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龙昶”级战列舰的排水量为16000,舰长1米,水线137米,宽235米,吃水75米,采用三膨胀式蒸汽机2台和燃煤式水管锅炉,双轴双桨,在160匹马力时航速为184节,最大载煤量为1900。
对比于同时代的其它战列舰,“龙”级战列舰的武备十分强大,她拥有举世无双的3双联装305毫米倍径英国k9型炮炮塔,每门主炮最大射速约为1发,备有1c0发炮弹,另有1c门单装152毫米倍径副炮和12门88毫米35倍径反雷击炮,还有毫米炮和4门37毫米马克沁机关炮,但却没有这个时代战列舰上经常装备地鱼雷发射管。
“龙昶”级战列舰防护性能也十分突出,这级战列舰的装甲采用
装甲,水线主装甲带下部厚为230毫米,上部厚为15首尾装甲带厚75毫米,主炮塔装甲正面厚254毫米,侧面厚203毫米,炮座装甲厚120毫米到280毫米,152炮炮廓装甲厚为150毫米,前司令塔装甲最厚为350毫米,后司令塔装甲最厚为150毫米。
除了“龙”号战列舰外,其余三艘同级舰均由中国提供设计图纸,分别向英、美、德三国船厂订造,因此其余三舰在尺寸及外形上稍有差异。各舰建造时所用地钢材、机械、装甲等均就采购,主要武器装备则是从英国订购了12炮塔,分别安装于四舰之上,其中主炮塔的顶板经过特别设计,152毫米副炮则由国内造好后用船运至各舰所在之造船厂进行安装。象“龙”号战列舰地钢材、装甲板均由中国著名的汉阳钢铁厂提供。值得一提地是,各舰前后的舰桥上均安装有最新式的巴尔特劳德barrsroud公司6英尺基线fa3测距仪,以及距离指示表、信号交换机等,可以将测距数据以电气方式从舰桥传输到各炮位,以提高作战效率。
总的来说,“龙”级战列舰算得上是目前极为先进的一级战列舰,是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集体智慧的最高体现,也代表了中国目前造船工业所能达到的最高技术水平。
后人在评价这级“开一代之先”的新式战列舰时,很多时候都侧重于该级舰设计的新颖以及她们后来在那场举世瞩目的大海战中的辉煌战绩,却没有人知道,每一项新的发明创造,在“童年期”的时候,都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
和当初中国海军刚刚得到第一艘万吨级战列舰“龙扬”号的时候万众欢腾的景象不同,四艘“龙”级战列舰在到达旅顺口后,悄悄的举行了升旗入役仪式,正式加入了华夏共和国龙旗海军北洋舰队的战斗序列,除了北洋舰队司令叶祖圭和新任南洋舰队司令刘步蟾外,没有任何重量级人物前来观礼,也没有邀请任何外国人前来参观。
对于中国海军最新式的这四艘战列舰,实际上一开始外国的报刊和媒体还是相当关注的,但对于这种目前在世界上属于相当前卫的设计的战列舰,一些外事观察家们似乎并不看好,象美国著名的海权论作者马汉在看到“龙”级战列舰的照片和一些相关数据后就说,采用这种“飞剪式”舰首对这艘排水量高达16000:的战列舰来说并不能对提高航速产生多少帮助,而且这种“背负式”炮塔的设计会使舰体的结构强度发生改变,而且将六门主炮同时布置在中轴线上,进行齐射的时候产生的冲力对结构强度发生改变而且较为细长的舰体更是一个严酷的考验,他甚至怀疑“龙昶”号战列舰在经过多次主炮一舷齐射之后会会发生断裂。
而一位英事观察家也指出,由于采用了飞剪式舰首和背负式炮塔,不可避免的使“龙”级战列舰甲板长度加长,增加了干舷侧面积,两个“背负式”炮塔的体型也较大,在战列舰所进行的炮战中这些都意味着被敌方炮火击中的概率大幅增加,使得该级舰在战斗中的生存力大大下降,这些缺点对一艘战列舰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应该算是致命的了。
对于外国报刊媒体的“善意”批评,中国国内的好多人突然之间也纷纷成了“舰船专家”,对“龙”级战列舰的各方面横加指责,但国内造船业的许多知名人士则提出了相反的观点,象中国资格最老的造船业专家华蘅芳就在报纸上发表了文章对外国人的评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反驳。
