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切都是高峰为大家带来的,那份不舍依然深入心底,因而当听到高峰要走的消息时,都自发的决定要为他送送行。
几个阶层的人不谋而合,都是为高峰送行,官差和那些士绅自然出来组织,这才有了北门外万人相送的局面。
只是场面实在壮观,连高峰也愣住了,他不知道如何应对当下的情况,一时间站在那里说不出话来,当然,这也有他感动不已的原因。
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人,正是杜望初,他代表大家说道:“高大人,本县民众恭贺你高就高位,大展宏图,为民谋利,为国谋福。更感谢你带领全县民众脱贫致富,发家创收,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今天大人要远行,民众们来此没有其它目的,就是为你送送行,另外,还有三样东西送上,以表众人之心。”
说完,他一挥手,身后便有三人各捧一物来至高峰身前。
杜望初介绍道:“这是一块锦布,上面有万民签名,是本县百姓不忘大人恩德,铭记大人风彩的一个见证。”
“这是一把伞,是万民祝福大人的一片心意,预祝大人前程似锦、风雨平安。”
“这是一碗蚀水,里面混有乡土,期望大人不忘故土,常念故情。”
看着眼前的三物,又抬头望了望那一双双热切的眼神,高峰鼻子一酸,双眼已经模糊。
这份情承大了,高峰感动之余,又多了一份认识:你不欺民,民自不会欺你,他们的要求很简单,只要有口饭吃就行了,可他们给予的回报却是无价的。
此情此景又令高峰对自己多了一道鞭策:无论任何时候,他都决定要善待民众,只有他们才是自己最大的支撑。
两行热泪滚落,高峰毅然上前,端起了那碗蚀水,称道:“请乡亲们放心,无论走到哪里,我的根就是这里,我的亲人就是你们。”
说完,仰头把水干掉。
人群中立马响起一阵欢呼,为高峰的举动喝彩,又为他的真情而感动。
高峰的话语不多,却是真情至极。这里是他穿越后的家乡,在这里,他从一无所有成为了身价不菲的知府大人,更加上亲人和睦,娇妻柔美,他的一生已知足矣。
要不是知道还有很多未知的危险存在,他情愿如此稳妥地生活下去。
可是他不能,他必须要为之奔波,为之奋斗,在所有的危险彻底消除前,他没有其它的选择。
当然,高峰也知道乡亲们同样有一份担忧,他们怕哪天会失去今天的所有,又回到以前的一穷二白,就是连生命也没有保障的时代里去。
对此,高峰不敢做保证。赵佶的朝廷是个吃不准的朝廷,不但自私自利,而且言而无信,或许哪一天便会变卦,他能做的只能是尽量周旋。
当然,短时间内他还是可以对百姓们保证的,因为他对仇悆很信任。
等欢呼声落下,高峰讲道:“乡亲们,高峰也记挂故人的情怀,也不舍乡土的气息,但朝廷诏命不得不从,只得前去应命。不过,请乡亲们放心,有仇大人在,你们的好日子不会改变,而且还会更加红火。”
随即他又开玩笑道:“如果你们过不下去了,就去青州找我,我保证拿出俸禄来救济大家,同时向朝廷奏仇大人一本。”
一席话说得大家齐声哄笑,就连仇悆也讪笑不止。
仇悆任职那么多年,从上到下自然都知道他的官声名望,那可是个视民如子的好官,大家当然对他不会挑剔。
现场平静下来,感觉到耽误了不少时间,仇悆上前说道:“乡亲们,送君千里,终有一别,高大人还要赶路,就在此别过吧。”
众人当然清楚高峰的紧急情况,他们在此会聚也是考虑到尽量不打扰他,因此,听到仇悆的这句话,便齐声称道:“恭送高大人。”
高峰确实时间紧迫,他向大家挥手告别,带着风小默几人从让开的人行道中缓缓穿过。
这时,他清晰地听到身后杨邦和仇悆齐声吟唱:“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正文第459章百姓之苦
北上青州,首先途径单州,单州包括单县、砀山、成武和鱼台四县,而高峰一行经过的便是鱼台。
从鱼台往北就进入了济州地界,这里距水泊梁山已不远。梁山位于济州和郓州的中间地带,而宋江一行最活跃的地区就是这两地。
按说,济州和郓州属于京东西路,为张业的辖区,应归张业主管剿匪,可张业的路制在应天府,离此间距离较远。同时,宋江之流神出鬼没,经常出没于河朔和齐州、青州等地,所以剿匪的重任落在了主管京东东路的高峰身上。
既然要剿匪,自然要把情况了解清楚,本来该从鱼台往东进入兖州,再北上入青州的高峰,带着几人直接跨马向北入了济州。
巨野,因古大野泽而闻名,济水从这里横穿,是水运交通的枢纽地带。
济州的府治便设在这里,因其地理位置重要,这里已成为京东西路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只是多年来黄河屡次溃决,河道不断变化,大野泽的水域面积也不断扩大,渐渐形成了八百里的水泊梁山。济州就是在水泊梁山的最南端。
既然要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的资料,自然要身临第一线,高峰一行几人的目的地便是巨野城。
一路走来,高峰的心是越走越沉闷。他闭门造车,一心只想把一县治好,对外界的情况了解不多,就算有刘三狗等人传来的一些信息,因没有直观的概念,也不知道民间疾苦到了什么程度。
可这一路行来,他总算有了整体的认识。破旧的房舍、褴褛的衣着,愁闷的面容,绝望的眼神,这一个个镜头勾勒出了一幅凄楚的画卷,看了令人心酸不已。
高峰实在想不通为何这里的人们竟然贫困潦倒到了此种境地,哪里还有半点锦绣大宋的样子,简直就是一个花子之国。
而且这种情况愈走愈明显,也就是说离丰县越远,人们的生活越是不堪,特别是进了济州境内,根本就看不到几间像样的民房和生活好一点的百姓。
原因自然不言而喻,离丰县近的,多少还是受到一些惠及,生活也就好一些,只是他们再好也无法与丰县人相比,而且是天上地下的差距,这就是官府政策的问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