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0(2 / 2)

永乐大帝 Xiaose_wh 2305 字 2023-10-08

最初大惊失色是装的,但现在卢原质却真的是惊慌失措了。他犹自做着最后的挣扎。“皇上这是在侮辱士大夫微臣要辞职”

对于皇上来说,侮辱士大夫也算是不轻的指责。然而朱却浑不在意。

“你不是有病是什么猛哥帖木耳是朕地直属封臣,根据封建契约,朕有保护猛哥帖木耳的义务。朝鲜是大明地属国,因此大明同样有保护朝鲜的义务。这就象是家中有子有仆。儿子被外人欺负了,老子固然要出头;仆人被外人欺负了,主人同样有义务出面。”

说到这里朱棣顿了顿。想到将猛哥帖木耳比喻成儿子,若是这种比喻被努尔哈赤听到了,弄不好他还会蹬鼻子上脸自称永乐大帝地七世孙呢美死他了

“然而亲疏有别,如果儿子把仆人揍了一拳,除了斥责外,还能怎样”

卢原质此时什么也顾不得了,于是抗声反驳:“自当大义灭亲。”

朱棣一脸鄙夷的表情。

“如果猛哥帖木耳将朝鲜灭了,那便如同杀人;如果攻占了汉城,那便如同将他人重伤致残;如果占领了朝鲜地少量领土,那便如同将朝鲜轻伤可是据朝鲜控诉,猛哥帖木耳只不过入朝鲜境内抄掠而已,这便连皮外伤都算不上了。为这点子事就大义灭亲大家看看,此人连亲亲相隐注1的人伦道理都不懂不是有病是什么”

“侍卫,将卢大人好好送回家,他有病,不许慢待。”

卢原质犹自想着应该如何狡辩,却有两名侍卫前上将他架住,然后拖了出去。

傅安和郭骥面面相觑。从南京到辽东去,路途极其遥远。在猛哥帖木耳的地盘上收集他的犯罪证据,也不会是什么容易的事儿。然而即便收集到了铁证,其结果却只是让皇上斥责几句,这是何必呢何若呢

傅安、郭骥叹息着回到了自己地位置,沮丧着脸一言不。

见那么多大臣都胳脯肘朝外拐,朱棣不禁怒从心起。

“李至刚”

礼部尚书李至刚站了出来。“臣在。”

“之前有公、候、伯、子、

车都尉、骑都尉的直辖领分别不得超过总领地的20、50、60、70、80的规定,但并没有规定有邑郡王的直辖领比例。朕现在补充一下,郡王的直辖领地不得超过总领地地0”

出了一口恶气后,朱棣又问:“众卿还有什么事要上奏”

于是又有言官弹劾常州知县“以残酷为聪察,以苛责为风骨,凡事宁严不宽,宁紧不松,搜刮剔厘,谎报政绩邀宠”。

谎报政绩邀宠什么的,朱棣知道那是言官在胡说八道。林海追缴拖欠赋税,这是堂堂正正地政绩,怎么也抹杀不了。

不过,言官指责林海太残酷却也并非空穴来风。当时林海当场打死了三名吏员,那三名吏员所犯之罪未必就该死。抛开那三名吏员的事不谈,后来林海还将一个人关在站笼中站死了。此事是朱棣亲眼所见。考虑到林海需要立威,所以朱棣也就没有干涉。但是在朱想来,这种事就象是后世的严打一般。尽管老百姓们大多都对严打抱以的态度,但严打中出现的小概率冤案事件却也不能完全无视。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朱担心在这件事上全力林海,下头蝇营狗偷之辈会误以为圣心在于严厉,于是随便一点小过错都刑毙甚至连没犯罪地人都有可能含冤而死。强秦一世而终,法律太过严苛也是原因之一。

想了想,朱棣便作出了将林海罚俸半年的处罚反正林海也瞧不上那点工资。

考虑到中国自古以来就对乡间无赖没有合适地惩罚措施,朱棣决定引进一个新概念:三振出局法。

有一种被形容为滚刀肉的乡间无赖,这种痞子大事不犯小事不断,今天偷鸡明天摸狗。告官呢又够不上罪,顶多就是打几下板子,打完板子回家后,这滚刀肉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地祸害乡邻。邻里简直被烦得没辙。

遇上有担当的官员,便会借着杖刑将之刑毙。若官员不愿意承担这种恶名,那么滚刀肉便会活得非常滋润了。

甚至在后世,中国也没有好的办法处理这种情况。比如说偷自行车,偷十次未必能够抓住一次,可就算抓住的那一次,其案值又构不上犯罪,只能对其批评教育偏偏批评教育几乎一点用都没有。将偷自行车的小贼释放后,他一转身便会再偷。总之除了严打外,这种人简直没有好地对付办法。

严打虽说效果明显,但却矫枉过正。还是三振出局法比较好。实施三振出局法后,如果一个人已经有两次案底,那么第三次再犯时无论罪行多么轻微,也要被判处二十年以上乃至终身监禁的严厉刑罚。这个立法地目的很简单,就是要让那些屡教不改、主观恶性很深地罪犯与社会长久隔离,从而杜绝其再次危害社会的可能为了彻底杜绝其危害社会可能性,朱棣决定将那些人流放。

至于说那些人被流放后会不会危害海外殖民地的社会稳定不知道英国将各种罪犯流放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地时考虑过这种问题没有。但既然英国是这么做的,朱棣也学着做就是了,多想无益。

待朱棣说出三振出局法的构思后,自然又有酸儒站出来唧唧歪歪大谈什么仁啊慈的。对此,朱自然不在乎是否会担上独断专行的名声反正皇帝就是独裁,没听说过帝制还会民主的。

言官弹劾林海时,倒是惹得朱棣联想起了一件事。

原来的那个历史时空里,金炯因为要求降低江浙地区官田重赋而遭到朱的痛恨,结果被槛车徵至京而死。但那天在常州县衙将金炯逮捕后,朱棣只是派遣了一名锦衣卫将之押送回京。而朱棣回到京城后,却压根忘了这件事。

封建社会生这种事不算稀奇。若刑部之类的行政机构逮捕某人,那么接来理论上就会按一定的程序,一段时间后进行审判无论是无罪释放还是或杀或关,总归有个说法。可如果是皇帝一时兴起命令暴力机构逮捕某人,事后他又将这事忘了,而且又没人提醒他,那么此人就有可能在监狱里待上一辈子。

当然,在监狱里待上一辈子也未必就一定是坏事。原来的历史时空里解缙在公元11年犯事被关进监狱,四年后,永乐皇帝在翻看锦衣卫领纪纲上报的囚犯名单中看到了解缙的名字,于是说了句“缙犹在耶”,结果纪纲便领会领导意图将解缙干掉了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