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35(1 / 2)

植掌大唐 手撕鲈鱼 2198 字 2023-10-12

吓没了。

唐军在林森打开的缺口这里紧跟而上,又一次被杀破了胆的高句丽军大溃,这一通好杀,最后唐军斩首两万多,真正杀死的更是无可计数。

延寿等人率领剩余的军队依山自固。李绩命令诸军包围之。撤了桥梁,断了高句丽军的归路。

退无可退的延寿和惠真,率领剩下的残兵无奈的投降了。进入大唐的军门时,只能膝行而前,拜伏请命。

李绩不可能像历史上李世民做的那样,挑选一些人迁移到内地去,剩下的随便就给放走了。

他虽然是有临机专断之权的大总管,但毕竟不是皇帝啊,对于俘虏无非是杀是留两个选择而已。

他这么聪明的人可不会因为一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搞些逾越的事情出来,侯君集这个前车之鉴可刚死没多久呢。

李绩自个在新皇登基时,也算是生死边缘走了一遭,肯定不会犯这样的错误的。

最后想了想,还是决定暂时收押这些俘虏吧,找个合适的地方画地为牢也就是了。

就和之前的围困一样,让他们逃无可逃,粮草还得指望唐军供应,这样只需要留下一小部分兵马看押他们,其他人就可以安心的继续去攻打安市城了。

这一战还缴获了战马五万匹,牛五万头,铁甲一万多领,以及其他大量兵器。

听到援军战败的消息,高句丽全国都非常震惊害怕,那可是足足十五万大军,短时间内高句丽国内可是动员不出这么大规模的军队了去救援了,因此颇有点人人自危的意思。

后黄城、银城的高句丽人都自己弃城逃走,数百里没有人烟。

可偏偏那个最为重要的目标,即将受到围攻的安市城上下却没有什么反应,不仅让唐军不战而胜的希望落了空,看那架势还很有点鱼死网破的意思啊。

偏偏唐军之前用燃烧罐用的太爽了,这样的东西本身危险性就比较大,运输格外的困难,这几个城打下来,就把随军拉来的那些存货扔的差不多了,面对安市城这个最为难啃的硬骨头,忍不住就有点个犯愁了。

习惯了快速攻占敌军的城池以后,对唐军整体士气的提升无疑是很有效果的。

但是因为之前一直都没有经历什么久战,真个面对拉锯战的时候,就怕耐心不够,士气很容易被消磨掉啊。

正文第四百五十六章僵持

吃下这十五万高句丽援军之后,即便以林森他们的好胃口,也必须要好好休整一番才成了。

安市城毕竟是个硬骨头,不做好充足的准备可不行,尤其是在失去了燃烧罐这等利器的帮助的情况下。

而在北线这边一打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南线那边进行登陆作战的平壤道大军,在李道宗这位大总管的带领下,也是一路高奏凯歌。

在一路平推到卑沙城之后,他们当然也没有停滞不前,因为有燃烧罐这等大杀器的帮助,他们的推进速度比预想中的可是要快的多了。

在巩固战果的同时,也在积极的寻找战机,想要尽可能往北推进,实现和北线大军的胜利会师。

石城和积利城也算是两座坚城了,不过在打出了信心和士气的唐军面前,仍然不够看的。

即便是南路唐军的数量用于攻城的话,应该算是处于劣势的,起码达不到数倍于守军的程度,可他们还是比较快速的攻下了两座大城,顺便还干掉了两路援军。

大概是援军主力都去救援安市城了,所以南线这边援军的数量并不是太多,基本都维持在一两万的规模上,被苏定方和薛仁贵两员无敌猛将,分别带着麾下精锐就给冲破了。

失了念想的守军再面对唐军时,抵抗意志也是进一步降低,再加上带路党们可不只是在北线那边活动,南边才是他们散布负能量的重点区域,谁让南线的唐军规模要更小一些,而从海路上来的带路党却要多得多呢。

几方面相辅相成之下,这两座坚城都没能坚持太久时间,就相继陷落了。

在林森他们干掉那十五万援军的同时,南线大军在李道宗的带领下,也将建安城这个挡在安市城前面的最后屏障给攻占了下来。

至此,整个高句丽西线,就剩下安市城这么一座坚城,还掌握在高句丽方面手中了。

还不能说是渊盖苏文手里,因为这个城主杨万春,对渊盖苏文这个造反头子压根就不感冒,也不买账,属于听调不听宣的那种。

这同时也意味着李道宗和李绩两路大总管,带领着各自的大军,在安市城下胜利会师了。

而对于城内的高句丽军民来说,这无疑是最大的绝望。

援军显然是完蛋了,众多的高句丽旗帜,不见踪影的大军,还有去而复返,甚至变得规模更加庞大的唐军,无疑都表明了援军的失败,即便不是全军覆没也没差多少了。

那可是整整十五万大军啊,都在人数更少的唐军面前没什么作为,甚至给唐军造成的杀伤都很有限,而他们安市城上下面对的可是更多的唐军,这个城还能守住吗

完成了会师之后,两大统帅商谈了一下后,决定先给城内军民施加足够的压力再说,因此很是干脆的在城外开始耀军。

同时给城里喊话,只要他们开城投降,唐军上下保证秋毫无犯,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

显然唐军的保证,城内军民是压根不信的,主要也是唐军以前的做法太凶残,那些被占领的城池遭遇可不咋地,尸横遍野啊。

谁让高句丽曾经用前隋将士们的人头筑了京观,这是非常残暴的做法,也是极大的侮辱。

这也是为什么一说要打高句丽,会有那么多唐人宁愿自带装备,甚至不要功勋,也自愿前来参战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们都有许多亲戚朋友,曾经战死在高句丽,还受到了这样的对待,如今终于有机会反攻了,都想来报仇雪恨来的。

估计也是明白这个仇恨太深了点,怕唐军进城以后,不免还要大肆杀戮。

又或者是那个城主杨万春给手下军民灌了什么迷魂汤,毕竟这位本身确实在城里非常受爱戴,也确实是个死硬派无疑。

结果在唐军完成耀军之后,不仅没有投降的意思,反而趁着唐军休整的时候,想要反攻过来。

好在林森这个先锋,一直有留意城内的动静,也有守夜的职责在身,提前察觉了敌军的意图。

gu903();面对早有准备的唐军,很有敢死队性质的那帮子高句丽守军,自然是有来无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