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年的fodden战役大概可以算是大学毕业考试,遗憾的是,长弓兵并没有通过这次考试。这一次长弓兵的敌人是两个世纪前帮助他们取得巨大声望的苏格兰人。这次苏格兰军队大约有30000-40000兵力,主力是按照欧洲标准武装起来的长枪方阵。苏格兰长枪手们身披重甲,他们承受了大多数箭矢,却没有受到太大的伤害。
毕业考试考砸了,学位证书、毕业证书什么的自然不用想了。长弓手只得拿了肆业证书去找工作。可想而知,只有肆业证的长弓手找工作非常困难,最终还是失业了。
综上所述,由于西方冶炼技术进步进而导致的板甲大发展对长弓造成了致命的打击,于是,火枪便轻轻松松取代了弓箭在军队中的位置。相反,由于中国中央政权的传统敌人没有能力装备重甲,而短时间内弓箭的平均射速是火绳枪的十倍以上,除非是穿越者,否则谁会选择将火枪作为军队的制式装备
对于朱高炽的疑问,朱棣很是斟酌了一会儿。
实事求是地说,虽然朱棣贡献了众多的“发明”,使得新式火枪的综合威力能够接近欧洲18世纪的燧发枪水平。但问题是,火枪在射速方面的劣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目前,新式火绳枪的射速只能达到一个小时四十发。在普通士兵的防御力几乎可以忽视的前提下,火枪与弓箭相比仍然处于明显的劣势。
尽管朱棣知道火器必将取代冷兵器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但是在目前这种环境下,如果用火枪取代弓箭,反而会降低军队的战斗力还是那句老话,比世人领先半步会取得巨大的成功,但是比世人领先一步则会遭受可怕的挫败。
犹豫再三,朱棣对朱高炽缓缓说道:“目前火枪的射速太慢了,虽说将来火枪的射速会逐渐提高,终有一天会超过弓箭的射速。不过,朕是看不到这一天的,你也看不到,甚至太孙也看不到。所以说,目前火枪还不能取代弓箭。”
“不过,新式火枪的有效射程为130步,最远射程为260步,比普通弓箭远得多。而且,新式火枪的射击精度也高,100步内比较容易击中门板大小的目标,在这个距离上普通的士兵使用弓箭无法达到同样的效果。因此,新式火枪用来守城是再好不过了。”
“至于说野战,由于骑兵目标大,容易被火器击中,且火器的爆炸声常常使马匹惊散,装备了刺刀的火枪兵还能够近战,因此火枪对骑兵有相当的克制作用。”朱棣顿了顿,因为他很吃惊地发现自己的决定与历史几乎完全一致,顶多只是稍稍提前了一些时间。
“朕准备成立一个专门的火枪部队,名曰神机营。普通的步兵部队中,先将火枪兵与长枪兵混合部署”
说到这里,朱棣又犹豫了一下,在不能将军队全部换装为火枪兵的前提下,究竟是参考西班牙方阵好还是参考戚继光的鸳鸯阵好呢
在16世纪的一段时期里,西班牙方阵这种军事体制统治了整个欧洲战场,可见西班牙方阵是很有参考价值的。问题是东西方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差异很大。西方人思维严谨、讲究科学分工、善于组织大的系统工程,所以欧洲人能够依靠严密的西班牙方阵作战。而东方军队作战时,却向来讲究部队作战的机动性和战术的灵活性。让士兵们排成西班牙方阵作战,会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呢
再说了,东西方的战争方式也明显不同。欧洲军队的战斗无论多大规模的军队都是在很小战场内进行的,因此西班牙方阵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若是将他们的敌人换成可以把百里方圆的地方做战场,且习惯迂回的东方游牧民族军队时,那么“队伍转动不便,必须时刻注意保持队形严整”的西班牙方阵大约会迅速遭到淘汰。
