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成效只是能够说出口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朱棣其实是因为在皇宫里待腻了,所以便出去逛逛。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章节更多,
第三卷第三章长子继承制度
朝有着路引制度,一大群人不明不白地走道儿是断然因此朱便听了杨荣的建议。一伙人扮成去苏州府贩丝绸的客商,朱棣自然是东家,杨荣扮成帐房,张辅和马三保扮成长随,伙计由侍卫们充当。
前几天倒也没出什么事,只是没想到,到了镇江却被这个驿卒看出了破绽。
朱棣自然不至于为了保密行踪而杀人灭口。既然已经被驿卒瞧出了破绽,那就去驿站休息呗。反正当初朱棣准备了好几套方案,去驿站休息也不会暴露他的皇帝身份。
到了驿站,杨荣便拿出相应的文书交给驿丞验看。
官府文书是随堂太监黄俨亲自去吏部监制的文件,比真的还要真。驿丞看后,虽然有些疑惑这群人为什么身着便服,却也没有多问什么。他赶紧恭恭敬敬地将文书交还给杨荣,然后便带十几个驿卒拉牲口、搬行李,打火造饭。镇江属于京畿,这个驿站原本接待惯了京官的,不一会儿便将热腾腾的饭菜端了过来。
虽然是出门在外,但该讲的规矩还是讲。朱棣在里间用饭,马三保筛了一壶酒,在旁边侍候。
朱棣刚刚坐下吃饭,就听见外面传来怒骂声。出门在外遇上纠纷本属正常,既然不关自己的事,而且又正在吃饭,朱棣也就没打算多管闲事。然而那怒骂声越来越大,而且骂了好半天还没停止,实在扰人食兴。
朱棣不言声走到大堂,只见那个叫阿牛的驿卒正一脸木然地站着。阿牛的前面,一个瘦得象根竹杆的汉子指着他的鼻子不停地破口大骂,一旁一个百户装束的人则时不时地火上添油。
那个枯瘦汉子用的是镇江方言,朱棣听了半天,只隐隐约约听懂了“忘恩负义”、“不要脸”、“没良心”之类的词,对整件事却仍然没弄明白。
想了半天不得要领,朱棣干脆走上前去,问道:“阿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阿牛看了朱棣一眼,喉节蠕动了一下,却没有言声。
这时。旁边一个瘸腿老兵走了过来。详细地用官话向朱棣讲述了阿牛和曾家地恩怨故事。大概是因为朱棣气度不凡吧。同时也是因为那个老兵讲述得很客观很简略。因此那个枯瘦汉子和百户并没有打断他地话。
待老兵讲完后。朱棣将视线移到枯瘦汉子地脸上。
“是这么回事吗”
枯瘦汉子是曾家兄弟中地老大。也是如今曾家地户主。对这个军户资格最是热心。前些天阿牛守住曾家去驿站地必经之路。结果曾家兄弟们挨了好几顿打。曾家老大并非记吃不记打地人。因此动了下脑筋。
他想着阿牛顶多只能没事时守在那儿。吃饭时总会回到驿站。于是便选择吃饭地时间偷偷溜过来。果然。这次曾家老大很顺利地找到了百户。然后约着百户前来痛骂阿牛。
在朱棣地逼视下。曾家老大瑟缩了一下。然后梗着脖子指着阿牛说道:“我爹捡到这个兔崽子时他才十岁。不是我爹好心。他早都饿死了”
因为是说给朱棣听的,曾家老大这次便换了半生不熟的官话,朱棣倒也勉强听得懂。
“我们曾家把他从十岁养到十三岁。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伙食费三年一共算五十贯钱,不多吧到现在又过了六年,利钱就按三成算,也不高吧连本带利算起来至少是一百八十五贯”他好象拨算盘珠子,说得又脆又响唾沫四溅,“阿牛,你好歹也是我们曾家养大的,我们曾家没找你要养育钱已经是够仁义了,可现在你还霸占着我们曾家的军籍不还满世界问问,哪里有象你这样不知好歹的畜生”
阿牛仍然一脸木然,只是脖子上的青筋已经很明显了。
一旁的瘸腿老兵看不过去,指着曾家老大骂道:“你放屁三年伙食费算五十贯,亏你说得出口你们曾家一个月只给阿牛三斗粗糠,满打满算三年也只给了三石六斗粗糠,五十贯是怎么算出来的阿牛在你们家吃得比牛还不如,干的活却比牛还要累。明明是你们曾家欠阿牛的,阿牛哪里欠你们一丝一毫”
接下来,瘸腿老兵开始唠唠叨叨地向朱棣讲述阿牛刚到驿站时的惨状。
“阿牛刚到驿站时,个子还没现在这么高,但也比我高一个头,而且骨架也极大,大家根本就想不到他只是个才十三岁的孩子”
“当时他真是瘦得不象话,简直就是皮包骨头”
“他身上穿得哪里能够叫做衣服根本就是破布条,连那话儿都遮不住”
朱棣摆摆手,止住瘸腿老兵的话。
gu903();公道地说,输理的是阿牛虽说之前曾家苛待阿牛,而且将阿牛送去补役也是不怀好意,从人情上讲,曾家显然亏欠了阿牛,然而事情应该一码归一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