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50(1 / 2)

崛起之华夏 银刀驸马 2392 字 2023-10-10

、理学心学、基督教和自然科学等无所不窥,及至学佛之后,终于写出来了那部惊世骇俗的仁学。

谭嗣同写作仁学的时候,其实正是他学佛最精进的那段时间,谭嗣同称他的仁学为“冲决网罗”之学:“网罗重重,与虚空而无极,初当冲决利禄之网罗,次冲决俗学若考据、若词章之网罗,次冲决全球群学之网罗,次冲决君主之网罗,次冲决伦常之网罗,次冲决天之网罗,次冲决全球群教之网罗,终将冲决佛法之网罗。然真能冲决,亦自无网罗,真无网罗,乃可言冲决。”这可以说是对古今学术的一次价值的重新评估,其深邃地见识与雄浑地胆魄,在目前这个时代确实不同凡响。

常人粗看仁学时,甚觉揉杂,好像成了中外思想大杂烩一样,孔孟老庄加上西方的天文地理生理心理诸科学,甚至是几何算学及基督教义等等,一时间让人眼花了乱,但若要仔细精读时,便知全书思想乃是以佛学贯穿起来。

历史上如果不是谭嗣同英年早逝地话,他的学术成就,应该不会在康有为与梁启超之下。仅仅是这部仁学,谭嗣同就足以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他才气纵横的一笔。

现在历史已经走上了另一条轨迹,谭嗣同没有随着“维新变法”的最终失败而壮烈牺牲,而是遁入了佛门净土,对他本人和中国来说,应该是一件好事。

“人家现在已经了却红尘了,你不是想利用人家吧”马问道,

“这样才华横溢的人,不应该被埋没掉。”孙纲说道,“他既然能和梁大才子一起来,就证明还想为国家出力,他一向痛恨封建专制,现在满清已经没了,但一些守旧的思想还根深蒂固,这样的思想斗士,我为什么不用”

“你是想让他们在教育领域发挥作用。”马明白了孙纲的意思,点头说道,

“没错,中国思想界的一些枷锁,需要他这样的人来打破。”孙纲说道,“咱们现在因势利导的把国家的体制变了过来,但思想领域这一块儿,可不是那么容易变过来的。”

“那就多弄一些象他们这样的人来。”马说道,“我就不信变不过来。”

“这个可是任重而道远,慢慢来吧。”孙纲说道。

梁启超和谭嗣同在到了北京之后,先去拜见了李鸿章,李鸿章对梁启超这个后来还给自己做传的青年才俊温言嘉勉,希望他能够为国出力,梁启超答应了李鸿章,在礼部担任教育司司长,并担任京师大学堂的教习。

对于谭嗣同,李鸿章也寄予了深切的期望,希望他不要心灰意冷,就此遁入空门,而应该继续出来为国家做些事情,谭嗣同也答应了,决定留在教育司帮助梁启超,同时也担任了京师大学堂的教习。

四百三十一教育从娃娃抓起

梁启超和谭嗣同随后又去拜见了张之洞,张之洞见了他们之后,一开始是勃然大怒的样子,但冲着长跪不起的梁启超瞪了半天眼之后,却忽然老泪纵横,拉起了梁启超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梁启超也拉着张之洞的手泪流不止,师生之间因为“己亥之变”产生的嫌隙就此冰释。

张之洞得知他们二人都重新回来为国效力后很是欣慰,叮嘱他们一定要好好做事,“行事务求严谨慎密,不可造次冒进”,梁谭二人都答应了,从张之洞那里出来后,他们就奔着孙纲来了。

孙纲和梁启超早就很熟了,跟谭嗣同却是第一次见面。

孙纲眼前的谭嗣同相貌英伟,面方口阔,浓眉俊目,眼光如炬,虽然身着文士长衣,但站立在那里却给人一种立如山岳正气凛然的感觉,孙纲见过了这个时代的这么多人,知道谭嗣同应该是属于那种天生正义感极强的人,而且他身上好象有一种叛逆的性格,又带有些许的浪漫,孙纲不知道自己第一次见到谭嗣同怎么会有这么多“离奇”的想法,盯着谭嗣同看了好半天愣是一句话没说出来。

