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知县。
1861年,调任卢陵知县,正赶上太平军进攻卢陵,县城失守,被清廷革职。
当时曾国藩正率湘军在安徽作战,丁日昌转投其幕中,为其襄办军务。
1862年{同治元年,奉曾国藩之命,前往广东督办厘金。丁日昌在抵达广州后,发挥自己通晓火器制造的专长,在广州市郊燕塘,亲自设计并监制成功短炸炮36尊,炮弹2000余颗。
这些武器受到广东清军的欢迎,丁日昌因此声名远播。
1863年,被李鸿章调赴上海,创设炸炮局,制造18磅、48磅等多种开花炮弹,同时也铸造少量短炸炮,供淮军攻击太平军之用,在进攻常州作战中发挥相当的威力。
在这个过程中,丁日昌的思想发生了两个重要的变化。
一是认为“太平军已不足平”,真正构成对清朝威胁的是外国侵略者。
1864年8月,他上书李鸿章,指出现在中外交通,洋人乘我多事之秋,不时恫吓挟制,令人忧愤难忍,必须积极自强以图御侮。
他认为外国的长技在于船坚炮利,洋人恃此以挟制华夏国,我们也可以取其所长以对付洋人。
丁日昌思想的另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他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认识到,华夏国传统的生产工艺和手段无法适应近代枪炮制造的需要。
旧式泥炉炼不出能够制造近代枪炮的钢铁,用泥模铸炮也很难使炮膛光滑匀衡。
因此,丁日昌产生了改革生产工艺和手段的强烈愿望。
他在上海与洋人频繁接触,已对西人的机器工厂有所了解。
王韬所著的火器说略,更使他对近代枪炮的制造原理、生产工艺,特别是车床等生产工具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写信向李鸿章推荐王韬,同时建议设立“夹板火轮船厂”,用机器生产近代轮船和枪炮。
恰在这时,容阂提出了要在华夏国发展“制器之器”的主张。丁日昌立即深表赞同,“制造之理是一脉相通的”,“一有制器之器,即可由一器而生众器,如父之生子,子之生孙”。
从手工生产进而追求机器生产,是一个重要的观念变革。这个观念变革,对华夏国19世纪60年代洋务自强运动的兴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丁日昌以这种新的认识和观念为基础,在上海积极设法,主持收买了美国人设在虹口的旗记铁厂,合并原来的炸炮局。
后又接纳容阂从美国购回的机器,于1865年9月正式成立了江南制造局。
江南制造局是清政府设立的第一家近代军工企业,标志着华夏国近代军事工业的产生。
在对海防的贡献方面,丁日昌以苏松太道的身份,出任江南制造局的第一任督办,为该局拟订了经营大纲。他提出要留外国技术人员为教习,培训华人技艺,力争自主,不受洋人控制。
鉴于局中原有设备以造船机器为多,他让局员详考图说,“就厂中洋器,以母生子,触类旁通”,制成大小机器30余台,用以制造枪炮。
据曾国藩后来奏报,其所造枪炮“皆与外洋所造者足相匹敌”。
后来,他又设法扩展该局的生产能力,由生产枪炮进而制造轮船。
至1868年8月,江南制造局所造的“恬吉”号轮船下水,上海全市为之轰动,“军民无不欣喜”,欢庆华夏国第一艘明轮蒸汽舰试航成功。
恬吉号长185尺,宽27。2尺,马力392匹,排水量600吨,装炮9门,与扶桑横须贺造船厂同期所造的清辉号相比,既快又好。恬吉号的制造成功,说明华夏国近代军事工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这其中有丁日昌所付出的心血。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九十五章鞠躬尽瘁
1865年9月,丁日昌转任两淮盐运使。
1867年初,升任江苏布政使。虽然布政使的本职,只限于处理地方财政和行政,但他心系国防安危,对海防建设十分关心。
他上书曾国藩,明确提出自己建设新式海防的主张,希望曾国藩能够上奏朝廷。
在他看来,华夏国的海防,自明朝以来就是“以炮台为经,以师船为纬”,这种设防办法根本不能适应近代海防的要求。
因为洋人游弋海上,可以集中兵力,攻取华夏国沿海任何地方;若华夏国处处设防,则防不胜防,正犯兵家备多力分之忌,以致常常被动挨打。
丁日昌认为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只有创建近代海军,以取得制海权。有了制海权,能够控制住一定的近海海域,就可以扩大防御纵深,海防才有保障。
要想取得制海权,必须在清朝旧有水师之外,创设全新的近代海军。因为在西方海军已经装备了蒸汽动力舰、铁甲舰的情况下,清朝旧式帆船水师实际上已完全无力进行近代海战。
丁日昌在19世纪60年代,就有这种认识,说明他是很有远见的。在他之前,左宗棠等人也曾主张制造轮船,装备外海水师,但并没有明确地提出建立海军的主张和计划。
丁日昌的海军建设,具体计划是分设北洋、东洋、南洋三支水师。
北洋水师设提督于津沽,兼顾辽东、山东沿海各要口;东洋水师设提督于吴淞,守江苏、浙江沿海各口;南洋水师则设提督于厦门,防守福建、广东各海口。
三支水师,各设中等炮艇土,半年会哨演习一次,以使“三洋联为一气”。
这个计划,是一个统筹全局的海防战略构想。
有了三洋水师,就能分别对京师政治中心、江南经济中心和祖国的南大门,加以屏障和保护。
1868年初,丁日昌升任江苏巡抚。随着职位的提高,他更加感到自己对于国防建设的责任重大。他重新拟订了三洋水师章程六条,使自己建立新式海军的计划变得更加具体。
他明确提出,要废弃沿海旧有水师,移饷训练新式海军。
除了中等炮艇外,又进一步提出三洋水师应各设铁甲舰6艘。
这时,他还强调近代海军的建设,应与沿海炮台、岸防部队的建设同步发展。
他建议三洋海军舰队各练陆兵千人,半年在岸,半年在海,沿海各镇亦练精兵五百人,形成“山有虎”、“水有龙”,水陆相联之势。
对于海口炮台建设,丁日昌也主张变更过去的办法,以炮台和水雷为中心,建设新式海口要塞,使水师舰船在作战时,能够和海口炮台“相为表里,奇正互用”。
这表明他的海防建设思想,又有了新的发展。
在对陆军体制的改革方面,1869年丁日昌开始对江苏绿营进行整顿。
他上奏朝廷,将江苏抚标绿营1600余名减为1000名,成立“练军”两营,招募精壮营勇作为练军士兵,提高他们的饷额,使他们能够安心操练。
这支练军全部改用洋枪洋炮,学习准军洋操。
丁日昌组织有关人员,将洋人教练淮军的办法翻译成中文,绘图注说,编成一哨操演图说、一营操演图说、一军操演图说各一卷,以之作为江苏练军练习洋操的依据。
在晚清各省练军中,江苏练军是最早装备洋枪洋炮、实行西式操练的。
gu903();后来,江西等省练军的洋操办法,就是从江苏练军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