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高宗对武后颇有怨言,因而又结识了善解人意、温柔体贴的武顺,从而将对于王皇后和萧淑妃的思恋之情转移到了这对母女身上。
至于自己的孩子们,高宗更是有着深刻的感情,就像是天下任何一个父亲那般,倾尽全力的去宠爱他们。
然而有些事情却是他做不了主的,因为萧淑妃被废,她的两个女儿被幽禁宫中,直到最近才在太子李弘的求情下得以嫁出去,而淑妃之子李素节虽然贵为亲王,却长期受到监视,形同囚徒,高宗对他们也时常挂念,但是迫于武后的淫威,只能把这种挂念藏在心里,因为他知道他的一句想念的话,可能会令他那可怜的孩子们身首异处。
除此之外还有长子李忠,因为武后立为皇后而被废去太子之位,后来竟然又被安上了一个谋反的罪名,竟然直接被处死了,对于这些其实他又何尝不知道自己那可怜的儿子自从被幽禁之后,常常在午夜被惊醒,有的时候为了防备刺客而穿上女人的衣服,哪有胆量谋反而且那所谓的谋反罪他其实是一清二楚,分明是为了报复王伏胜告状以及上官仪谋废后位而顺手牵羊带来的牺牲品。
可是他却无法为儿子争辩,只能眼睁睁看着儿子吧被处死,然后终日以泪洗面而已。
现在自己最钟爱和最感到骄傲的儿子李弘竟然也年纪轻轻的夭折,这是在令他痛心不已,所以在听到七子李显拜访他时提出的建议之时,立刻决定同意这个建议,下令追谥这位儿子为皇帝,以表达他对儿子的深刻怀恋。
既然此事是李显第一时间主动提出来的,自然是李显在审查了周遭局势之后做出的一个具有深谋远虑的选择,而之所以称之为深谋远虑,主要是因为他想借此收买人心,招揽太子李弘的余党,令他们为自己效命。
可是在这其中却是有一个人反对,当然并不反对追谥李弘为帝,而是反对为李弘修造大规模的陵墓,而且工期赶得很紧的这种。
持反对意见的正是李弘的嫡亲弟弟、李显的嫡亲兄长、雍王李贤。
其实连李贤也没想到,正如日中天的太子李弘竟然就这么死去了,骤闻消息的他不由得怀疑这是不是在做梦,后来真的确认了这一点,他虽然在表面上很是沉痛,可是心中早已乐开了花。
“李弘这厮当初动用手段,对我极尽打压,害得我在朝堂之上唯一的一点势力都被清洗,自己也不得不前往雍州就番,可是没想到天日昭昭,他竟然先一步死去,而那帝位看起来触手可及,他最终却是命里无福,呵呵,如今李弘既死,我作为新的嫡长子,这太子之位自然也是非我莫属,舍我其谁”
所以,在得知李弘死讯的第一时间,李贤就以太子自居了,把自己放在太子的位子上,设身处地的考虑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事,为自己赚取足够的名声,以便让那太子之位真正的落在自己的头上。
在与心腹幕僚们进行了一番商议之后,李贤便决定以反对克期为孝敬皇帝建造陵墓为借口,为自己赢得一个仁义的名声,从而为登上太子之位做好第一个华丽的铺垫。
他的奏章递了上去,高宗果然很是暴怒,当即便拒绝了这个建议,可是后来冷静的想了想,觉得他这个儿子为了百姓考虑,的确还是很仁义的,尤其是李贤在奏章中也说了,对于孝敬皇帝突然驾崩之事,他也是心中很是悲痛,如果有可能的话,他愿意把自己的寿命转给兄长,这样浓厚的情感令高宗也是心中甚是安慰。
所以高宗后来虽然拒绝了李贤的申请,但是也没怎么做答复,只是将这封奏疏给留中不发,束之高阁,然后心中暗暗决定,下一步再立太子的时候,这个孩子一定是首先考虑的对象。
高宗的这种态度恰好落在了李贤的算计之中,所以闻听消息的李贤不由得心中兴奋,因为太子的宝座已经向他摇摇招手了,他只要努力的走上几步,便能坐上那个位置。
而这“走几步”中的最重要一环就是先要走到李显的府中,因为李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武后会以立李显来组挠他成就大事。
作为从小到大跟着姨娘长大的他来说,自然知道自己一向不为自己这个母后所喜,虽然看起来一切即将成为定局,但是如果搞不定母后一方,他的太子之位就永远不可能会成为定局,因为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武后在高宗心中的位置。
但是李贤却不敢去直接找她求情。
这个身为昭仪之时就敢躲在幕后偷听皇帝与大臣的对话,并在发怒时直接从屏风后走出来说出针对朝中重臣褚遂良的“何不扑杀此僚”之语的女人,如若真的发起飙来,连高宗都丝毫不敢撄其锋芒,更何况是他区区李贤乎如若做了太子之后,或许还有一丝反抗之力,可是现在么,却简直就是如同砧板上的肉一般,处于任人宰割的境地。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李贤就只剩了一条路,那就是去找李显,让李显主动放弃太子之位,如此一来即便武后提议,也是徒叹奈何了。
“可是李显这厮怎么会主动放弃即将到手的太子之位呢”李贤想来想去,只能用兄弟道义,宗法观念来说服对方,这就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当然,如果纯粹用这种方法,那简直就是一个笑话,他还必须拿出诚意来,也就是给对方许诺什么好处,这就叫做“诱之以利”。
“只要三管齐下,相信李显这厮也只得接下我这一招吧。”李贤默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