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3(1 / 2)

大宋工程师 云桐山人 2206 字 2023-10-12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高峰虽然没有受贿一分,也没有从县府多拿一分,却借助县府的势力大力发展高家作坊,这中间的利润何止是十万两。

好在他每做一件事,都是由县丞出面与高家作坊谈判,甚至利益分配也是县丞主导,就是签订合约也是由县丞来办,这样他就可回避相关的矛盾。

不得不说,仇悆还是很称职的,他的公正和无私是有名的,也很有一些独到的眼光,因而在谈判中,他都是据理而争,为县府争得了不少的利益。

不过,这些都在高峰的预料之内,他反倒乐于看仇悆的表现,仇悆如此,将来一定不再是一名古板的文人官员,而是渐渐地演变成一名地地道道的有商人头脑的人。

这样的仇悆更适合委以重任,没有利益观的官员,岂能治理好一方的水土

正文第431章为官之道

高峰很庆幸有杨邦和仇悆两个帮手,这俩人不仅才华横溢,更是品格高尚,与他们共事高峰自己也深受鞭策。

三人经常在一起探讨,得到的共识便是“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

这是孔老二为官之道的一番话,讲的是作为领导要做好表率的事情,这也是封建社会官本位制下对官员的基本要求,这种要求就是放眼几千年后也是适用。

“为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是后人形容官场的一句戏语,高峰却觉得它极为有道理。

如果他不能带领民众走上富裕安康,他是绝对不会任一名知县的。

任知县是很辛劳,却也有成就感,用杨邦形容他任知县后的功绩来说,那就是“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任知县之初,高峰并没有太高的目标,他只想不停的改变,对不合理的旧体制改变,对不合时宜的做法改变,对影响人们生活的事情改变,没想到变着变着竟有了一些模样。

这种模样虽然还未达到高峰满意,但在古代已无人能够超越。

对官吏的约束,对行业的规范,对环境的塑造,对民众的谋利等等,高峰都是按照一种新标准进行打造,这当然都是源自后世的模板,虽然个别情况不合时宜,但有了两大助手的提点,他做来还是得心应手的。

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同样的,治一县之境也“若烹小鲜”,任知县已过两年,高峰这盘小鲜已烹出了滋味。

“这还不够。”高峰静下来反思了一遍所作所为,不由得喃喃说了一句。

他的到来改变了很多,他不知道他的蝴蝶翅膀扇动对历史影响到了什么程度,但他一直在小心的做回避,以免触动那几大历史事件。

他目前最宝贵的资源除了拥有一些知识外,就是对历史进程的了解,若因为无心使得历史事件发生了改变,那一切都会失控,他并不想出现这种局面。

高峰十分清楚,若仅靠他一个微末的官员来改变封建体制,改变人民的社会地位,根本就不可能,就算有所变化也不全面,更不彻底,最好的方法就是借助大事件来完成。

大乱大治,小乱小治,既然清楚了接下来即将发生的事情,那就是一个契机,无论成不成,高峰都愿意试试。

“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高峰对金钱并不是特别看重,可他还是要全力赚钱。其赚钱的唯一目的便是增强实力。

他记得高有贤曾看着数百万家资热泪盈眶,深有感慨的说道:“峰儿,这些钱我就是数到手抽筋也数不完了,如此钱财,别说我们这一辈花不完,就是往后数几辈也花不完,可你还要忙活啥呢”

这是一位老人的不解,也是他的担心。箭射出头鸟,钱够花就行,再多就惹人眼球了,可高峰依然不满足,还在不停地创造财富,他担这会成为将来的祸根。

高峰何曾不知道这些道理他又何曾不想做一名快乐知足的富家翁可他心头的阴影无时不在,他必须不停前行,到少在他拥有自保的能力前,他不能止步。

只是对高有贤他无法劝说,也不能告诉他将来的事情,他只能劝慰一句:“大伯,别担心,我会在适当时刻收手的,但在这之前,还不能放松,因为你也知道,别看有这么多钱,可并不紧用。”

是呀,高峰挣容易,花钱更快,一年下来几百万,也让他扑腾的花了个差不多,家中余钱也就是几十万贯,这还是为了应急备用的,否则早就用光了。

高有贤叹了口气,还是点了点头,他无法左右高峰的想法,只能按他说的去做,但他知道高峰敢这么说,定然心中有数,因而也就不再为之执着。

当然,他更放心的是高峰现在还是一县之主,还没有人敢打高家的主意,至于将来,看情况再说吧。

无论高有贤理不理解,高峰都会朝既定的方向努力,毫不动摇,而他更需要一些跟随者,其眼光一直盯着的就是杨邦和仇悆。

别看这两人身正官直,却依然是愚忠的楷模,他们忠的就是朝廷,愚的观念,要想把他们完全拉过来,首先要改造的就是他们的观念。

当然,这种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渐进过程。

这一日,三人闲谈为官之道,高峰突然问道:“两位大人都认为忠君爱国乃天经地义,我来问一句,那君王应如何立于天地之间”

这话有点敏感,却也不是不能说,仇悆应道:“当勤政爱民、当富民强国,当听贤纳谏。”

不等他说完,高峰便打断问道:“若这些君王都做不到呢”

“这”仇悆一时无语,杨邦却接口说道:“那做臣子的应该进行劝谏,令君王走上正道。”

“若君王偏听偏信,只用奸臣,不用诤臣呢”高峰又问。

仇悆反应过来,应道:“那就死谏。”

高峰淡淡一笑,不进行表态,却接着又问了一句:“若君王与百姓的利益有冲突,或者二者有矛盾,二人将会站在哪一方”

二人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只能劝谏君王,劝导百姓。”

这是和稀泥的做法,高峰微微一笑,继续问道:“那孟子的那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怎么理解”

gu903();如此简单的话,放在这个上下文,就是傻子也知道高峰的意思,杨邦和仇悆互视一眼,低头沉思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