华蘅芳说,“凡标新立异之举,初创未为人所知时,众多以为非,各国皆然。夫龙舰甫经出世,以其设计新颖,为泰西诸国所无,而彼之专家学者于旧见,交相诟病,指摘多有不实之词,而国内不明真相之人淆于群哄,甚可怪也。详推之,则真相不言自明,龙舰之首弃冲角而用飞剪,人多非之,以飞剪本为民用帆船之式,用于军用之钢铁战舰之上,不独怪异,尤为可笑。独不知飞剪虽首自帆船,然自各国有海军以来,从未消失于军船兵轮之上。无识狂生,每每强不知以为知,贻笑于人尤不自省,不独可笑,亦尤可悲也。”
六百三十九悄悄开始的战争动员
蘅芳接着反驳说,“飞剪首利于破浪,凡有飞剪首上,即快且稳,英美海军钢甲兵轮即有此式,且日本亦有此类舰船,我船厂前所造之海昌舰亦属此类,海试时外人以其快捷平稳,颇多赞誉。今龙用此等舰首,即因有海昌之成功先例也。弃冲角而不用,实因冲角战法为趁乱取胜之术,其始于意奥利萨海战,显扬于我邓壮节公黄海之役,乃两败俱伤同归于尽之末技也。此等战法最忌以高航速撞击敌舰,即能撞中敌舰,自损亦重,或伤铁甲,或断烟e,或震坏锅炉,或折伤机器,且撞击时非与敌舰所在有夹角不可,撞击之部位多从敌舰前后方以斜线切入,直指敌舰锚床部,或从侧面掠过,撕开缺口,或直接撞入,然后即速倒车脱离,防两下势猛,致己船受损。若不如此,即与敌船俱没也。以其风险极大,各国海军之练手本皆以为作战最末之手段,以其乃助战之利器,而非必胜之妙算也。之海战全仗炮力争胜,弃此等末技,正相宜也。今龙舰以背负式炮塔装三十公分半之巨炮多达六尊,火力投射密度较泰西同类之舰强出三分之一,与敌舰对射之时,敌同时放四炮,而我可同时放六炮,以精准相同而论,则胜负高下立判。
龙舰甲厚质坚,干舷及炮塔面积虽大,然主装甲带及炮塔装甲厚近三十公分,即高爆之巨弹亦难遽伤之,且舰体钢料质密,与装甲浑为一体,强固较同类之船又胜之,何来主炮齐发震伤舰体之说甲午黄海之役,我北洋水师提督丁军门于定远望台之上为敌弹所伤,战后即有人喧传定远船质不坚,主炮齐射时飞桥即被震塌,以致丁军门摔伤不能理事,使我军为日舰所趁,不明真相之人借此以讹传讹,咸谓我海军衰朽,不堪一击。后查定远飞桥并无震损,谣言乃不攻自破,而其害已成,至今犹有余毒遗祸。舰发炮震塌飞桥,乃海战史之奇闻,与此等主炮齐射摧伤舰体之论如出一辙,概此类言论,皆为一己观感之无限想象,毫无实据,而无知之人争附和之,妄发讥议,混淆视听,以贬损他人显一己之声名,而国之大政每每因之延误,此辈文人诈国之害,我国有识之士及天下百姓,不可不深查谨防之也。
华蘅芳一向以治学严谨著称,这位老科学家地这篇为“龙昶”级战列舰“正名”的文章发表在了北华捷报上,立刻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敢对“龙昶”级战列舰说三道四地声音立刻就少了许多。
对于这位制造出了中国第一艘蒸汽轮船,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科技事业的老科学家,那些不学无术的人是不敢和他进行这样的辩论的。
随后,一些军界知名人士和著名学者象梁启超和谭嗣同等人也撰文对那些无端指责海军的人进行了批驳,象梁启超等人对海军舰艇的了解并不多,但梁启超说的一段话却引起了人们地注意。
梁启超说,“听闻俄国亦有新式战列舰博罗季诺号等五艘在建,为新式坚利之船,窃以为检验一艘战舰性能之优劣最佳之所,莫若海战之战场,此日必不久,当今诸公请拭目待之。”
这句话所表达出来的对未来将要发生地战争的暗示,可以说是再明显不过了。
其实不光是梁启超,中国的民众从俄国拼命修建西伯利亚铁路的举动就已经感觉到了战争危险的迫近,而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以及“己亥俄难”给中国人民心头造成的阴影,虽然已经过去数年,但至今仍未消散。
一份英国报纸当时曾经报导说,“中国这些年几乎把全国总收入的一半都用在了扩充军备和军队的训练上,这对一个新生的基础还不稳固地国家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中国的民众似乎完全认可了政府的举动,为什么会这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俄国人当年对中国人的血腥杀戮所造成的恐怖阴影还没有从中国人的心头消散,中国人需要拥有自己强大的军事力量来保证自己的生存权利。、支强大地中国军队的出现,对俄罗斯帝国来说,绝对是一场恶梦,而恰恰又是俄国人用自己地行动,逼迫本来柔顺软弱的中国人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