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智高失去了昆仑关天险,只得拼死力战。
其兵势很盛,宋军前锋孙节力战而死,前阵眼看就要抵挡不住,诸将大惊失色。
这时,狄青从容站起,手持一面白旗,向上一挥。
他从西北带过来的蕃落骑兵,从左右两侧同时杀出,直插敌阵。
至此,侬智高军全线溃败,狄青挥军掩杀五十里,直下邕州城。
有关狄青与侬智高归仁铺之战,宋人笔记的记载很丰富,战况非常精彩。
其中尤其强调了狄青善于用智。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三十二章北宋第一大帅哥
据说,在大战前,狄青为着鼓舞士气,暗地里准备好一枚两面均相同的铜钱,誓师时,便用这枚铜钱当众占卜道,若得正面,我军必胜。
结果连掷数次,尽得钱的正面,使军士以为必有神助,而信心大增。接着连续三夜大设宴会,命军士夜里尽情歌舞,自己则假借醉酒的名义,退席而暗夺昆仑关。
其事虽不一定全是事实,但至少表明,狄青是一位有勇有谋的战将。
狄青能顺利讨平侬智高,除了自身善于用兵,另一方面则离不开仁宗的信任。
时人曾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评论:
“为将之道,有三:曰智、曰威、曰权。
观狄青讨伐侬智高,狄青可谓是能施其智而奋其威,在当世都是绝无仅有的。
然而狄青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好的发挥,是由于仁宗将指挥大权授予了他。这就是得君之权的典型。假使狄青没有得到君主的专任之权以方便他行事,他何以会创下如此辉煌的战功。”
按宋朝惯例,武将领兵出征,一般要遣文臣为副,以宦官监军。
仁宗却毅然破例行事,独任狄青全权负责岭南的军事。
至捷报传来,仁宗大喜道:“朕常观魏太祖曹操雄才大略,然而多是诡诈的手段;唐庄宗李存勖也算是豪杰,行军打仗,基本上没有失败的,但即位后,沉迷于游猎而没有节度,对臣子的赏罚也不讲规则。这两个皇帝,只具备将帅之才,而无人君之量,可惜啊”
显然,仁宗对自己知人善任很是得意,在狄青征南凯旋而归不到一个月,更是力排众议,升其为枢密使。
仁宗欲拜狄青为枢密使时,朝野舆论大哗。
宰相庞籍援引了祖宗先例,劝说仁宗:“曹彬战功卓著,但太祖当时也只是赏赐给他大量金帛,而未予枢密使职位。”
然而,仁宗居然在大臣们极力反对的情况下,仍将没有什么过失的枢密使高若讷罢免,以狄青补枢密使。狄青被拜为枢密使,何以会有如此的轰动
其原因之一是升迁的速度过快,二则是以武人的身份擢升为枢密使。
这两条均与赵宋的祖宗家法相左,完全违背了太祖立国以来防制武人的国策。
枢密院为掌控军政的最高权力机构,在重文轻武的宋代,自太祖、太宗以来,武臣出掌枢密院渐成忌讳,最后形成专以文臣为枢密使的惯例。
仁宗这一个有悖常理的任命,为狄青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
狄青由于仁宗的鼎力支持,得到这一不寻常的升迁。这一现象既未被朝中大臣所接纳,也引起朝野上下对狄青举止的瞩目和揣测。
一次,狄青家夜间焚烧纸钱,祭奠祖先,事先偶然忘记了通知负责消防的厢吏,结果厢吏连夜报告开封府。
虽然府吏迅速赶到时,“火”已灭了许久,但第二天,城中便盛传,狄枢密家夜有怪光冲天。
显然,狄青家中的任何异动,都会成为控制社会舆论的文人们的谈资和口实。
家中夜有怪光冲天,这在华夏国古代涉及到非常严肃的政治问题,常被看作臣子有图谋不轨之心的自然表象,甚至更被视为改朝换代的征兆。
在这种情况下,狄青已然成为功高震主的人物,因而这些谣传对他具有极强的杀伤力。
除此以外,各种类似的传闻,也相继而起。
有人说,狄青家里养的狗,也长出了奇怪的角;更有甚者,还有人在京师发大水时,见到狄青身穿黄衣,坐在相国寺的大殿上,这无异于给狄青穿上了帝王象征的“皇袍”。
这些谣传,除了因为至和、嘉祐年间盛行谶纬巫术之外,主要还是基于政治上的不安。
朝中大臣甚至包括当年相当赏识狄青的名臣韩琦,普遍担忧狄青有可能功高震主,篡夺皇位。
这种担忧,正是宋代重文轻武的必然结果。
对种种关于狄青的传言,仁宗虽然并非全信;群臣对狄青的攻击和猜测,仁宗也一直有所保留;但他毕竟不能无动于衷。
因为这些,终究都直接关系到自己的皇位和性命。
终于,至和三年{1056年,性情文弱的仁宗又一次在极度的矛盾中,在朝野舆论的巨大压力下,做出了无奈的决定,罢狄青枢密使,出外知陈州。
据说,狄青将行时,对旁人说:“我此行,必死无疑。陈州有一种梨,叫青沙烂,今去此州,狄青必烂死。”
这表明,狄青似已预感到了不祥之兆,也意识到陈州之行定然不会给自己带来平安。
第二年,狄青因为承受不了因朝廷疑忌而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暴病死于陈州,年仅五十岁。
仁宗得知,悲痛万分,赠官中书令,并亲自题其碑曰“旌忠元勋”。
狄青死后,可以得到如此高的荣誉和礼遇,这是仁宗对一代名将的最后交待,更是他内心无限愧疚的流露。
范仲淹、狄青是仁宗时代众多历史人物的典型代表,其命运与仁宗时期的内忧外患紧密相连。
作为文官、武将之杰出者,他们有着某些相似之处。
他们都为挽救大宋王朝做出过巨大努力,结局却都带有浓浓的悲剧色彩。
这大概是与仁宗的性格和他们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
作为一个守成之君,仁宗坚守祖宗法度,千方百计地防范朋党,以致他不得不在最后关头放弃了范仲淹的改革。
作为一位性情文弱的帝王,在宋朝防范武人的基本国策下,对自己甚为器重的狄青,他似乎也无法改变狄青的悲剧命运。
跟狄青有关的传说很多,甚至有人认为,狄青是北宋第一大帅哥。
到底有多帅帅到上战场不敢以真面目视人,怕敌人看到狄青长得太过秀美,嘲笑宋军无人,派了个奶油小生来打仗。
在延州前后四年,狄青参加了大小战役二十五次,中流矢八次。每次战斗,狄青都身先士卒,受伤后,仍顽强杀敌,屡立战功。
战场上的狄青,装束非常独特,总是披头散发,戴上青面獠牙的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后来的小说家称,狄青的面具太过狰狞恐怖,敌军乍见,常以为是妖魔鬼怪,还没交战,魂魄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