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9(1 / 2)

老兵不死 玗石页 2044 字 2023-10-12

一页的课文是白杨。

王亮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知道自己今天该讲什么了。

王亮问道:“小雨,你们学到白杨这一课了吗”

“恩,今天老师刚给我们讲的。爷爷,我给您读一下吧”本来小雨找爷爷也是带着这个目的来。

就想给爷爷读一下课文,爷爷最喜欢小雨读课文了。

“好”王亮高兴地点点头。

白杨虽然是小学课文,但对于很多网友来讲太过遥远了,所以还是先温习一下的好。

这样也好讲故事啊。

网友们没有浮躁,听到“白杨”两个字,内心竟然有种说不出来的亲切感。

有些人,还记得那是小学课本上的一篇课文。

而对于那些曾经的军人来讲,尤其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那些退役军人来讲,“白杨”两个个字,意味深远,显得格外沉重。

小雨的朗读开始了。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小雨的普通话很标准,读错字、添字、重复、颠倒字词这些问题更是不存在。

流畅的同时还做到了感情的自然流露。

对于小学生来讲,这是相当难能可贵的了。

看过朗读者这档节目的人应该都知道,最自然最平实的情感能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能够起到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给人以享受。

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到了对话的段落了,王亮加入了进来。

正文0145悲凉的评价:献了青春献终生,献完终生献子孙

0145悲凉的评价:献了青春献终生,献完终生献子孙

小雨本色扮演妹妹和哥哥并负责旁白,王亮则担任起了爸爸的角色。

“爸爸。”哥哥摇着爸爸的腿,对他道:“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哥哥:“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疆省工作,妈妈也在疆省工作。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疆省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他们只知道疆省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

在通向疆省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

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s:小学的时候的一篇课文,现在读起来感慨万分,心中五味杂陈。

在王亮的配合之下,小雨出色地完成了朗读。

评论区很是安静,网友们还沉浸在火车上,还沉浸在父亲同女儿和儿子的对话当中。

白杨这篇课文非常简单,写的是在通往疆省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树展开讨论的事。

借着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由树及人,从孩子们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

继而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文中并没有直接歌颂那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

车窗外的白杨──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直。

父亲眼中的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难,茁壮成长。

父亲心目中的白杨──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

描写非常传神。

王亮和小雨配合,把父子三人的语言描写和神态刻画的淋漓尽致。

孩子天真烂漫,父亲严肃而又不失亲切。

gu903();课文在人物心理上没有太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神传情,通过人物的神态变化来表现感情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