谭嗣同可能是让孙纲给瞅得有些不好意思,差一点就要伸手去摸自己的光头了,孙纲看着他的动作,这才回过神来,不由得笑了起来,拿谭嗣同的光头开了一句玩笑,“久闻复生兄深通佛理,今日一见,果然。”

“谭某曾重发大愿,昼夜精持佛咒,不少间断,及知大劫之将临,唯愿我中华百姓咸免杀戮死亡之苦耳,以求略赎前罪。”谭嗣同苦笑了一声,说道,“然我东省百姓仍不免遭俄人屠戮。幸国有敬茗,率我海陆军忠义之士,挽狂澜于既倒,国家历骤乱而后安,经此巨变,谭某几无颜再立于人世。”他看了一眼梁启超,“所幸卓如不弃,与谭某恳谈三日夜,将死之心得以复生,这复生二字,真是起得好啊。”

“复生兄何出此言”孙纲说道,“国家正值用人之际,复生兄正可一展胸中所学,实不相瞒。眼下有国之要务,恐非二位大才,不能为也。”

“敬茗若有所用。尽管直言。”谭嗣同和梁启超对望了一眼,不约而同的说道。

“复生兄曾言所做之仁学,乃冲破网罗之学,”孙纲看着他们俩,突然问道,“二位可知,如今我华夏万民之最大网罗为何物”

“这里。”谭嗣同看了看孙纲,指了指自己的“光头”,说道。“我一直以为,敬茗就是一个只知道造船造炮领兵打仗的军人,之所以自甲午以来连战连胜,除知兵外,运气好而已。卓如语及敬茗,往往不吝赞誉之词,谭某颇不以为然,今日一语,卓如所言不谬也。”

“若不能冲决之。今日所得之一切成就,皆为昙花一梦。”孙纲微微一笑,说道,“此等网罗,复生与卓如能为我破之乎”

“若还是大清朝之天下。难如今共和已成。良机得现。虽仍阻力重重。而较前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谭嗣同想了想。对孙纲说道。“然敬茗既有此语。敢不效死力。”

“只是不知敬茗可有所措置”梁启超听了谭嗣同地话。点了点头。又向孙纲问道。

“我对教育所知。在二位面前。可就是班门弄斧了。”孙纲说道。“只是有一个想法。不知可否施行。请二位帮我参详。”

“敬茗请讲。”谭嗣同说道。脸上同时现出了关注和热切地神色。

“我是军人出身。三句话不离本行。请二位不要见怪。”孙纲说道。“甲午战前。曰本举全国之力欲图我国。我与海军将士积极备战之时。听闻曰本国内仅教授童蒙之西式小学校。就有三万余所之多。中等学校二百余所。高等学校及西式大学堂二十余所。而其时我国西式学堂则寥若晨星国之兴盛。首重人才。后海军将士每论及此。皆扼腕浩叹。言仅此人才一项。我中国落后曰本不知几许。遑论泰西诸国如今曰本虽为西国所分。然仍能久持不亡。即其得益于此之一端也。我国处列强夹缝之中。幸免于曰本几近亡国之局。乃借彼列强之均势得存而不亡也。如今共和虽成。而我民仍受制于无形之网罗。多囿于旧学。我之孩童少年自识字起仍受教于文章词艺。于西学之算术、格致、绘图等基础之学一无所知。岂是兴国之道”

“敬茗之意。是要从我中国少年之教育开始。”谭嗣同点头说道。

“若有十万学校教授我华夏少年,胜于十万雄兵不然,纵得铁舰千艘,无人能用,亦是枉然”孙纲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