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92(1 / 2)

逍遥灵帝传说 李浩然 2439 字 2023-10-09

贸易,倭患的严重达到顶峰。

蒙古族是华夏国北部的少数民族,元、明以来,散居内地的蒙古族已逐渐和汉人融合,但居于漠北的蒙古族仍然过着游牧生活。

元朝灭亡后,他们多次南下掳掠,对明朝构成巨大的威胁。

但是在当时,朝廷比较重视北虏{蒙古,认为蒙古骑兵比东南倭寇的威胁更大。

扶桑在华夏国古代被称为倭,来自扶桑的海盗因此被称为倭寇。

他们四出抢掠时,经常分成几队、十几队甚至几十队,以当地奸民为向导,用海螺号互相联络。他们将刀枪磨得雪亮,且大多用武士刀,杀伤力极强。

他们擅长近身格斗、火枪射击,惯于设伏偷袭,常用川字或一字长蛇阵。

由于当时明朝军队腐败,明军开始时常吃败仗。

戚继光,字元敬,出身将门,自幼聪颖,文武兼备,十五岁就习兵法武备,通经史大义,十七岁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之职,当时东南沿海倭寇猖獗。

1533年,戚继光晋为都指挥佥事,总督山东全省备倭。

1555年,戚继光奉调浙江防倭,翌年升任参将,亲赴浙江义乌。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六十三章鸳鸯阵

戚继光在义乌精选三千余名农民和矿工,训练成一支军纪严明的劲旅,史称“戚家军”。

戚家军作战勇猛,所向披靡,连战连捷,倭寇闻风丧胆。

1568年,戚继光奉命北戍蓟镇,总理蓟州、昌平、辽东、保定练兵事宜,节制四镇,官至左右都督。由于功勋卓著,明王朝加封戚继光为太子太保、左都督、太子少保,位列三公。

1583年,戚继光奉调广东。翌年,抱病请退,回归故里。

戚继光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报国为民,忠孝闻名。

1588年,戚继光病逝于蓬莱故里,时年六十岁,谥号“武毅公”。

戚继光毕生博览群书,文武全才,着有莅戎要略等兵书和诗文集止止堂集等。

其中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均被列入华夏国古代十大兵书,在华夏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这里,特别提一下戚继光创造的“鸳鸯阵”。

这种阵法,充分发挥集体互助、长短兵器结合的力量,机动灵活打击敌人;建立车、骑、步相配的联合兵种,与敌人进行大规模决战;集中优势兵力,进攻敌人的防御重点,迅速瓦解歼灭敌人;伏兵奇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鸳鸯阵的阵形,以十二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次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

长牌手执长盾牌遮挡倭寇的箭矢、长枪,藤牌手执轻便的藤盾并带有标枪、腰刀,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前进,藤牌手除了掩护还可与敌近战。

再二人为狼筅手,手执狼筅。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长的毛竹,选其老而坚实者,将竹端斜削成尖状,又留四周尖锐的枝丫,每支狼筅长三米左右。

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

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

再跟进的是两个手持“镗钯”的士兵,担任警戒、支援等工作。如果敌人迂回攻击,短兵手即持短刀冲上前去,劈杀敌人。

各种兵器分工明确,每人只要精熟自己那一种的操作。而有效杀敌的关键在于整体配合,令行禁止。最后一名是伙夫。

“鸳鸯阵”不但使矛与盾、长与短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各种兵器的效能,而且阵形变化灵活,可以根据情况和作战需要变纵队为横队,变一阵为左右两小阵,或左中右三小阵。

当变成两小阵时,称“两才阵”,左右盾牌手分别随左右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护卫其进;当变成三小阵时称“三才阵”,此时,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两侧护卫。这种变化了的阵法,又称“变鸳鸯阵”。

此阵的运用,灵活机动,正好抑制住了倭寇优势的发挥。戚继光率领“戚家军”,经过“鸳鸯阵”法的演练后,在与倭寇的作战中,每战皆捷。

这些都体现了戚继光军事思想的现代性,是戚家军百战百胜的重要原因。

而戚继光根据实际经验撰成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受到后世的高度重视,以致“谈兵者遵焉”。一些当代军事家,也从中吸取经验,反复研读戚继光的著作。

由于戚继光出身于将门世家,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和教育,学到许多行军打仗的学问。

带兵打仗后,又不为书本知识所束缚,能够因地因时制宜,积极寻求制胜良策。

他不喜欢书生式的高谈阔论,注重实际有效的军事学问,所著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便是其实际经验的总结。

他还很善于向同时代的人学习,如向俞大猷学习棍法,向唐顺之学习枪法,并以此训练士兵。

这种注重实效,虚心学习的态度,使戚继光的军事才能远远超过常人。他所带领的戚家军从未遭受失败,胜利记录无人可比。

明朝的基本武装力量,原本是各地卫所军队,但到了明朝中叶,各地卫所处于严重废弛状态,根本不能承担实际的战斗。

针对这种局面,戚继光主张另行招募新军,并且认为只能用“乡野老实之人”,切忌用“城市游滑之人”。

自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至四十二年{1563年,戚继光先后三次深入浙江义乌,共招募一万余名农民和矿工。选定士兵后,对他们进行编组,按照年龄、身材和体质等条件,分别授与藤牌、狼筅、长枪、叉、刀等武器。

一方面进行单个训练,另一方面进行营阵训练,以发挥整体的战斗力。通过建立新型的军队,对倭作战的被动局面得到根本的扭转。

严明的军纪,是胜利的保证。在平时的训练中,戚继光要士兵熟练掌握金鼓、号炮、旗帜的号令,要求做到统一步调,万为一体。

作战时,全体官兵必须集体向前,一人退却则一人斩首,全队退却则队长斩首,队长殉职而全队退却则全队斩首。

此外,戚继光还制定了各种赏罚措施,如设立固定的考选日期,武艺精通者予以奖赏,武艺生疏者予以处分。

作战有功、被俘不屈、遵守军纪等,一律有赏;而恃强霸道、讹言狂惑、偷摘瓜果、污辱妇女等,一律论罪。

采用这样的治军方针,戚继光造就了一支坚强的部队。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倭时,所依靠的兵种,主要是步兵和水师。步兵编制依次为队、旗、局、司、部、营,每队十二人,每营则二千六百九十九人。

队是基本单位,各人分持不同的武器,作战时集体配合,以“鸳鸯阵”对付敌人。

步兵之外,还有水师。为着协同作战,戚继光将不同船只配为一哨,二哨为一营,共设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