既然西班牙方阵不行,那么戚继光的鸳鸯阵呢
戚继光的鸳鸯阵很适合在江南水网地带小兵团战斗。每个鸳鸯阵的单位由两个十人队组成,两个战牌可以理解为较大的盾并列在阵前,手持狼牙棒的士兵各跟一个战牌,每个战牌两边都有两支长枪保护,持有短兵器的士兵在后边紧紧跟随。
朱棣对这个鸳鸯阵的修改方案是:用狼筅代替战牌,用上有刺刀的火枪代替战牌两边的两支长枪。
狼筅是用长有许多枝叉的长毛竹制成的,在节叉末端包上铁刃,带有直钩,敷有毒药。狼筅长为15丈,911层支叉。它虽是防御性武器,但也有不俗的攻击力,因此战斗性能远远超过战牌。唯一值得注意的是,狼筅形体笨重,只有身强体壮、训练有素的士兵才能使用,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妨碍自己人的行动。
火枪与长枪相比,缺点是在肉搏战中上有刺刀的火枪毕竟不如长枪好使。尽管众多“发明”已经大幅改进了火枪的综合性能,但当作冷兵器肉搏使用时,它那十多斤的重量仍然太重或许未来火枪会越来越轻吧,但是冶炼技术有了质的进步之前,朱棣对此不抱太大的希望。不过,修改型的鸳鸯阵至少增加了远程攻击能力,也算是丰富了它的攻击手段吧。
历史已经证明了鸳鸯阵在江南水乡的威力。但是它能够用在一马平川的北方平原吗
:十六章开始就不是数据型的内容了。另,下午还有。
第二卷第十五章火器应该怎样应运下
显然不行
若是将鸳鸯阵运用在平原上,这种小兵团部队会迅速被骑兵冲散。
戚继光成名于抗倭,后期也曾前往北部边疆。那时戚继光对付游牧民族思路是使用车、骑协同战阵:若敌骑进攻,车列方营,鸟铳、火箭、佛郎机轮番施放。如敌不退,火箭车大将军车上的火器齐发。这众多威力较强的火器轮番施放,可以终日不停。这种情况下,敌马惊乱,鲜有不败退的。如敌逼近,附车的步兵分队则出车列成鸳鸯阵,藤牌手在前,次钯手、次长枪手、次鸟铳手与敌人厮杀。然后有秩序地退回车内。如敌败退,则出骑兵进行追击。
同一时代有些官员认为这种战法有很大的缺点。使用车、骑协同战阵,一旦敌骑从平原阔野袭来,用来自守或许可以,但用来攻敌却不足。抛开战车不利于进攻不谈,使用战车更大的问题在于:若一车被突破,则整个战阵都会迅速崩溃。更糟的是,边防之地不是山涧就是砂石,在这种路况下必须在人力的帮助下才能前行。若是仓卒之间被攻击,想要布成车阵岂是容易的事也就是说,若是在不宜迅速布防的地域遭受突袭,战车一点用都没有。单纯从防御骑兵突袭考虑,还不如使用“拒马、鹿角、攒竹、长牌”等物。
不过朱棣却认为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脑袋进了水。
首先,所谓“用来自守或许可以,但用来攻敌却不足”,只是因为当时戚继光麾下没有足够的骑兵。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如果没有足够的骑兵,无论采用什么战法都会“攻敌却不足”,这并非车骑阵本身的缺点。
其次,所谓“若一车被突破,则整个战阵都会迅速崩溃”更是没有任何指导意义任何战阵若被突破,则整个战阵都会迅速崩溃。
再次,所谓“仓卒之间被攻击,想要布成车阵岂是容易的事”同样是废话。通过山涧、河流等特殊地段时如果突然遭受攻击,车营阵固然无法迅速布成阵势,但其他兵种组成的部队在这种特殊情况下,难道就很容易迅速布成阵势吗退一步说,即便普通步兵布阵的速度比车阵要快一些,那也是不同兵种的特性所造成的。现代化的坦克师想要完全展开,需要的空间和时间远比普通的步兵师要多得多。而且,在一些特殊地形上,比如说山区、沼泽,坦克师的作用同样不如步兵师。但难道能够因此说坦克师不如步兵师吗
所以,朱棣最终还是决定采用戚继光的思路,使用车、骑协同战阵来对付敌对的游牧民族。
若是与游牧民族进行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