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0(1 / 2)

大宋工程师 云桐山人 2244 字 2023-10-12

当地官府的做法也不赞同,说完后更是无语摇头。

高峰摆摆手,说道:“我们就不说他们因何铤而走险的啦,我想知道的是,宋江一行人到底能走多远”

事情已经发生,纠结其发生的原因没有任何意义,对事态的下一步动向做出判断才是最主要的。

“大人,一群乌合之众还能走多远,估计几日后就能听到其被剿杀的消息。”杨邦不屑地说道。

杨邦瞧不起宋江等人,高峰又看向仇悆,见他同样点头,知晓二人一样心思。

高峰笑笑说道:“二位大人可不要小瞧这个宋江,他或许更难缠。”

“噢大人对宋江还很了解”杨邦惊问道。

我当然对他了解啦,不过那是水浒传中,真实的宋江还真不是太清楚,只知道他有智有谋,转战整个黄淮地区而不败,最后在海州被张叔夜所擒。

高峰摇摇头道:“我对他知晓不多,不过,从他半年来一直带领百姓与官府对抗而不落下风就能看出,他不是一般人物。”

杨邦和仇悆点了点头,认可了高峰的观点,只是仇悆还是说道:“之前他们只能算是一般地闹事,可以凭借梁山泊的地形与官兵对抗,因而没有吃亏。可现在他们正式宣告了起义造反,还打出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旗号来,如此狂妄朝廷自然不能容他,定会派大军前去镇压的。”

其话没有说完,却也表达出宋江等人很快就会被消灭的意思。朝廷就要派大军来了,一群小蟊贼还能跳多久

高峰自然明白其意,应道:“宋江集三十六名首领造反,其人数虽然不多,却个个都是猛汉,以一当十不在话下。朝廷官兵疏于战事,早已形同虚设,说去围剿未必可行。再者说,宋江之流可不会束手待毙,一旦他们辗转起来,要擒住他们可是千难万难。”

这是看好宋江的意思了,杨邦和仇悆不由得疑问起来,觉得此事不可思议。

朝廷再不济也不会任由宋江在这周边辗转。梁山泊在丰县北约两百里,此处位大名府、应天府、青州、济州、徐州的中间地带,可以说是大宋的核心地带。一旦任其辗转,对整个大宋都会带来巨大的冲击,这样的结果朝廷承受不起。

似乎听出了高峰的玄外之音,仇悆上前问道:“难道大人想出手不成”

正文第446章文人之祸

高峰听了,不置可否,而是神情肃然地望了杨邦和仇悆一眼,问道:“我想请问两位大人,乱世之秋,是文能救国,还是武能救国”

这个问题问得突然,杨邦和仇悆有些莫名其妙,却也知道高峰说的就是大宋的当前局势。

只是明知如此,俩人也不敢把话挑明,他们还没有底气搬弄大宋的是非。杨邦接道:“文安邦、武定国,二者皆不可少。”

仇悆跟着点头,意思也是同意这个观点。高峰看到这里暗自感叹一声。

这两人都是文人出身,能看到一个国家文武皆不可缺的大形势,而且敢于承认,说明二人心地还是坦诚的,只是大宋朝出现了重文轻武、营养不良的畸形局面,这又说明了什么

诚然,皇帝对武将的恐惧有历史的原因,所以才会有杯酒释兵权,把武将排挤在一边的事情发生。可这么多年来,国家受到那么多的屈辱,甚至国家形势早已危机,为何就没有一个人提出一个可行的武定国的方案呢

这事看似简单,实则并不简单,高峰知道,杨邦和仇悆二人虽然能说出“文安邦、武定国”的那番话,却不一定能看出来。

大宋朝可以说是自有王朝以来最为民主的社会。没有了武将的干扰,士大夫的地位大幅提高,使得官家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士大夫架空了皇帝,皇帝不得不屈从与士大夫的意见。

澶渊之盟是宰相寇准的杰作,他在辽国大举侵宋时,竭力劝阻了宋真宗的意图南逃,又迫他御驾亲征,至澶渊督战。一番较量之下,辽国吃了亏,于是双方议和。真宗却向谈判官曹利用说出底线,一百万岁贡。可是出了宫门,寇准就威胁曹利用说,如果敢超出三十万,就砍了你。

曹利用无奈,只得拼死谈判,终于把银绢岁贡压至三十万,从而签下了有名的澶渊之盟。

寇准是有才德的代表,还有范仲淹、王安石等人也是如此,他们身居高位,忠君爱国、忧国忧民,致力于国计民生,使得国家虽有忧患,却无大碍。

但是,并非所有人都如他们那般无私、高品,数百年浸淫下来的许多文人早已失去了风骨,他们只在乎高人一等的地位,只关心个人的利益是否得到满足,国家和民众的利益不过是他们挂在嘴上的说辞,是他们谋取私利、赢取功名利碌的踏板。

他们嘴上说的光明正大,做的却是龌龊之事,他们道貌岸然,却虚伪无耻。

他们为了扬名而爱国,他们为了利益而忠心;他们为了私心而拉帮结派,他们为了目的而不惜手段;他们可以置朝廷的利益而不顾,他们可以视百姓的死活而不管。这是一种变了味的文人风骨,也是大宋惯出来的士人风彩,大宋的文人已走向另一个极端。

一个国家一旦形成习惯,就是皇帝也左右不了局势,士大夫在大宋就是连皇帝也左右不了的一个群体,而其矛盾累积,终于在元佑事件中爆发了。

元佑事件是新党、旧党之争的结果,最终演变成排除异己的意气之争和仇恨之争,在这个过程中,大批的能人志士沦入党争之中无法自拨。这是一次内争,也是一次大伤筋骨的利益之争,损失的不光是文人阶层,更多的是大宋的中坚力量。其导致的结果便是成就了蔡京等贼,使其权倾一朝,擅权愚君,误国误民。

从此以后,文人的风骨走向了末路,他们变成了权利的奴隶,若想让他们再挺起脊梁来建设大宋,已成为笑谈。

一个国家的腐败,首先开始于官僚的腐败,接着是司法的腐败,接着是教育的腐败,最后是军队的腐败。当一个国家的到了极致的时刻,这个国家也是无药可救,即便是秦始皇复生,汉武帝转世,也是无力回天,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国家灭亡。

文人一枝独大的局面便是军队成了附庸。用你时,让你冲上前,成,功是文人的;败,责是你的。不用你时,你就是臭狗屎,放在哪里都有人嫌臭。

一枝独大的文人若再腐化堕落,问题将更为严重,对军队的影响更是致命的。本就束手束脚的大宋军队在这帮文人面,根本没有任何抵抗力,眨眼间便从根里腐烂,成了一群无用的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