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下载官网
千古球王梦作者:衰鸟
内容简介:
少年骑马入咸阳,
鹘似身轻蝶似狂。
蹴鞠场边万人看,
秋千旗下一春忙。
风光流转浑如昨,
志气低催只自伤。
日永东斋淡无事,
闭门扫地只焚香
延续一千年的梦想,蹉跎吾青春的时光。
从蹴鞠到足球,从积弱的宋朝到巍峨的中华,
绿茵场地,上下内外,
由我把握
当我从宋朝跑到现在来,我就发誓用中国的古蹴鞠,踢平世界所有的足球场。
s:喜欢看主角在欧洲踢球的,不妨从第五卷开始看起,喜欢国内的,可以从头看。
本站郑重提醒: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关于蹴鞠
更新时间20061047:32:00字数:2958
足球的起源蹴鞠在各大洲,我们都可以看到足球的影子。它为世人所喜爱,是一项名副其实的国际性运动。2004年初,国际足联宣布:“足球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蹴鞠。”而蹴鞠最早发现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前不久,蹴鞠已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渊源
据古代史书轩辕黄帝传记载,黄帝曾以蹴鞠让士兵练武;战国策183齐策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鞠者。”文献史料的研究表明,中国的蹴鞠这一运动形式既能嬉戏取乐又能强体健身;它为广大民众喜爱,还成为军中训练的基本科目。
进入唐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蹴鞠的制作技术有了很大改进,蹴鞠运动在民间更为流行。王维的寒食城东即事一诗就描绘了寒食节蹴鞠的习俗:“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宋元时代,蹴鞠的专业书籍已更为多样化,先后出现了事林广记183戊集、蹴鞠图谱、蹴鞠谱。
表演
在汉代,蹴鞠是训练士兵的手段,设有专门球场,规定为东西方向的长方形,两端各设六个对称的“鞠域”也称“鞠室”,各由一人把守,场地四周设有围墙。比赛分为两队,互有攻守,以踢进对方鞠室的次数决定胜负。
经过汉代的初步流行,加之唐代制球技术的发展,蹴鞠活动在唐宋时期达到高潮。唐代蹴鞠运动设有四种游戏方式,有不用球门的“打鞠”比赛时不限人数,各自独踢,身体各部位均可代替两足触球,以球不落地、连续触球次数多者为胜;有考验球技的“白打”比赛时中间挂网,可二人对踢或多人对踢,类似网式足球;有娱乐性很强的“跃鞠”不用球网、球门,相互追逐奔走,以踢球次数多且高者为胜,等等。
唐代开始有了女子蹴球活动,女子蹴球的踢法不用球门,以踢得高、踢出花样为能事。南宋武林旧事第一次详细记载了蹴鞠比赛的出场名单,宋代帝王也参与这项运动,元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便是宋太祖与其弟赵光义、宰相赵普等六人用白打方式蹴鞠嬉戏的场景。
发展
元明清时期由于社会上的娱乐形式不断增加,古老的蹴鞠运动慢慢被取代。同时,一些蹴鞠高手和民间艺人年事已高,有的退出历史舞台,有的相继谢世,使蹴鞠技艺难以传承。
近年来,蹴鞠的起源地山东临淄把这一濒危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列入了重要议程,不但成立了临淄区足球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推动蹴鞠文化、运动的弘扬和开展,而且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套“蹴鞠彩银币”,以使更多的人认识蹴鞠,使这一古老却又影响深远的运动和文化形式得到继承和发扬。
“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唐代诗人王维的这句诗,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优美而富有动感的画面。
“蹴”意为踢,“鞠”是一种皮制的球,在古代,蹴鞠和秋千一样,都是受到皇家和民间百姓喜爱的娱乐活动。蹴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汉代获得极大的发展,唐宋时期最为繁荣,从元明时期开始走向衰弱,清代主要在民间流行,近现代只在少数地区开展,我省淄博临淄区现在还保留着这项活动。这个流传了2300余年的项目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蹴鞠起源于临淄
6月23日,记者随同山东省艺术馆副馆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王丕琢先生一起,到淄博寻访“蹴鞠”的踪迹。
gu903();我们坐车前往临淄区的淄博足球博物馆。一位淄博同行不无骄傲地说:“足球起源于蹴鞠,蹴鞠起源于临淄。这是国内外体育史和足球权威机构一致论证和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