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拾四章 踏下心来建设东北2(1 / 2)

s:感谢读者大大“火药枪王”打赏天堂100纵横币,读者大大“汉文”投给天堂3张月票,读者大大“刘匪王”投给天堂2张月票,感谢大家的支持,这是天堂写书以来,月初的最好成绩了,哈哈,真的很高兴

随着王凡和陈yun及少许懂得城市建设知识的专家当时这种人才炎黄自己极其缺乏修订的东北大建设规划进入实践阶段,整个东北三省在刮着凛冽的寒风中,于东北炎黄人民的火热激情中迈入了大建设、大发展的快车道。当然整个建设方案借鉴了不少倭寇早先的规划设计,客观的说,倭寇集中倭寇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城市规划专家佐野利器、武井高四郎和公园道路专家折下延吉、近藤泰夫及上下水专家草间伟、大井清等人制作的伪满城市规划,有不少部分理念是相当超前的,如城市花园、低密度住宅、商业区行政区居住区分列等概念等。

按照王凡和陈yun等人的规划,整个东北纳入大建设的各级城市包括沈阳、长春、哈尔滨、营口、锦州、安东、海城、鞍山、葫芦岛、朝阳、承德、赤峰、凌源、吉林、梅河口、柳河、白城已成废墟、图门、牡丹江、北安、双城、密山、鸡西、虎林、铁岭、辽阳、抚顺、开源、大石桥、公主岭等共计122个大小城市。

“快,把这些碎石清走”

“倒车,倒车”

“注意卸货时的安全”

“小心树木,挖土时别伤着根”

“沥青,沥青,这里需要更多沥青”

“石砖没有了,老王,快带着运输车队去运些”

“今天挖这里,按照设计图,鬼子在这里埋设了下水管。”

“小心,小心慢慢把电线杆架起来,别着急”

“电压线用完了快去取”

“要通电测试了,注意,所有人离开,到安全地域”

“这几个路灯灯泡坏了,还有富裕的吗”

“白油漆,谁有白油漆我需要白色的油漆画斑马线。”

“该死的,小心前面是红灯,不是绿灯,别认错了,这个颜色是红灯”

“窗户修好了,玻璃呢我需要玻璃装上,还有玻璃刀,放到哪里去了”

整个东北,到处各地,因当家做主重新焕发主人翁激情的炎黄民族,全部热火朝天的加入到建设自己新家园的劳动中去,同时倭寇“赎罪团”也被炎黄红党边区政府分成几类:什么都不会,只会简单劳作的被派去从事重体力的机械式劳动;会木工、瓦工等手艺的倭寇工匠则分配加强城市工匠队伍,充实那里的实力;会操作机械,平时在工厂担当工头或是工程师的倭寇技师,则分别被带到工厂继续从事生产工作,并且其四周会有3个左右的炎黄人观看学习,偷师也好模仿也罢,充满干劲的他们希望的早一点掌握现代化的操作技能。

由于倭寇占领伪满时,强迫大量学校教授倭寇语,意图奴化同化炎黄。所以东北解放后,许多学生、工人,甚至是一些老年人,都可以讲一口相对流利的倭寇语,这一下子就解决了语言不通带给技术学习者的障碍,让倭寇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使得本就强大的东北工人阶级人数和力量迅速壮大,为以后全国光复提供了强有力的工业人才种子储备。

按照东北三年规划,长春、沈阳、哈尔滨这三个东北特大城市,将实现质的飞跃。其中:

长春新城建设面积300平方公里,市街建设面积120平方公里,保留倭寇此时已建成的21平方公里区域,包括老城区8平方公里、原伪满铁路附属地5平方公里、城市内商业地4平方公里、原中东铁路附属地4平方公里。预定居住人口200万左右。同时基于东北地区季风气候西南风多的特点,规划重工业区设在长春市区东北伊通河沿岸,轻工业区则设于旧城正北,学校区及运动场分布在城市东南,政府办公区置于市区西南,最后金融、商业区位于市中心,整个长春城内将建设大量文化广场及市民运动的体育设施,计划建成以人民大街54米宽为南北纵轴、解放大路54米宽为东西轴的直角相交叉城市构架,再结合放射状和循环性的庞大道路系统,辅以王凡用专用地底地铁隧道机器人建设的网状地铁系统,最终完成重要建筑群和功能区分散配置、核心区和次中心区相结合的多中心组合形态,从而避免后世像北京市那样,全市资源集中在市中心而造成的大拥堵大塞车现象。

gu903();沈阳新城建设面积430平方公里,核心市区以小西边门为中心,东迄东陵153公里,西至李营堡127公里,南至浑河95公里,北至北陵79公里,总面积210平方公里,在配以周边数个卫星城,逐步推进城市化,从而最终连成一大片超大城市群落,预定人口300万左右。按照每平方公里居住5000人左右300万人中有相当比例分散居住在卫星城内,每一住宅占地850平方米设计建造房屋,住宅和道路间有计划的大量移植速生杨树和枫树、紫罗兰香等观赏树,未来长成一条条林荫大道。还将建设沈阳市中心医院、炎黄红党西北银行沈阳市分行、沈阳市无线电台等新建筑。至于有“东方鲁尔工业区”之称的沈阳铁西区,则充分利用已经进驻的各类大型工厂200多家1939年为191家和全市大小工厂近6000家的区位优势1939年为5280家,盘活工厂存量资产,注入增量资金和设备技术资源,使工厂群落迅速复活,并逐步提高产能历史上沈阳曾经有过年产钢铁400万吨、人造石油350万吨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