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1(1 / 2)

大宋帝国征服史 cuslaa 2360 字 2023-10-08

买卖才能成行随即便住了进去。

马林溪财大气粗,单是在船坊和钱庄上的股份,就让他富可敌国,东海除了赵瑜之外,怕就属他的身家最为丰厚。但他这个财大气粗,今次却害了他。本身就是年事已高,又是舟船劳顿,还要每日一出城视察工地,身体已是有些沉重。再加上贪看秦淮河的风景,选了靠在河畔的房间,便受了风寒。连吐带泻,又是便血,不过三日,已是气息奄奄,憔悴得不像样子。

赵瑜进来时,正看到几个内眷围在房中哭着,仆役婢女们跪了满屋,马家的独孙却傻愣愣的站在房里,听到王驾跸临,也不知道出迎。而马林溪则躺在一张竹制的春凳上,衣服换了半截。面色死灰,一双眼睛紧闭着,须发乱作一团,一副有近气没出气的样子。

赵瑜看这一片乱,气不打一处来。当先踹了马家独孙一脚,训道:“糊涂你祖是孤的工部尚书,太子太傅,移什么床还不抬回去。”

移床易箦是民间的习俗,是曾参因自己不是大夫身份,临终前才命儿子给自己换个简陋的床榻,以符合礼制。而马林溪什么身份,哪还需要这么做

一番乱后,无关的仆人被赶出了屋,马家的妾室儿媳也避到后房。而马林溪又被抬回床榻,好生的盖上了被子,弥留之际的老尚书这时已惊醒过来,一见赵瑜在侧,挣扎着便要起身。

“莫动莫动”赵瑜连忙坐到了床边上,扶着马林溪躺回去,“马叔,好生养病,孤的朝堂缺不得你啊”

赵瑜说得伤感,若说这世上,赵瑜还有些亲近和感激的人,那马林溪绝对是其中之一。虽然一开始是强拉着上船,但老马头到底是一路跟着他走过来的,随着他一步步夺取天下。如今他登基在即,马林溪却不能看着他登上大宝

马林溪眼眶也开始泛红,他已是病得说不出话来,但看赵瑜动情,心中也是激动。他跟着赵瑜从一介船匠,十几年筚路蓝缕,开辟了一个国家,当上了一国尚书,眼见着就能并吞天下,留在史书上也绝对是一个异数。

卧室中,一片生离死别时伤情,君臣一时相对无言。

许久,马林溪眼皮动了动,抬眼看看站在床边抹眼泪的孙子,转过来又满眼乞求的看着赵瑜,虽已经说不出话,但嘴唇不住抖着,一心仍想着给孙子求个恩典。

赵瑜心里叹着气,马林溪是个精细人,但他这个独孙却是木讷得很,看起来又蠢笨,听说在学中的成绩也是差得没脸见人。但马林溪儿子早死,后来纳的妾室连个屁都没生出来,他就这么一个孙子,不照顾他又能照顾谁呢

若无马林溪,也难有他的今日。有些事赵瑜本想江山一统之后再做,但现在心中一软,还是早点公布好了。

回头召来随行的中书舍人,他本就是为了给马林溪临终封赏而特意跟来,在赵瑜面前躬身,听着东海王的口谕:“传孤的谕旨,晋平阴县侯马林溪为成国公,世袭成襄侯,原封各处采邑收回,划东瀛九州岛内北纬三十二度以南之地为其封国。子子孙孙,世袭罔替,永为大宋藩属。”

室内众人都惊呆了,这是裂土分茅注2啊自汉武之后,只见着削藩的,却少见封国的。君无戏言,赵瑜这一席话说出口后,只要宰相肯副署,门下后省和给事中不封驳,马家便是世袭罔替的大宋藩国之主了。

马林溪老泪纵横,他辛苦一辈子,终于给子孙挣下了一份千秋万代的基业来了。命孙子过来搀扶着,硬撑着在床上磕起头来,嘴里哆哆嗦嗦谢着,“臣马林溪谢陛下隆恩。”

半日后,赵瑜坐在御书房中,半刻前传到政事堂,请宰相副署的册书已经被送回,宰相签押、政事堂大印皆已完备,只要再传到门下后省和礼部给事中那里走一圈,马家的成襄侯国便成为定局。

赵瑜盯着册书上陈正汇的签名和画押看了半天,遣人将宰相传来:“还以为陈先生你会封回来呢,怎么这么容易就放过了”

“陛下难道希望微臣驳回”陈正汇目光灼灼,视线像是在拷问。

“怎么会”赵瑜摇头,“只是觉得有些奇怪罢了。”

“其实,关于依周制,分封诸侯之事,臣已经考虑了很久。陛下的疆土其实已囊括万里海疆,治下大小岛屿无数。这么多岛屿,根本无法一一派官管理。”陈正汇说着,声音便冷起来了,“去岭南已是贬斥,若是去海外,不知又会有多少会跑到政事堂去哭”

赵瑜一声笑,这事他是知道的。陈正汇前日本想让刚投来几个旧朝官员去台湾任职,没想到他们抱着政事堂的庭柱大哭起来,宁死也不去海外。连赵瑜的龙兴之地都不肯去任官,何论麻逸、金洲那些更偏远荒僻的岛屿

陈正汇继续说着:“就算有人肯去做官,但万里之遥,远涉冥波,如何能监察得到臣恐其时,人人皆贪,海外一片狼藉”

“不愧是孤的宰相。”赵瑜点头赞着,“这也是孤的忧心之处。远隔万里,难以管辖已是一件难事。而派人去做官,怕是会冒出一群贪官,不如分封出去,自己的国家总会细加打理的。何况,杯酒释兵权的做法,也有些太老套了,孤不打算学。你们跟着孤出生入死,孤也要给你们一个回报”

“谢陛下恩德”陈正汇跪下谢道。虽然他面上依然平静无波,但心中已是欣喜欲狂。王安石变法,打得旗号便是复古。上古三代,在后世儒生眼里,那是神话般的完美世界。尤其是周代,孔子也说过: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而现在依周制分封,天下士大夫,光凭这一件,他陈正汇足以名留青史。

“不过,若是分封,须有章程。否则必然致乱”

“这是正理,说来听听”

“第一,中土不封。第二,海内无大国。第三,外姓封小国,同姓封大邦。第四,推恩令。”

陈正汇一条条说着,赵瑜不住的点着头。

看起来陈正汇的确是考虑已久,说得都是极稳重的做法。中土是国家根本,自然不能分出去,否则便是汉初七王之乱。而有中土十几路、亿万人口在,外封藩国闹不起乱来。

海内无大国,那自然是一定的。要不然百年后,说不定便会有发展得好的藩国蠢蠢欲动。

第三条更是理所当然,自己的子孙当然要照顾。

“不过,第四条还需要商榷一下。”赵瑜道,“推恩令这一条,除非有藩国势力太强,不然还是备而不用的好。同时,孤还要加一条”

“私开商港者视同谋逆”

赵瑜以海贸立国,自不会允许藩国插手。所有藩国,只会是商品的倾销地和原材料的出产地,所有的商业利润,必须由中国来抽头。

“另外,无军功不分封”赵瑜看了看不动神色的陈正汇,添了一句,“开国从龙之功,亦是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