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4(1 / 2)

中宗喝了几杯酒,没有心思看大家运思写诗,起身转到后帐,与家人一起来与金城叙别。

中宗想最后问询公主意见,说:“金城公主,。”

金城公主一听很不习惯,叹了口气道:“陛下还是叫奴奴小名,更亲切些。”

中宗笑道:“孤家思今日是正式告别场合,所以才这么称呼。其实我说起来也感到有些别扭。好还是像平日吧”

接着,中宗大声吩咐道:“内库,将奴奴的嫁妆清单拿来,念给公主奴奴听听,看还有什么需要补充之物”

金城听了所有陪嫁之物:“感谢陛下所赐的丰厚嫁妆,但是奴奴最想要的是。”

金城欲言又止。

中宗一看知道她还有所求:“要什么尽管说出,孤家一定会满足奴奴的要求。”

金城思索一下,她开始长心眼了,想留一伏笔:“嫁妆如此丰富,奴奴已知足了。将来在逻些时想起来,再请求补充吧那时陛下不会不给吧。”

“当然会给当然会给再把陪同入藏的主要人员名单,读一读。”

金城听罢道:“人员也够了。只是奴奴最喜欢的是龟兹乐,请求陛下赐给一支乐队,带往吐蕃,不知可否”

“对,你是个龟兹乐迷,你要不提,孤家也忘了。就命今天来的这一队作好准备,跟随你入蕃。你看如何”

金城一听连忙道:“谢陛下恩准,可以以此队为基础,有不愿去高原。或家里自身有困难不能离家前往的,可留下,另换愿往的他人。”

“好就按奴奴的意思安排。”

金城道:“奴奴已经心满意足了。”

中宗起身:“外帐文武大臣都在为你作诗祝贺,就一齐去听听吧”

几人来到外帐,大臣们还在动脑运思。

群臣中先有宗楚客、阎朝隐、张说、苏梃等人首批完成即席赋诗。他们写完后,专心品茗酒茶,静等中宗召读。内心都希望诗作能列头筹。

中宗道:“金城公主此次远嫁吐蕃,是造福于民。有利于边疆的安宁,避免或减少战争流血。孤家特地为公主写一制书,本拟向大家宣读。但考虑时间之故,已由门下写出多份,放在大堂上,让大家一观,大家对孤家写的制书有什么意见”

宗楚客拍马屁的功夫一流,他首先道:“陛下制书写得有理有法,掷地有声;有文有情。催人泪下。诚为少见的一篇制书典范。”

大臣苏梃说:“陛下所写制书,表明我大唐对与吐蕃联姻的重视,从此唐蕃人民可安居乐业,不再受战争之苦。”

太平公主也不甘落后:“建议让翻译将文意,译给吐蕃大臣和使团知悉,不知陛下意见如何”

中宗一听,怕耽误时间太久。便道:“今天是来不及了。此事可以由内侍去办。内侍先将写出的那一份,送给吐蕃使团让名悉腊翻译一下,给他们听一听。”

转身问金城公主:“看制书后吐蕃使者们有无反映”

金城笑了笑:“吐蕃人除个别人大体看得懂外,其他都不全懂,只好等译出后告诉他们了。”

中宗斟酌道:“为了帮助他们都了解,就让宣政院的通司。多来几位,给他们翻译解释。下面大臣们写诗作赋,他们听懂就更难了,也得通司协助,安排他们另一大帐,慢慢翻译解说吧”

金城公主点头道:“这样好请名大人向吐蕃大副论说一说,如何”

名悉腊道:“这样另分一帐。让吐蕃的迎亲人,也欣赏一下唐诗,能听多少就是多少吧”

接着还有大臣想赞誉几句,但是,中宗也没有心思听这些恭维话,连忙止住:“下面还是读诸位大臣的大作吧”

大臣们一个个把所写之诗都摆在面前,以便宣读。考虑到皇上有制书在前,一个个都恭写,“奉和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制”。

中宗道:“今天诗文优劣,朕有意让金城公主作评判,众卿是否同意”

大家都说这个主意好,就请公主当评判吧

金城公主知道这是陛下器重自己,可实际也给自己出了难题,这些写诗之人都是年高德懋的长辈,文笔上又是一些大家,自己哪有这么高水平去评头论足呢。可又不好推辞,这时心生一计:还得请上官婉儿帮助,她的诗功底好,长幼人们都是佩服的。

于是金城公主向中宗建议道:“圣上命奴奴评,我的水平哪够呢我有一个请求,请让上官昭仪作我的帮手,不知圣上可否批准”

中宗一想,的确如此,没有上官婉儿帮助,大臣们可能不服,上官婉儿的诗品很高,大家都知道。由她作助手最好。于是命到后帐请上官婉儿到前帐来,作金城公主的评诗高参。

上官婉儿与金城公主见面,金城公主道:“您快来解救我吧,我哪有这样高的水平评诗论赋呢”

上官婉儿瞅了一眼坐在席中的李陶,正要说什么,却见李陶在向自己施眼色,她知道李陶这是不想出风头,只好摇头小声嘀咕道:“明明有评诗论赋的高手坐在那里,却偏偏要叫我来”

上官婉儿有经验,认为评高还好,评低了可是会弄得大家都不愉快的。于是低声和金城嘀咕了一会,向皇上奏道:“臣妾研究后,认为一个个的评说,太费时间,建议读完后,由臣妾分类,分上中下三等。将上等诗作,书写一分送给金城带走,以作留念。其余都留下,一律由文史部门保管入档。不知是否妥当”

中宗听了赞许道:“如此处理甚好,一来节省时间,二来可以真正起到为公主送行的作用。”

李陶在一旁听的分明,上官婉儿的用意很明显,有些不入品的诗作,暗地里就淘汰下去了。

第二百五十一章送别

稍停,中宗又问上官婉儿:“那就开始吧,你看先读谁的”

还没有等上官回答,中宗见宗楚客在身旁,说:“就从你开始,往下轮吧”

宗楚客也不推辞,将自己的诗递上去,上写“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皇上交给内侍,说:“就让内侍读吧”

内侍大声诵读:“甥舅重亲地,君臣重义乡。还将贵公主,嫁与耨毡王。卤薄山川阔,琵琶道路长。回瞻父母国,日出在东方。”

这边吐蕃使团中的尚赞咄热、名悉腊等听完第一首诗,也很感兴趣,要求唐朝内的翻译官帮助,把一首一首诗文抄下来,翻译给吐蕃使臣听。

中宗说:“那就让几名通司翻译官来给你们慢慢翻译吧”

翻译官奉旨,就开始一首一首地记下来,翻译成吐蕃语。第一首说:

“甥舅看重的是亲戚之地,

君臣都看重的义礼之乡。

再将贵为公主的金城,

又嫁给了耨毡王后代。

车駕行于山川辽阔的大地上,

琵琶弹奏于远行欲去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