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11(1 / 2)

当然了,那些东京大本营里,成天叫嚣着要用战列舰主炮敲开美国西海岸大门的疯子,是能不算在时代进步的范畴之内。

但毕竟用舰炮把敌舰装甲击穿的场景实在太过于迷人,所以有些人抱着舰炮至上的想法,还是能够理解的。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莱因哈特一样,沿用旧有的战争经验,清楚的摸出未来武器的发展方向,才是其他世界强国能够选择的最佳模式。

每一个强国都有各自对战争的经验总结。

一战德国败了,德国开始反思自己的不足,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军工科技进步有所滞后,这使德国军工科技发展变得盲目而缺乏经验。

这才能让莱因哈特有插手和改变的机会。至于那些战胜国们,他们奉行经验至上,相信自己的方向才更加正确。

也只有不断创新的民族,不断进步的国家,才配得上享有万世的基业,才能屹立在世界之巅不被拖下来。这个道理,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帝国王朝,都已经为后人验证过了。

正如日本高层在珍珠港事件前还一直坚定相信战列舰能够战胜航母这件事,因为他们依靠大舰巨炮崛起才刚刚30年,借鉴之前的经验,还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

从德国的科技发展道路来看,它的道路与日本完全是两个极端。德国将科技发展视为最重要的部分。现在甚至开始基于自动化工业的装备制造。

在没有计算机的时代,这种基于机械方向的自动化生产车间在实际上的自动化程度并没有达到想象的效率。

不过这也可以说是工业发展文明的一次飞跃,这标志着德国开始在工业产能方面走上了提高的快车道,美国在这方面的略微优势现在正在被德国弯道超车。

在莱因哈特看来,最重要的发展,是德国整体工业基础的发展,这是第三帝国能源条件的改善,也是整个欧洲工业产能整合的初步成功。

莱因哈特要的,可不是一个短命的帝国。他要的,是一个千秋万代的第三帝国,是一个可以延续到自己穿越前那个时候的帝国。也只要这样,他之前做的那些与这场战争无关,与个人有关的大量准备,才能起到作用

正文大结局

隆美尔非洲集团军群联合维西法国贝朗特元帅的法军,意大利加里波第的意军,北爱尔兰英国蒙哥马利的英军与埃及军,挥师中东,北上苏联。

中东因为英法殖民地宗教矛盾所以亲德的非常厉害,所以有很多带路党。

实际上当时大部分阿拉伯政府是敌视德国的但是占据民心的反政府武装是亲德的。

这使得政府的宣传在民众心理都是英国人走狗的造谣。

而德国人带来解放的看法普遍占多数。

主要走叙利亚到土耳其,拉拢土耳其参战后就打通了从中东进军斯大林格勒的道路。

另一方向,在斯大林格勒围城战里,德军使用大型运输车运输一些冲锋挺,在伏尔加河上攻击苏军支援部队的木船。

历史上德军可没有完成对斯大林格勒的彻底包围,苏军一直不停地增员,导致斯大林格勒久攻不下。

其中,伏尔加河就是苏军重要的一条运兵线。

到时候,一艘冲锋艇,两挺机枪,几个德军水手,就能轻易屠杀几个连,甚至几个营的苏军。

要知道,伏尔加河除了夏天,其他时候都很冷。

加上帝国空军斯图卡,苏军基本这条线就只能送人头了。

苏军历史上本来是晚上偷偷渡河,而德军有了冲锋艇,安装上探照灯,上去就是突突。

最终,只要打掉斯大林格勒和列宁格勒苏军有生力量,战争基本就结束了。

莫斯利一沦陷,斯大林就只能自杀了。

德军自从斯大林格勒和列宁格勒入手以后,将在莫斯科外围会师。

不过这样存在巷战问题,不可能太快歼灭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