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2(1 / 2)

大宋工程师 云桐山人 2138 字 2023-10-12

来了。众人的反应明显比他预想的要强烈的多,那是一时接受不了的表现。

更主要的是,四位老人又流泪了,这次的泪水比高峰初当官时流得还要多。

你看,大过年的哭什么,高峰不好劝阻,只得向莫大叔用眼神求助。

莫大叔倒上几酒,推到高有才和高有贤面前,笑呵呵地说道:“我说两位老哥,两位老嫂子,年轻人有出息,这是好事,咱们应该高兴,如今新年已到,加上这个消息,算是双喜临门了,来,我敬你们一杯。”

经莫大叔这一打岔,四位老人终于止住了泪水,转而笑容满面起来,高有才忍不住兴奋地说道:“他叔,我们这是高兴的过头了,让你看了笑话,你说的对,我们应该喝上一杯庆祝一下,至于那个双喜临门嘛,我觉得改成三喜临门更好。”

说完,他用还闪着泪光的眼睛看了一眼坐在一起的高峰和风小默,心中充盈着知足。

“哈哈,三喜临门,三喜临门。”莫大叔迎合着说道。

“哎哟”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却在这时响起,众人不由得扭头望去,只见高峰脸上现出痛苦的模样,声音就是他发出来的。

“县老爷,你怎么啦”李文娟好奇地问道。

“没事,没事,被蚊子咬了一口。”高峰忙掩饰道。

“哈哈。”众人大笑起来。这蚊子还真是厉害,大冬天都出来伤人。

风小默早已羞涩地转过头去,心中暗恨,这个无赖,我都没用力呢,你叫什么叫

一晚上大家都很尽兴,吃喝玩乐,彻底放松下来,要不是第二天还要拜年,估计得玩个通宵。

第二日一早,高峰便爬了起来,先给几位老人磕头拜年,又挨家挨户送去祝福,真的是“逢人就说吉祥话,见人便道新年好”,前世学的一肚子祝福词都让他用上了。

不但如此,每逢见到小孩了,他还送上一些铜板和碎银子,作为压岁钱。

一周圈转下来,高峰正想赶去县城给谷正等人拜年,那边拜年的已经上门。

先是作坊的几个头头带领着工人们过来,接着县城各家代表也来了一帮,高峰只得留下来接待,直到上午过半才抽身前往城里。

近中午,高峰终于疲倦地回到家中,此刻他才感受到,拜年也不是一件轻松的活。

下午清闲下来,高峰却把几个年青人招集在一起,拿出事先制作好的麻将和扑克牌,教给大家一些玩法,分成几桌玩了起来。

“看不出来你对玩这么有一套,连道具都别具一格。”风小默一边摸着麻将牌,一边白了高峰一眼,似在责怪他,这么好玩的东西怎么现在才拿出来。

“那是,会玩的人才会有想法,我就是通过玩来触发灵感。”高峰吹嘘道。

“妹妹,你不知道,他当年可是”李文娟这时插上一句,只是一开口便感觉说错了,只得急忙打住。

她可不敢去揭高峰的老底,特别是在风小默面前,说高峰一些无关痛痒的糗事可以,揭出他当年的混蛋之事可就不妙了。

“大嫂,他当年怎么了”风小默不慌不忙地追了问一句。李文娟的犹豫让她猜疑,她实则更想知道高峰的过往。

“他,他”李文娟一时语塞,不知道如何编话。

高峰却笑笑道:“谁人年少不轻狂,胡搅蛮闹少儿郎,百般滋味皆尝尽,方知当初太孟浪。实话告诉你,我当年就是个混蛋。”

“去,好像你很老成似的。”风小默不相信地鄙视了一句。

高峰轻笑一声道:“说了你又不信,何必多问”

“好,好,我信还不行吗”风小默语气依然。

听到这里,李文娟不由得心中大赞,还是老三厉害呀

正文第368章难得糊涂

新年那一天,宋时称为元旦,为一年之始之意。

过了元旦,便可以走亲威,看朋友了。

初二,李文娟、王月娇各自与高海、高江套马车回了娘家,其他人也各自串门遛乡,庄园里一下子冷清下来。

高峰没有出去,他在家陪着风小默,不,更确切的说,有风小默陪着,他安心在家呆着。

俩人情义绵绵了两三天,高峰终于闲不住了,不但他闲不住,也没让风小默闲住,他交给风小默一个任务,那就是帮他写三字经,然后加注音。

三字经本是南宋人王应麟编写的,只写到宋朝,中间关于元、明、清的二十四句是后人加上去的,因此高峰只需把那二十四句去掉就是个完整的本子。

三字经本是启蒙教育所用,再加上拼音之法,用做教育学社的课本绝对是无可替代的。

编完三字经,风小默对加注拼音已十分熟练,高峰又寻来早已面世的千字文和百家姓让她加注,这样“三百千”就集齐了,教育学社也有了第一套语文课本。

随后高峰把它们交给了胡程青,让他印刷出来,年后开学就能分发到学生的手中。

这些事情做完已过了初十。

看高有才在张罗大家制作上元节使用的花灯,高峰心中一动,拉着风小默又回到了房间。

这时他找来了一些白纸、竹子和制作工具,就是笔墨纸砚也没有少。

风小默好奇,问道:“大才子,你又搞什么稀奇古怪的玩意”

拼音和三字经的出来,风小默对高峰已大为叹服,那可是震动整个文坛的大举措,只是她见高峰风淡云清,波澜不惊的样子,这才出言调侃。

高峰笑笑道:“做把折扇。”

“切,你还真有意思,大冬天的居然做把扇子,难道你还觉得不够冷再者说,要折扇不能到外面去买一把,难道你做的带花”风小默讥讽道。

“我做的自然带花。”高峰毫不谦虚地说道,“折扇可不仅仅是用来扇风乘凉的,那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等我做好了你就明白了。”

虽然看似不谦虚,实则高峰说的是实话。此时最流行的是纨扇,又称为团扇,也有一种腰扇,就是扇叶中间比两头细一些的扇子。

折扇虽然也出现了,但仅是用来乘凉使用,上面没有题字与图画,与“风雅”二字根本联系不上。更主要的是这种扇子制作粗糙,模样怪异,与后世的折扇根本无法相比。

折扇真正流行是在明朝,那时它成为了名人雅士手中的法宝,其不光制作精美,而且题诗咏词,风雅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