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大周。
朕没办法全部杀了他们,更不能让他们离开朕的视线。”
贾政皱着眉头,要是真的按照皇帝这样的想法可不行啊。
大明王朝就是非常好的一个例子。
在明朝末期,虽然崇祯帝已经是到了拆东墙补西墙的地步,找那些世家借钱都一个个说的自己和清官一样。
等到了大顺的军队进来,只要查抄就没有不腰缠万贯的。
大明也是这种情况,一直想着和世家荣辱与共,但是这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
那些所谓的读书人,或者世家,只要能保证自己的家族不倒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现在皇帝要还是这种想法肯定会交代给下一任帝王,那岂不成了饮鸩止渴了。
真的等到那个时候,一切事情都不受控制了,也就到了大周灭亡的时候。
“陛下,不能放任自流,要是真的那样您想想。
他们在您在位的时候都表达着忠心,一直安分守己。
可要是后代君王没办法压制他们会是什么样子。
大周每时每刻都在应付着各种不同的情况,可他们不会啊。
他们只要表面表现出臣服的样子就可以一直一直在大周的庇佑下。
结果他们越来越强大,就会拖垮整个朝廷。
臣想着必须有一定的措施,不然肯定会造成非常不好的结果和影响。”
皇帝也是皱着眉头:“你说的这些朕都知道,可从古就是于士大夫共天下。
只要朕需要那些读书人,就肯定会成就一些世家。
这就和你在三国话本里面说的那样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
朕也有着和始皇帝一样的宏伟愿望,可哪里又能够实现啊。”
贾政没办法了,他也知道皇帝说的在理,只要是有这种制度就不可避免的存在更迭。
可贾政不可能怂恿着皇帝进行民主改革吧。
要是真的那样,估计还没等皇帝收拾那些世家呢他已经在坟墓里面等着了。
“陛下,虽然如此,可咱们还是不可以让他们成长的太厉害。
五代十国的教训不能不吸取啊。”
贾政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劝说。
他知道,之后不管是怎么样的帝王,都不可能和现在的皇帝这样对世家进行严厉的打压。
等到那个时候,只要有一家崛起,其他家就会去雨后春笋一样出来。
皇帝没有回答贾政的话,反而思考了许久问起了别的话题。
“贾政,你说朕的那几个儿子哪个适合这个位置”
贾政被他突然转移话题给弄的迷糊了,不过还是会道。
“不瞒陛下,臣在家里也经常听到林如海等人问起这个问题。
可是臣还是一样的回答,这几位皇子臣根本就没怎么接触,所以也不知道他们的优劣。
陛下是几位殿下的父亲,更是君王,您应该有很好的了解才对。
再说,就算是权衡利弊也不应该问微臣,而是问内阁、六部的诸位大臣。”
皇帝很不满他这种敷衍的态度:“朕让你说你就说说,怎么现在谨慎到这种程度
朕让你说这些也就是给朕一个参考,又不是让你直接决定,怕什么。”
“陛下,几位皇子臣也就是对二皇子、三皇子、五皇子的印象比较深。
十皇子因为臣在的时候年纪还比较小,所以没有太多的关注,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皇子现在是老大,可做事情的时候有着稚嫩。
三皇子同样也是嫡子,做事倒是不疾不徐的,可给臣感觉有点深沉,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五皇子魁梧有力,再加上饱读诗书倒是一位比较文武双全的。
臣也就是对他们这点印象了,可要是让臣在里面选择一个,那真的就是为难臣了。”
贾政每个人也就是模模糊糊的分析了一遍,剩下的就不肯说了。
其实贾政说的也不全是客套话,他真的是对几位皇子有写不了解。
之前皇帝说让他和锦衣卫配合去压制一下诸位皇子,被贾政给推给了永炎,他也就没在打听那些。
皇帝无奈的指着他:“你啊,越来越让朕心烦了。
很多事情现在是越来越不用心了,都学会敷衍了事了。”
说着皇帝没等贾政回复,眯着眼睛又开口。
“他们几个现在成了朕为数不多的选择,自然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可他们现在做的事让朕很是不满意。
一个个现在恨不得把朝廷的大臣和勋贵们都招揽在自己的门下好为自己登上那个位置出力。
可他们就是忘了身为人臣最重要的应该是什么。
所以现在朕迟迟下不定决心,更不知道该怎么选择才是对大周最有利的。”
贾政抿着嘴,忍了许久还是没忍住。
“陛下,臣感觉您想的太多了,几位皇子并不是说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能够老练的处理朝政,他们都还有进步的空间。
您说着他可能忘记了身为人臣最重要的,可这也是他们不得不做的事情。
在这个位置上就是在过独木桥,还是那种一往无前的道路。
他们要是瞻前顾后的,可能陛下会更加失望。
一个对自己选择的道路都不负责的人,怎么可能对整个国家负责。
就如同之前臣就说过的,陛下要培养的是什么样的接班人。
现在群臣人心惶惶的,都在等待着陛下的决定。
您一天不下定决心,他们就一天不得安稳。
您可能说他们现在都在站队,没有一点臣子的本分。
可他们只要是在朝廷,就会面对各种无奈,因为他们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啊。
只要陛下能够决定太子的人选,您就会看到所有人都开始拧成一股绳。”
gu903();皇帝被贾政说的烦躁,他知道这个道理,可到了跟前就会因为各种原因让他犹豫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