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两个方案(2 / 2)

超级能源强国 志鸟村 1712 字 2023-10-11

大乙烯设备每套都是以“亿美元”做单位的,配属的零部件和备件也动辄百万元,购买的系统服务亦然。从西方国家购买成套的大乙烯装备,选购清单是数本装潢优美,厚度堪比辞海的大书,里面的猫腻数也数不清,而且每年都在增加。别说是制度不健全的中国国企,即使是西方国家的大型企业,都需要一年半载的程序要走。否则,欧美的大型石油公司不介意用整箱的钞票攻陷采购团。即使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采购团也要走满完整的程序。

只有苏城这种中小规模的石油石化企业,由老板亲力亲为,才能省下各种考察、审计、会计、复核程序。

这得益于大华实业集团正处在一个临界点上。它的资本金刚刚扩充到能购买大乙烯装备,但又没多到老板脱离业务的程度。换成小一点的私企,买不起也不敢买数十亿美元的设备,换成大一点的企业,即使没上市,老板也在重点关注,但要说亲自遴选配件,那是不可能的,一家资产上百亿的公司,若是事必躬亲到这种程度,下场比诸葛亮好不到哪里去。

台塑的王永庆就是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典型老板。他的台塑扎根于台湾岛内,但他本人常年居住在美国,虽然能够遥控指挥少数的高管,但以他70多岁的年龄,所能遥控的高管数量也多不到哪里去。至于满世界的穿梭考察,谈判竞标,身体根本是不允许的。

苏城是将自己的优势用到了极致,因为他早就知道海沧计划的始末,早在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就开始准备。

相反,中石化被动接招,还在考虑接手海沧计划的利弊,在战略上已经落后太多。

宣总经理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脱下眼镜,揉了揉眼睛道:“得好好调查一下大华实业了,要全方位的资料,资金的,技术的,管理的,政府关系的……竞标海外油田,咱们输了老外也输了。海沧计划可是家门口的石化基地,要是再被人拿走了……”

说到这里,他换了个语气,道:“老温,大华实业这边,我就交给你了,每天都要向我汇报。我想想办法,看能不能见台塑的王永庆一面。”

中石化在想办法摆脱尴尬局面,大华实业也没有闲着。

经过整合后的大华实业集团公关事业部,不仅拥有勤劳奋进的员工,也有没那么勤劳但同样奋进的关系户。他们像是工蜂一样飞舞在京城各部委,邀请一些相关部委处室的处长和副处长们了解情况。苏城也遍撒英雄帖,每日奔波于京城的酒场饭局,邀请的同样是处长们。

在中国,处长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曾有国务院领导就开玩笑的说,我们这里处长最有权力了。

作为中央部委的最基本细胞,处长本身是不具有决策权的。签字的最小也是司局长。但在具体的决策流程中,一名中央部委的处长,如果坚持己见,经常能够改变司局长乃至部长的决策。一个“执行困难”就有很大几率更改既有的决定。

在这一点上,身为七级干部的部委处长,其实很像是古代的进士官。尤其是根红苗正血脉通畅的处长,既能顶得住压力,又有极大的回旋余地,确能做到以小制大。

有针对性的公关避实就虚,解决了大华实业高层资源不足的窘境。苏城尽管没有中石化中石油那些正部级领导的政府关系,也能实时的了解海沧计划的决策变化,使得大华本身的判断变的灵活而准确。由于大华实业和海沧计划的影响力,这些处长们往往也乐于接受邀请,省去了很多功夫。

聊天的时候多了,苏城也被掏出了很多干货。尤其是国内国际的经济形势,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变动走向等等观点,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

没用多长时间,就不止是苏城邀约别人,有更多的人主动出面邀约苏城,所为的就是谈话。

对国内改革,苏城谈的很谨慎,差不多是闭口不谈。对国内外的经济,尤其是宏观经济,苏城就说的很多,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早先说的许多猜测性的论据都得到了证实。他也不怕别人听去,国内国际形势是大势,一个两个人是无法改变的,同样的,相信的人相信,不相信的人也不会因为一两次的猜测准确而相信……1990年年末,在等待中央对海沧计划做出决定的时间点里,苏城在北京城里悄然闯出了名声。

12月22日。很平常的一天,苏城照例参加饭局,回到酒店,却见候海青等在大堂里。

这位苏家的女婿表情奇怪的望着苏城,问:“你真的相信,国际油价会在近期大跌?”

苏城不知候海青为何问起,并不避讳的回答:“是”。

战争期间,短期石油价格只有两个走势,上涨和下跌。不知有多少经济学家,毫无根据或创造根据来的赌其中一个方向,对他们来说,这是一本万利之事,成则名声大噪,败也有话可说。此时的中国,或者说此时的世界,猜测石油上涨和猜测石油下跌的超过上千万人。

但是,真正敢于负责任的判断者只有少数。在国外,石油商人、期货投机者和股票投资者都为自己的判断下了重注,而在国内,由于缺乏石油价格交易的平台,需要负责任的判断者寥寥无几。苏城这种拥有油田的业内人士自然属于例外。

候海青面对苏城,眼神闪烁不定,好久方道:“苏老爷子想见你,谈谈石油的走势。”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