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土司中最称恭顺”为依据。坚持土家族人比朵颜卫蒙古人更有资格进烈士陵园。巴特尔也不肯退让。便历数靖难之役中朵颜卫参加了哪些战役。立下了哪些功勋。以此证明朵颜卫地勇士比土家族人地土兵更有资格
结果便演变成朱棣如今所看到地情形:肇事者会同馆大使在一旁呆若木鸡地看着。而原本毫不相干地巴特尔却和布平打了起来。
布平和巴特尔各自都有三四名扈从。以往。少数民族首领地子侄就读蕃学时。其随从地身份大多是奴仆。只有少数是小贵族。然而因为就读蕃学可加三分。而蕃学并不是想读就可以读地。还需要一定地身份。因此陪读地名额就小贵族子弟竞相争夺地对象。
要知道。有人地地方就会有纷争。有争取地目标就会产生野心。根据贵族爵位继承法地规定。有邑贵族指定地继承人可以加五分。五分看起来很多。但左一个生母如何便可以加几分。右一个配偶如何又可以加几分。再来一个就读过国子监或蕃学还可以加几分加来加去。被指定地继承人也未必一定能够继承该爵位。
所以,如今陪读的随从们清一色都是小贵族的子侄。
一方面,这些扈从更象是布平和巴特尔的伙伴而非奴仆,需要自重身份,另一方面,两个民族都崇尚勇士间的单挑,因此他们只是在一旁兴奋地为各自的首领加油,并没有将斗殴的规模扩大。
作为中立者,朱棣一群人自然不会为谁加油。可是钱成的一句话却令这几个看热闹的人产生了倾向性。
“你们说,他们谁会打赢我猜是那个土官番人。”
巴特尔擅长摔跤,而布平则使用着一种类似于汉人击技的格斗技巧。汉人击技相当于无限制格斗,因此对上摔跤很是能够占一些便宜。最初,巴特尔处于明显的下风,不时便挨上几下拳脚,痛得是歪嘴龇牙。幸好他的抗击打能力还不错,虽说挨了好几下重击,但并没有丧失战斗力。
周忱嘻嘻一笑。“那个土官番人明显占着上风嘛,还用猜”
景秀却说道:“不好说。那个蒙古人看似处于下风,但面无异色。相反,那个土官番人大概是因为拳脚功夫明显占据上风的缘故吧,现在却开始有些轻敌了”
朱棣也在心里猜测谁会是最后的胜利者。
到底谁会赢呢
第二卷第八章共同的信仰下
布平是个很帅的小伙子,大约一米七五的样子,剑眉虎目,留了修剪得很清爽的小八字胡,肌肤泛着光润的健康色彩,虎目明亮而且神光内敛。巴特尔的卖像则很一般,一米六五左右,但极为结实,肩宽及胸厚近乎于畸形的程度若论第一印象,朱棣更愿意猜布平会获胜,但景秀的分析也确实也道理。
朱棣沉吟片刻后干脆不猜了。
在纠缠的过程中,布平一时大意,竟然被巴特尔瞅了个机会一把抓住,接着被巴特尔摔倒在地上。按摔跤的规则,布平应当算是输了一局,但布平自然不可能知道摔跤的规则,犹自掐脖子扯头发地缠打不休。
巴特尔气愤地大声嚷嚷起来,可惜他使用的是蒙古语,布平根本听不懂。巴特尔的扈从们准备上前帮忙,相应地,布平的扈从则针锋相对地将之拦住。眼见斗殴的规模即将扩大,却听见一旁有人厉声喝道:“都住手”
斗欧双方下意识地望过去,发现官差已经赶了过来。
无论巴特尔还是布平都是从很远的地方而来,一路走来,虽说只看到了中国很小的一部分,却也明白了部落与朝廷之间的实力差距。布平所在的部落一直以来对朝廷都是极为恭顺,因此他首先放了手。磊落的蒙古汉子自然不可能趁此机会占对方的便宜,于是巴特尔也松开了手。
两人分开后,捕头却犯了难。明太祖对全国人民应该住什么样的房、穿什么样的衣服、戴什么样的首饰都有着详细的规定,而明初这些规定又执行得比较严格,因此仅凭衣着打扮就可以大致猜出一个人的身份。当事人虽然都是少数民族,但捕头在京城生活了那么多年,说是见多识广也不算夸张,因此也隐约猜出了了两人的身份。
如果只是普通人,骂了也就骂了,打了也就打了,即便被追究惩罚也不会很严重。但这两个人显然是少数民族中的高级贵族子弟,如果对他们不客气,那纯粹是给自己找不自在。
左右为难之下,捕头只得挤出和悦的表情,询问事情的经过。
巴特尔的官话虽然都不怎么样,但仍然磕磕巴巴将事情的经过完整地讲述了一遍。听完之后,捕头更加为难了。他没想到这件事的起因与会同馆大使有关,会同馆大使虽然只是正九品,但至少是个官儿,而他自己却只是吏
正在捕头皱眉沉思之际,朱棣站了出来。
“两位好汉也算是不打不相识。这种普通地斗殴是民不告官不究。不如就这么算了吧。”
两位当事人并不愿意因为这种小事往衙门里跑。会同馆大使更是巴不得掩住此事。恰巧捕头也嫌此事烫手。于是不约而同接受了这个“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地建议。
捕头逃也似地收队回去了。剩下两位斗殴当事人外加会同馆大使则站在大门口大眼瞪着小眼。
对于布平和巴特尔地态度朱棣很是高兴。少数民族如果和汉人拥有相同地信仰。显然更有利于民族融合。朱棣本人虽然没有信仰。但他并不以此为傲。因为有信仰就会有敬畏。正常地信仰对于社会稳定和对自己地心理健康都有好处。
后世以色列建国时世界各地地犹太人纷纷涌入。导致该国使用率相对较高地语言超过三十种。然而以色列人团结地程度却超过了很多使用同一种语言地民族。可见。民族融合最重要地标志是拥有共同地信仰而非使用共同地语言当然。能够使用同一种语言更好。
朱棣想了想。布平、巴特尔以及会同馆大使之间地矛盾并没有解决。如果就这样一走了之。说不定他们等会儿仍然会发生冲突。朱棣决定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于是向会同馆大使问道:“既然布平询问地事情你不知答案。那么为何不向上级报告此事”
这句话带着明显的责问味道。会同馆大使小心翼翼地瞟了一眼朱棣,暗自揣摩着朱棣身份的同时,吞吞吐吐地答道:“我原本是准备明天向主事报告此事的”
布平皱了皱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