是农人拿来做春秋衣裳,或是套在冬袄外头穿。便是这样的粗蓝布也要七八文一尺,穆婉做一身儿衣裳,布料钱近三百文,往往两三年才添件儿新衣裳。

驴车上的妇人们都是细布衣裳,衣领袖口都有绣花儿,鞋面子上的图案也精致。她们身上的布料,一尺少说得十四五文,颜色好的更贵。更别提头上戴着各色绢花、金银簪,那手腕子上也有或粗或细的金银镯子叮当作响。

青山村的妇人们眼睛都看直了。

“这、这是……”有人小声的问穆婉。

穆婉很快反应过来,一边答话一边去迎客:“定是捕快们家的。”

王江因着有手艺,肯吃苦,又仗义,平素挣钱不少,王家在村里日子还是很不错的。但即便如此,王嫂子买只素面的银镯子也得斟酌斟酌,见了这些捕快家眷们的排场,哪儿能不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