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徐庶不和,更后院起火。最终被调出长安,然后在中原战场和长安战场之间左右为难。失去兖州这个根本之地,如此一来徐济便再难以翻身。
王子服等人则会在长安落入到曹操的掌握中后失去利用价值。
可是他们想不到。这一切却都在徐济的意料之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徐济正苦苦等着这一天呢。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来到。
长安城的人口日渐增多,百姓的脸上也有了欢颜。
虽然长安城内的势力斗争从未停止过,但是百姓的日子一天好过一天却是不争的事实。
自从去年在长安各地诸侯签订生意往来的合约之后,长安城内便日益繁荣起来。长安原本就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西汉和后世唐王朝的时候最为繁盛,虽然东汉都城东迁洛阳,而且近年来战乱频仍,但是毕竟基础尚在,所以一经激发,长安马上便开始恢复他固有的青春与活力。
因为和马腾等人关系缓和,西域的商人和并州的商人得以互通有无,商道繁荣,冀州的甄氏家族也加入到了对外贸易中。
张世平和苏双两人更是居功至伟,他们把蜀道直接打通,一周的大批客商开始向外涌出,走向中原。因此,长安从某种意义上已经变成了商业往来的中转站,故此其日渐繁华的局面可想而知。
现在长安的百姓都承认,徐济这人虽然好色点儿,但是却是个心系百姓的人,故此无不信服。
天下的文人当然也对徐济赞誉有加,兖州这些年许多来致力于兴办学校,而且还开创了科举制度,找到了选拔官吏的好办法,避免了政治上的,实在是东汉建朝以来前所未有的事情。东汉末年,人们痛心疾首的宦官专权和外戚专权都得到了有效的遏制,自然深得人心。
尤其是随着大量寒门读书子弟的涌现,徐济的打击世家的道德舆论越来越深入人心。更多的人开始深入地思索徐济这么做的积极作用,并且把新“五德终始说”作为解释的依据。
不要说在徐济控制的北方,就是在曹操等人控制的地方。徐济的学术影响也是日渐深厚。因为和平的原因。很多地读书人有机会跑到兖州去学习,在那里接受很多新思想和新事物的冲击。日后回去,散播开来,在无形中奠定了徐济一统天下的思想基础。
当然,徐济爱的敌人们一直在冷眼旁观,他们各有打算。准备伺机打败徐济。王子服、曹操的计策当然已经在徐济的心中,别人相信也有。
徐济当然会给他们这个机会的,不过到那时,也许他的敌人们才会发现破绽已经变成了致命的破绽。而这一天也越来越近了。
随着龙女从吉平那里拿药次数的增加。徐济等人心知肚明按照正常药量,自己再过一些时候便会毒发身亡了。
那个日期,正是自己动手地最佳时刻。
在这期间,尹氏和徐济与徐庶之间的关系越发地说不清道不明,利用尹氏的时机也日渐成熟。尹氏被蒙在鼓中犹不自知。还以为得计,便向徐济提出了所谓得良辰吉日,要徐庶与何琳完婚。看来她是要利用这场婚事彻底得动摇徐济和徐庶之间的关系。
此事徐济正中下怀,自然欣然答应,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徐济的这种反应落在了尹氏的眼中,当然是另一种含义。尹氏误以为徐济是在庆幸徐庶早日完婚,心中更加有了把握。就在这个当,一直在徐济蓄意拖延下。以游山玩水般的速度从兖州出发。向长安而来徐济的家眷队伍也来到了长安。
徐济亲自出城迎接。
伊宁抱着他们的孩子领着一大堆佣人在司空府住下,自然热闹不少。
尹氏这外来人当然要以何琳嫂子的身份见过伊宁。随后便含笑离开。毕竟他还不是徐济的女人。屋中最后只剩下伊宁和兖州来的核心成员。当然,徐庶除外,他还要在外面对付尹氏。
徐济先是把自己的儿子抱在怀里好一番疼爱,原本害怕儿子怕生,谁知道这虎头虎脑的小子居然抓住徐济的冠缨不放,还来回摇晃,好像在扯动战马的缰绳。
徐济从未这么手忙脚乱过,好容易才让这小子放手却出了一头汗。众人大笑。
伊宁作为生母自然也跟着莞尔。但是徐济却能看出她的神色之中有着掩不住的幽怨。
gu903();徐济心知肚明是怎么一回事,不过好在伊宁识得大体。就算心中有些不满也不会当众发难,何况话说回来夫妻二人多时不见也不至于真的就非弄的那般尴尬。而且徐济的性子伊宁比谁都清楚。徐济之所以要接伊宁来长安就是为了替他处理家事的,他着实有些分不出心力去管后院里几个女人之间的麻烦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