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4(2 / 2)

匈奴皇帝 芈黍离 2210 字 2023-10-12

刘珩等人对刘渊之言明显有些懵懂,但在其威严的目光下,俱点头不已。

行走于美稷的街道之上,刘渊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得意。十余年前,此地虽为南匈奴单于庭所在,却不过一破落小城。如今,经过三次的扩充,业已发展成一座河套雄城池。

多年之前,美稷周边的穹庐屋舍,便已被拆除,被新城所占据。沿着贯通南北的宽阔大道步行,此道可容纳一大车通行,脚下铺满了一地的青砖。

冬日将近,天气渐寒,街道上却也热闹得很。来自美稷周边的百姓,挑担驼物,将家中财货拉到城中售卖。美稷豪族甚多,习惯了安居城池的夏国贵族们也越来越像大汉贵族,美稷城的消费能力被开发出来,对各项物资的需求也日趋上升,每日货物吞吐量渐大。

不少人依托于此,从中发了大财。以往刘渊重视商旅,多因匈奴战略资源稀缺,如苏双、张世平者能倚之崛起,盖因刘渊想要托其手从汉境界获取铁器、粮食、布匹等匈奴高需求的物资。

这些年,刘渊苦心孤诣,大加吸收大汉百工之才,发掘国内资源以自給。对商旅的依赖大大减小,刘渊于国内施行重农、重牧,对于商贾之事,虽未抑制,却也无大兴其道之举动。

他是不希望夏国的农民、牧民脱离土地、牧场,而行商贾之事的。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尤其华夏处大变时期,粮食、布匹、铁矿,这才是硬通货。

不过饶是如此,美稷的商业氛围依旧浓郁,来自大汉、漠南、甚至遥远的西域商旅,竞相往来货值。

既然都发展起来了,刘渊也不故作抑制,有鉴于来往美稷商旅成分复杂,贸易纠纷不断,城市治安与管理混乱。除了之前新建城卫军之外,又于美稷设东市,供货物交易,置市令笔吏监管。

“走,去东市逛逛”转向向东,刘渊兴趣盎然吩咐道。

“大王,东市混乱,还是不去了吧”张让在旁悄声谏道。

瞥了其一眼,张让脖子一缩:“诺”随后头前引路。而隆頡则暗地里一招呼,几十个便装的侍卫,先行往前探路护卫,欲规避任何不利于刘渊的风险。

第166章美稷东市

至东市,刘渊方感受到美稷的“热闹”,一路步过,商旅往来不绝,小贩叫卖声不断。小小的东市拥挤不堪,刘渊却也从中看到了一种蓬勃发展的气象。

到东市,隆頡等人已经彻底将刘渊围住了,神经紧绷,东市龙蛇混杂,他们实在怕发生什么意外。只是刘渊正在兴头上,他们也只能于心中默默祈祷刘渊尽快回宫。

逛了逛,刘渊被路边一老汉吸引了,其倚靠在一辆拉车边,车上摆着一大堆黑乎乎的东西。刘渊一眼便认出了,那是煤炭。华夏民间实则早就有开始使用煤作为燃料,只是量不是很多,用得多的还得属木碳。

而刘渊此时突然意识到了,夏国境内除了丰富的铁矿资源,煤的储量可一点不少,这么多年竟然被其忽略了。缓步上前,刘渊打量了下那老汉,皮肤粗糙暗黄,该有四十多岁。

“贵人您看看,这绝对是好炭”那老汉见刘渊上前,以为来了生意,当即操着汉话指着车的煤炭介绍道。

“老汉是汉人”刘渊问道。

那老汉闻言一愣,随即大摇其头:“不,不,小人是夏人”他可是听乡里亭长说过,在城邑之中,都只能自称夏人,何况美稷乎。

老汉籍属并州上党,前些年生活无计,携家小逃难至匈奴,与一众流民被安置在美稷南边五十余里的地方。正巧,其乡里周边有一大片露天煤矿,在这秋收之后,便与乡里青壮年,专门拾取煤球,运往美稷来卖。

在美稷,卖出的价格,可比其余县邑高得多。如此已有数年,每年来往几次,其收获颇丰。

刘渊抓起一颗煤球,颠了颠,厚实不似木碳的轻盈,微微一笑:“这不是木碳吧,汝是从何处寻来的”

“这”听刘渊这么一问,老汉迟疑了,支支吾吾地,看起来并不想透露煤矿地址。

刘渊见状心中有些感叹,这些愚民呀,据宝山还欲引为私有对方就在跟前,不说刘渊,就随便一个稍有势力之人,若是重视想要从其嘴里得知煤矿消息,有的是方法。

冷眸一眯,盯着这老汉,几个呼吸的功夫,其就受不了了。扫了眼刘渊身后的几名侍卫,忐忑望向刘渊,颤声答道:“这些石炭都是小人乡里附近所产,遍地都是。小人等是观寒冬将至,故运往美稷贩卖,讨些钱财。”

“哦”刘渊眼露精光,听其所言,那该是个大矿,还是露天的。笑了笑:“你这车炭孤唔,我都买了”

那老汉闻言眼睛顿时一亮,连道多谢。刘渊则转身与张让吩咐道:“派人将这车炭与此人送至军械监那儿,焉罗那儿用得着。”

说完便带头离开,往他处逛。果然,一路所见,有好些人都在卖煤炭球,生意还都不错,都是些大户人家仆人采购。询问之下,与那老汉所说无异,看来,在美稷南边真有一处隐蔽的大矿。

逛了整整一个时辰,对美稷市貌刘渊心里大致有了个底,虽然依旧有些混乱,但总体而言,还是比较满意的。

累了,寻一处酒肆歇息。在这东市,这些年来,慢慢地开起了不少酒肆、饭馆,当然少不了的便是“青楼”行院。

刘渊所选之处,稍显安静,不似其余所见大吵大闹。环境不错,酒肆中种植了不少花草,酒肆主人显然是个妙人,于大堂中央立了面白墙,供往来书生文士酒兴作诗之用。

这些年,随着刘渊加大对汉人的任用,又兼大汉乱局,不少出头无路的寒门士人陆陆续续地朝美稷而来。刘渊也择其善者而用之,虽不见什么大才,却也补充了夏国从中央到地方郡县的一些职位空缺。当然,也不多,聊甚于无。

墙面上已然写了几首,刘渊驻足打量了会儿,都是些四言骈句,五言诗歌,读起来并未有什么精妙之句。至少在刘渊看来,没什么灵气。

酒肆的主人看到刘渊一行人,见其衣着不凡,尤其是刘渊,一身锦袍,带镶翠玉。很有眼力劲儿,有心问询,凑了上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