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节(1 / 2)

见沈秋娥扛着锄头朝外走,她冷言冷语道,“自家的活儿都做不完,还帮别人做苦力,耀哥儿拎不清,你也傻吗?”

沈秋娥牵着大儿子,厉声叮嘱他不得去河边玩,冷不丁听到赵氏的话,忘了自己说到哪儿了,笑吟吟回道,“墩哥儿和他好,他帮衬久爷久奶理所应当的。”

要不是赵氏心胸狭隘,能从唐家捞到更多好处。

唐耀不在家,沈秋娥不会装温顺可怜,眯起眼,尖利道,“娘你年龄大了,顾好家里的活,人情往来就别管了。”

“......”

赵氏骂道,“好啊,我还没死呢就骑到我头上作威作福了是不?看耀哥儿回来我不告诉他。”

沈秋娥不屑的撇嘴,“随你。”

沈秋娥人前人后两副面孔恐怕就赵氏领教过,她和唐耀说过好几回,唐耀不向着她,反而替秋娥说话,“瑞儿娘嫁给我这么多年,何曾跟人红过脸,娘你是不是又做什么了?”

赵氏气得要分出去单过,唐耀虽说哄她了,但表情极度不耐烦。

思及此,赵氏直跺脚。

唐耀知道自家娘和媳妇不对付,以前媳妇处处忍让,但瑞儿慢慢长大,该读书了,再由着他娘作天作地,老唐家的人恐怕得罪完了,以后遇事也没个帮衬的。

尤其是唐钝。

唐钝在福安镇的读书人里威望高,瑞儿能沾他的光,将来有个好前程,抛去两人交情,但凡老唐氏有求,他毫不犹豫也会应下。

路上,他就提了两句想送瑞儿读书,老唐氏立刻道,“男孩子是该多读些书,看你久爷他们,祖上良田百亩,每一辈都会送去读书,你久爷常说儿时不懂事,虚度了光阴...”

唐久小时候,村里就有学堂,好多孩子都送去学堂了,唐久坐不住,整天跟其他孩子偷偷跑出去,等后悔已经迟了。

老唐氏说,“墩儿启蒙的书籍我还留着的,瑞儿用得着的话我给你。”

笔墨纸砚不便宜,唐耀道,“多谢了。”

“谢什么谢,你打小就疼墩儿,应该的。”

唐钝离家时就说过,书架上的书可以借给唐家族里读书的孩子,老唐氏没觉得多大点事,“瑞儿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你做爹的要多管教他,咱一年到头攒几个钱不容易,给他交了束脩,就不能让他浑浑噩噩的过日子。”

“我知道的。”

有唐钝的启蒙书,家里能省下买书的钱。

“墩儿用过的笔也留着的,哪天你来家里瞧瞧还能不能用。”

“好。”

唐耀认识的人家最多,最先去了沈家,知老唐氏瞧不起沈老头他们,让老唐氏在路边等,他自个去说的。

沈家去年养猪没挣到钱,日子苦巴巴的,曹氏不敢再抱养猪崽回来,将猪舍清理出来,整日长吁短叹,看唐耀来了,愁云惨淡的脸顿时容光焕发,“耀哥儿,你怎么来了?秋娥呢?”

唐耀开门见山,“秋娥在家,我来是想问问娘你家卖鸡吗?”

沈家养了五六只鸡,过年没有杀,全留着的。

曹氏道,“秋娥又怀上了?”

唐家分了家,秋娥能做主了,曹氏这个多娘的打心眼里为她高兴,她若再怀上,地位会更高。

唐耀看向墙角,鸡笼的栅栏坏了,一只灰褐相间的鸡试探着钻出鸡笼,他道,“不是,我想买。”

谨慎起见,他没有提老唐氏。

曹氏偷偷看他,琢磨是不是给赵氏补身体的,赵氏要强,事事偏心大房,分家却跟着秋娥,非常不甘心。

她问,“你娘身体还好吧。”

“还行。”

能吃能喝,骂人中气十足。

曹氏还欲再问,唐耀怕老唐氏等久,催问,“娘,卖吗?”

“你若想要,我让你大哥给你抓一只...”她对面前的女婿极为满意,哪怕日子捉襟见肘,舍不得收他的钱。

“娘如果卖的话,我多买几只。”

老唐氏给了他钱,唐耀与曹氏实话实说,“我带了钱来的。”

曹氏看来,唐耀此举是为了帮衬他们,去年深秋起,家里的老母鸡就不下蛋了,杀了又觉得不划算,坚持想等天暖和的时候再收,唐耀这会儿来,估计是秋娥说了什么。

既然这样,曹氏不和他虚情假意,“成,都卖给你。”

有了钱,去村里买些鸡蛋孵小鸡,小鸡吃得少,更省心些。

“行。”

过年那天,沈来财去长流村差点和唐家人打起来,当时唐耀也在人群里,没有帮自己说话,他心里颇有微词,和曹氏嘀咕,“眼下到处都能抱到小鸡崽,耀哥儿怎么买公鸡母鸡...”

“你管他的,快把鸡抓了绑好。”

唐耀给的价格不错,曹氏直觉没有更高的了,拿了钱,回屋和沈老头商量多抱些鸡崽回来。

养猪的本钱大,家里没多余的钱买猪崽了。

沈来安他们销声匿迹后,沈老头身体就不太好,村里好些老头子都是这样的情况,修路给累的,舍不得看大夫抓药,都是在家养着。

沈老头咳了几声,嗓子哑得不像话,“你看着办就好,老三他们还是没消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