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69(1 / 2)

炮火1906 费虚 2239 字 2023-10-09

交最后通牒,稍后又向法国提交最后通牒。

8月1日,德国对俄国宣战。当天夜间,德军侵犯卢森堡以夺取西线部队运输和补给所需的铁路。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8月4日晨,在事先发出最后通牒后。德国通知比利时,为了“安全”目的,德军将开进这个小国。阿尔贝国王呼吁援助;同德国、法国、奥地利、匈牙利和俄国一起尊重比利时中立的英国,则谋求各方的保证能够兑现。德国首相莫里茨冯贝蒂曼雷尔韦格,“一位和蔼可亲但软弱无力的人”,对于伦敦将不惜为“一片废纸”而战,仅仅表示惊讶。1914年8月4日午夜,英国参加了这场正在扩大的冲突。

就这样,一场大灾难开始了,按福洛顿的格雷子爵他的光荣日子已经结束的说法:“全欧洲的灯就要熄灭了;在我们有生之年,将再也看不到它们重放光明。”

阿尔弗雷德冯史里芬伯爵于80高龄去世,时隔大战爆发不到两年。但是,他的精神指引着德军在西线的最初几个回合先机制敌。他的临终遗言是1914年89月德国战略的集中体现。

盛传他说过这样的话:“仗是一定要打的。只要确保右翼强大就行”。

由冯史里芬他在赫尔默特冯毛奇之前任总参谋长制定并以他的姓氏命名的史里芬计划,设想两线同时作战。该计划预定战争爆发时,尽最大可能集中德国主力和全部精锐部队于西线,在东线则由相对少量的后备部队对付动员缓慢的俄国人。在西线,德国指望以己方右翼实施的或者说从西面迂回法军的一次强大攻势,将导致围歼法国各集团军,一战而胜。史里芬认为,越过德国边境直接进攻从贝尔福到凡尔登一线的法国要塞防御体系难以奏效他认为那“几乎是坚不可摧的”。于是,他的计划的关键是通过比利时和荷兰东南部,对法国防御体系实施深远的侧翼大迂回如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一样。德队的“强大右翼”将在一连串的翼侧运动中“穷追敌人”,继而像一把长柄大镰刀那样向巴黎以西和以南横扫,包围法国各集团军,把它们消灭在自己的防御工事和瑞士边界一带。

史里芬懂得法国的作战思想是同不顾一切的进攻相结合的,他预期法国将对阿尔萨斯洛林的东南方向德国的左翼发动突击。但是,他认为法国在那里的任何进展,只会有利于他的右翼实施长柄大镰刀式的横扫,包围法军左翼。

这项计划在开战前夕由冯小毛奇加以修订。的确,许多评沦家认为他所做的这些修订,甚至在大炮打响以前就注定了德国战略的失败。小毛奇取消了对荷兰的入侵,从而迫使他的右翼的两个集团军穿过狭窄的列日要塞区。由于顾虑法军可能突进至左翼的德国土地,小毛奇很担心。他抽调右翼的部队来加强他的左翼。同样,由于他担心预定在东线对付俄国的德国部队力量薄弱,因而他从西线右翼抽出4个半以上的军加强东线。

就这样,大战一爆发,西线两支大军都投入进攻。

德国在战争开始时投入了大约87个师,德国的陆军是当时装备得最好的军队;一个德国师估计等于一个半、甚至两个俄国师或奥匈师。毛瑟枪和马克沁重机枪是标准的、高效能的武器。德国人在中型和重型火炮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德国的参谋部和后勤组织也是出类拔萃的。使用铁路输送军队和进行补给,在德国比在其他任何国家都更为发达。

更为重要的是,德国还从中俄战争中得到了无数的启发,在的德事人员分批回国之后,德国陆军出现的一系列变化,使得他们更加的具备战斗力。

如此一来,德国陆军比其他任何国家的军队都更多地吸取了中俄战争的教训,让李安生很是期待。

、第四百三十九章攻击

欧战的爆发简直让欣喜若狂,全民都陷入了无比的激动与亢奋中。

战争,意味着订单,意味着经济的繁荣。

这对于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的来说无比的重要,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为了获取协约国的大笔订单,立即响应了英国的召唤,为协约国提供各种海上运输的保护,并且提出要加入作战。

无论是的军阀与财阀势力,还是基层军官们,都欢呼着,将这次机会称为“天佑”。

元老井上馨写信给大隈首相和另一位元老山县有朋说:“这次欧洲之大乱,对国运之发展,乃大正时代之天佑,国必须立即举国一致,享受此上天之佑”。

“天佑”也是有用意的,今年4月,终于实现了关税独立自主和法权上的独立平等。但克服半殖民地危机、实现民族独立自主的过程又是军国主义产生、成长的过程。军阀制订了“大陆政策”,即向亚洲大陆扩张的政策。1895年甲午战争、1904年日俄战争都源于推行这一政策。

日俄战争后,引入大量外资,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但是,1907年经济危机后,生产并没有恢复真正的繁荣。重税、高额租佃、低工资、农民工人极端贫困,国内市场狭小,繁重的军费和殖民地统治费导致国家财政几乎破产。

而随着开始与进行全面竞争,采用压迫式的经济打压,以及愈演愈烈的军备竞赛,使得的经济状况越来越糟糕。

1914年外债达成协议29亿8000万日元,超过同年税收的10倍,难以支付利息贸易继续入超,导致硬通货现有数额连年减少,无法维持兑换制度。

以这种经济情况为背景,民众打倒阀族、反对扩军、减税、停税的斗争冲击着官僚、军阀,已连续推翻了两代内阁,国内危机四伏。国际方面,成为帝国主义国家本身加深了与美英的对立,与俄国也存在着深刻的矛盾朝鲜民族的抗日斗争广泛深入地开展着,辛亥革命打败了的清朝,以新的生命力成长着,开始了反帝国主义斗争。

处在这种国内外形势下,“明治以来用冒险手段把帝国带到这个地少的元老以及最高当权者也很清楚地知道,现在已完全陷于绝境,起码因为如此,所以他们在人类的大战乱中发现了摆脱绝境的天佑。”

另一方面,英法放松在远东的争夺,正图利用英日同盟将拉到协约国阵营内参加战争,因而某种程度上迁就另外,德国占据着胶洲湾,是扩大侵华的绊脚石,而德国远东实力远弱于,况且德国已经参战且腹背受敌,海外属地无从顾及之鹰的羽毛还没丰满,正一心一意地抢占着拉美市场。虽然是最大最危险的敌人,但是却需要在对日动手前考虑协约国的态度。

总之,在远东虽然有许多潜在的敌人,但表面上甚至事实上没有强大的竞争者。故此,井上馨高喊“天佑”,山县有朋则强调:“必须在今日之局势中创造亚细亚之未来和对华政策之基础。”

军阀和元老都认为这是大发展和大陆政策要实现的征兆,并进一步要求政界“停止一切为一党一派利益的减税停税的争执,要巩固财政的基础,团结英、法、俄三国”,确立对东洋的利权,怀柔的当权人物,争取在世界上与欧美列强并驾齐驱的地位。

外相加藤高明力主赶紧参战。正是在这情况下,大隈信内阁急急忙忙地展开了参战外交。

8月4日,公开表示“严守中立”。然而并未守信诺。8月3日,英国决定对德作战。4日,英国对表示希望:“如果战斗涉及到远东,香港和威海卫遭到袭击,英国相信将给以援助”。

8月7日,英国正式要求海军搜索并击沉在“南海”袭击英国商船的德国伪装巡洋舰,并附带谈到:“当然这就意味着对德宣战,但是英国认为这是难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