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大举行的这一届物理学会量子物理研讨会,绝对是从物理学会创立至今,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的量子物理研讨会!
要是以往,作为民间学会性质的学术交流会议,放在国内学术圈非常的普通,很难说有多大的影响力。毕竟在国内物理学术领域,特别是针对性的量子物理领域,研讨会的影响力也达不到一流水准,因为那时候都不一定有一位顶级物理学家参与,很多参与者实际上是物理专业量子力学的研究生、博士生,高一点层次就是大学的副教授、教授,能够有一位杰青参与都算是不错了。
而这一次的量子物理研讨会不一样,得益于秦元清参会的影响力,来参加此次会议的,最次的都是名校的知名教授,普遍是长江学者、杰青,就是院士也并不稀罕,不少物理学家都是世界顶级的物理学家,在微观领域、量子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参与的物理学家,就足足上千位,至于那些研究生、博士生、讲师、副教授之类的,在大礼堂都没有一张座位,只能在周边旁听着,但是却依旧一个个脸上充满着兴奋之色,毕竟难得参加这样的盛会,哪怕是旁听他们也乐意。
原本只有当地的媒体会进行报道,可是这一次,很多全国性媒体都专门派记者前来大会现场,进行报道。
整个物理研讨会,将进行三天,上午、下午各安排三个受邀学者上台做学术报告,第一天的上午除了开幕式外,则是仅安排两位学者上台做学术报告。第三天下午,则是秦元清学术报告专场以及闭幕式。
之所以这么安排,主要是怕秦元清要是一开始就做学术报告,说不定其他学者对后面的学术报告觉得没意思,就离开了,结果偌大的大礼堂空荡荡的,那可就很不好意思了,场面一定会超级尴尬。
所以,物理学会特意将秦元清安排在最后一天最后一场学术报告,而且整个下午时间都属于秦元清,足以让其他学者和秦元清来个智慧火花的碰撞,其他学者也绝对不会在研讨会最后一天前离开。
开幕式很简单,并不隆重,物理学会会长上台发表讲话,感谢各位学者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前来参加会议,也感谢浙大举办此次量子物理研讨会,对量子物理研讨会大力支持,随后宣读了大会持续3天时间,大会的会场秩序,流程等,就代表着开幕式结束了。
主持人开始邀请第一位嘉宾做学术报告,这位嘉宾是华科院高能物理所的一级研究员,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虽然不是院士,但是却是入选杰青,而且此人才40岁,可以说前途无量。
这位叫‘侯青杰’的研究员做的学术报告,是关于粒子的自旋问题!
秦元清颇有兴趣地仔细听着‘侯青杰’的学术报告。
宇称不守恒的发现过程,简单来说就是粒子的自旋方向,做镜像出现了不对称的情况。
量子物理中有很多种粒子,而‘自旋’是粒子具有的特性,指的就是粒子内禀角动量引起的内禀运动,其运算规则类似于经典力学的角动量,并由此会产生一个磁场。
两者本质是完全不同的。
粒子的自旋,是物理研究的一个很热门的方向。
比如,超对称性!
自旋为半整数的粒子称为费米子,服从费米-狄拉克统计;自旋为非负整数的粒子称为玻色子,服从玻色-爱因斯坦统计。
费米子和玻色子的对称性研究,就是超对称性问题,也是M理论论证的基础。
“不错,这侯青杰不愧是华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骨干,这学术水平确实属于世界一流水平!”秦元清微微颔首。
作为物理已经15级满级的大神级别的存在,秦元清在物理方面的造诣不是盖的,一个人的学术水平如何、是不是滥竽充数的,秦元清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
在刚才主持人介绍侯青杰的时候就说了,侯青杰本科毕业于水木大学,随后赴麻省理工学院攻读高能物理专业,用了四年时间获得博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工作站从事五年研究,然后选择回国,加入了华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说起来,这是属于水木搬砖人,也是杨老的徒孙!
因为侯青杰的导师,正是杨老的一位学生!
随着侯青杰学术报告会结束,会场的与会者用热烈的掌声送给了侯青杰,代表着对侯青杰的认可,随后在主持人的主持下,进入了学术交流问题,一些学者向侯青杰提出一些关于刚才他学术报告会的问题。
半个小时的交流环节结束,主持人邀请早上第二位与会嘉宾作学术工作报告。
第二位受邀嘉宾是水木高等研究院一位一级研究员,叫赵诚,是有过十几年海外留学学习经历,致力于量子领域的研究,发表过有世界影响力的理论物理成果,几年前入选了杰青,有望在60岁之前评上院士。
他做的学术报告是关于物质终极本性的一些研究和思考,可以说学术报告主题一出来,立马引起了很大的注意力。
时至今日,寻求对物质终极本性的理解已经成为重大科研的焦点。所以他的学术报告,使人不自觉地想起创造量子力学那段狂热的奇迹般的日子。
量子物理发展到现在,必须努力寻求引力的量子描述,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表明,QED的杰作——电磁场的量子化程序对于引力场失效。这个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因为如果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都成立的话,它们对于同一事件必须提供本质上相容的描述。在我们周围世界不会有任何矛盾,因为引力相对于电力来说是如此之弱以至于其量子效应可以忽略,经典描述足够完美。但是对于天体这样的引力非常强的体系,却没有可靠的办法预测其量子行为。
一个世纪以前,我们所理解的物理世界是经验性的。20世纪,量子力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物质和场的理论,它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展望21世纪,量子力学将继续为所有的科学提供基本的观念和重要的工具。但是相比起20世纪量子力学的璀璨成果,21世纪至今毫无疑问相比起来黯淡失色,很多学者都认为,想要在21世纪发展量子物理,就必须找到办法彻底预测组成物质的基本要素的属性,而不是靠着基本的经验性。
比如有一部分学者,就在研究关于时空不同区域之间的虫洞,这种并非科学幻想作家的发明,而是有科学依据的,只是至今找不到完整的理论以及实际存在的证明。
gu903();听着赵诚的学术报告,秦元清是很感慨,果然经济决定了上层建筑,以前华夏贫穷,没有什么钱投入科研领域,学术研究者过着苦哈哈的日子,有上顿没下顿,自然而然很难有多少学者能够坚持着自己的研究,做出伟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