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几秒后,费利波维茨像在说服维克,又像是在说服自己道:“几年前法国人指挥的鲁尔入侵战结果,还历历在目。事实证明,装甲部队并不像想象中那么无敌放心吧,虽然我们旅即将解散,但你们都将被分配到光荣的骑兵部队中。”
一周后,波兰最现代化的第10摩托化骑兵旅解散。整整50辆维克斯6吨e型坦克,按照法国顾问的建议拆散分配到各个步兵团作为支援武器。
作为装甲营指挥官的维克,带着全营官兵被编入了有着优良传统的波兰第二骑兵旅。由于第二骑兵旅的旅长,是以全校第2的成绩毕业于华沙骑兵学院的苏瓦基,所以第二骑兵旅也骄傲的自称为苏瓦基骑兵旅。
刚加入苏瓦基骑兵旅不久的维克,并不对这位以优异成绩从军校毕业的旅长抱有敬意。在维克看来,全波兰也找不出几个比曾经第10摩托化骑兵旅旅长费利波维茨更优秀的旅长。
维克对费利波维茨的崇拜是有道理的。这位平日里不喜欢说话的旅长,事实上却可以称作全波兰最擅长指挥装甲部队的坦克专家。
费利波维茨对装甲部队的运用方式做过无数次推演,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认识。整个波兰,只有费利波维茨认识到了法国当年的鲁尔战败,并不是因为装甲部队无能,而是由于法国指挥官分散使用小股部队,没有集中装甲部队的火力优势造成的失误。
可惜,这位本来可以成为唯一一名指挥波兰部队,重创德国装甲部队的波兰装甲大师。却因为他的沉默寡言,而不受波兰元帅毕苏斯基重视,调到了后备役。
被更换了优秀上级的维克,自然有所不满。这种负面情绪,甚至蔓延到了维克麾下的新编第1骑兵营。
可是,还没过几天,这种负面情绪就完全消散了。改变维克等人情绪的,仅仅是第二骑兵旅旅长苏瓦基的一次亲自指导训练。
当苏瓦基带来的一个模范骑兵营以紧密而整齐的阵形执行过一轮战术冲锋的示范后,新编第1骑兵营的全体官兵,都被苏瓦基训练出的模范部队样子给迷住了。那一次次的回转穿插,离合变阵,将骑兵的冲击力展现到了极致。
原本就是从骑兵部队调到装甲营的维克等官兵,很快接受了苏瓦基安排的基础队列和战术纪律训练。而整个训练过程中,苏瓦基对细节的把控,对问题的发现和处理,乃至训练的节奏张弛,都把控得当。
只是用了一天时间,新编第1骑兵营就完全找回了当初在骑兵部队了训练的感觉。而且从训练科目分段指标来看,这个营已经完成了转型骑兵营的基础指标。作为一支骑兵部队,新编第1营剩下的任务,似乎只是花更多时间来强化今天的训练而已。
当第一天的训练结束后,全营包括维克在内的所有官兵都毫不怀疑的相信,未来的这支骑兵部队必将所向披靡。
正文第八十章结盟意呆利
最近的莱因哈特可以说是愁怀了。几年来德国的军事力量几乎是成几何式的增长,但外交环境却愈发的恶劣。截止到1935年底,德国军队都没能在莱茵河的对岸部署一兵一卒。越来越脆弱的凡尔赛条约,回光返照的勃了起来。特别是莱茵河东岸不允许部署军队的相关条款,已经被法国政府反复强调。大有法军随时可能出兵,以维护莱茵河东岸现状的气氛。
德国的境内,却不能部署德国的军队。这放在任何一个国家身上都是不合理的
然而,国际上却没有人对德国表示同情。对此,莱因哈特只能无奈的叹息,德国的朋友真的太少了。
除去心怀鬼胎无时无刻不想输出革命的苏联朋友来说,德国想要找到真正的朋友,或许还只能是意大利。
虽然历史上的意大利表现出各式各样的丑态,似乎是德国最差劲的盟友。可是,意大利毕竟还是德国的盟友。
原本的历史中,意大利为德国提供了巨大数量的盟军。在北非,意大利提供数十万部队,协助德国牵制英联邦联军。在巴尔干,意大利派遣上万部队,替德国镇压层出不穷的游击队。在苏联,意大利出动了一个集团军协同德军稳定防线。在法国南线,意大利好吧,这个不算。
总之,如果没有意大利的百万大军分担压力,德国的部队至少会分散超过10万人,来完成历史上意大利军队完成的任务。至少,莱因哈特是这样认为的。
与意大利的结盟,并不是莱因哈特在无脑延续历史发展。而是经过了大量深思熟虑的最终决定,为了这个决定,他在近几年来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而思考的结果是,德国必须也只能和意大利结盟。
从选择的角度上看,一战中德国就是被英法等协约国联手击败的,所以德国与他们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自然很难与英法结盟。历史上的希特勒就一直幻想和英国结盟,结果被英国死磕到底,浪费了许多大好时机。
虽然莱因哈特与苏联领导人建立了良好关系,苏德也有着许多合作。但从意识形态的角度上看,苏联与德国是绝对不可能成为盟友的两种体系。
而经过历史验真的意大利,无疑是德国现在能找到的最“靠得住”的盟友。
当然,从实力角度来看,意大利虽然在资本主义经济道路上发展比较晚,实力逊于英法,但海空军实力还是欧洲南部最强的。单从数据上的实力来讲,意大利底气仍然十足。
从目的角度上讲,墨索里尼上台后一心重建罗姆帝国的辉煌,想把地中海变成意大利的内湖。英法两国,就是墨索里尼描绘梦想蓝图的最大阻碍。
而德国在后来想要从绝境中真正崛起,与英法就必有一战。有着同样的敌人,双方的结盟也就水到渠成了。
相应的从军事角度上看,德国想崛起,首先就要在欧洲大陆称霸。而意大利一心想扩张地中海至北非的势力范围。两国的战略发展方向暂时不存在冲突,结盟后也不必舍弃任何利益。
回头看地理角度,德国东西两方都有强敌,所以德国也需要一个邻国来帮助自己。联盟意大利,德国可以避免像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在东西南三个方向同时被敌攻击。同时还可以利用意大利从海陆两个方向在北非拖住英国的部分军队,缓解未来西线的压力。
最重要的是,结盟意大利间接保护住了德国南线的安全,使得德国南部密集的工业农业也可以稳定的发展。要知道,历史上的意大利,可是为德国抵挡南线盟军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如果没有诺曼底登陆,盟军在南线的进攻绝对无法动摇德国的根基。
当然,以莱因哈特来自东方的传统观念来说。从人心士气角度讲,若没有强壮的盟友,德国单挑全欧洲单干,恐怕会严重降低国人对胜利的信心。有盟友参与,尤其是一个意大利这样的当代大国参与,更能提到国人对胜利的期望,在人心上也是一种鼓舞。毕竟,1935年的意大利在很多国家眼中都是一个欧洲军事大国。
所以莱因哈特即便明知道意大利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还是只能和它结盟。不然德国不久后的外交,也将会很孤立痛苦。未来德国吞并许多日耳曼民族地区,都离不开意大利的支持。
可惜,当莱因哈特走下飞机,踏上意大利土地的那一刻,他还是有些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