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2 / 2)

大宋将门 青史尽成灰 2311 字 2023-10-12

韩蛤蟆拖着王宁安到了包拯的桌子边,三个人互相一看都愣了。公孙策目瞪口呆,“韩先生,你没搞错吧,他不是在海丰酒楼卖汤饼吗”

韩蛤蟆陪笑道:“先生好眼力,正是王公子,小人的段子可都是王二郎的教的。”

包拯之前对王宁安就有看法,此时一听,心中更加恼火,一个小小的娃娃,读过多少书他能写出三国演义简直是笑话一样

包拯懒得驳斥,脸阴沉的吓人,鼻子发出粗重的喘息声。公孙策瞳孔紧缩,上下打量王宁安,用力摇头,“韩先生,既然三国演义的作者不愿意见我们也就算了,何必拿一个卖面的糊弄我们”

韩蛤蟆被问得张口结舌,不知道说什么。

王宁安却不干了,他遇到了几次包拯和公孙策,他可没有自我感觉良好,冲上去巴结人家,也没想着攀附权贵,捞到好处。

可问题是这两位一次比一次脸臭,怎么,瞧不起卖面条的清官就了不起啊

王宁安上辈子就有点冲动不计后果,又穿越到了一个少年身上,多少受到了影响,越发不在乎了。

“卖面条的就不能写三国演义了公孙先生未免也太瞧不起卖面条的了,你可知道姜太公也卖过面啊”

公孙策呵呵一笑,“少年郎,你竟敢自比姜太公口气不小。那好,我就请教你,曹孟德文武双全,雄才大略,一统北方,南征北战,军威赫赫。怎么到了你的书里,成了疑神疑鬼的奸雄,还编了捉放曹的段子,污蔑曹公,未免太过分了吧”

听到公孙策发难,王宁安丝毫不害怕,“公孙先生,你替曹阿瞒说话,未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我倒要请教你的高见”

“曹孟德沐浴大汉皇恩,身为汉家臣子,就应该扶持社稷,护卫江山,忠君报国。可是他做了什么挟天子令诸侯,窃据大汉江山,欺凌君父,窃夺大权,所作所为,哪有半点忠臣孝子的样子如此人物,他的才能越高,本事越强,危害就越大公孙先生怎能以偏概全,只知小节,忘了大义”

王宁安说的义正词严,他倒不是真的厌恶曹丞相,无奈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什么时候,“政治正确”这四个字都不能违背,王宁安可不想被扣上写反书的帽子。别以为宋代就没有文字狱,乌台诗案,可是让王宁安看透了文人阴起来的无耻

包拯看不透王宁安的内心,他从王宁安的话中,倒是品味出另一层意思。儒学式微,佛道盛行于世,眼下的大宋其实出于一种思想混乱的阶段,三国演义中宣扬的忠义,似乎点醒了包拯,让他似有所悟。

“少年郎,你既然知道忠义,可为何忘了孝悌”包拯突然老气横秋,不悦问道。

推荐一本书大明第一书生一本不错的科举种田文哦

第24章包黑子怒了

包黑子的问话使得王宁安突然醒悟,他总算明白了老包看不上自己的原因所在。不用问,一定是二伯说了什么。

王宁安差点气爆炸了,好你王良珣,靠着老子的办法飞上高枝儿,结果还恶语中伤,恩将仇报,简直不是东西别看比我大一辈,等碰上了,非给你点颜色看看

更让王宁安愤怒,或者说失望的是包拯。

拜托,你是包青天啊,清正廉洁,断案如神,王良珣的花言巧语就把你给骗得团团转,老百姓还怎么指望你伸冤做主

王宁安都怀疑他是不是穿越错了时空,包青天变成了包黑天了,比他的脸还黑

本来只有一分怒气,到了此时,已经到了十二分。

“这位大人,小子品行如何,自有公论。忠孝仁义,乃是立身根本,还请大人慎言,污人清白,可不是好官的作风。再有,小子斗胆劝大人一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衙门之中,看似不起眼的小吏,都能逼得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破家县令,灭门的知府,纵使大人为官端正,用错了人,一样要累及大人名声”

王宁安一口气说完,一拱手,转身离去,丝毫不给包拯和公孙策询问的时间,仿佛多说一句,就会感到厌烦一般。

公孙策的脸黑了,比包拯还黑。

“好个猖狂的小子,大人,要不要把他”

包拯突然一摆手,拦住了公孙策,他也起身,一甩袖子,走到了茶馆的门口,突然停住了脚步,从怀里掏出几个铜子,扔在了桌上,大步离开。

公孙策在后面小跑跟随,一路上包拯一句话都没说,一直回到了知州衙门的二堂,包拯一屁股坐下,呼呼喘着粗气,脸色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大人,那个王二郎不过是无知少年,他的话都是胡说八道,您不用在意的。”公孙策不停劝着。

包拯仿佛没听到他的话,而是突然说道:“那小子知道我是知州”

公孙策楞了一下,说道:“或许吧,我去王家的时候见过他,以那小子的奸猾,应该能猜得出来。”

“既然知道老夫是知州,他怎么敢如此不客气”

“这或许是无知无畏吧,初生牛犊不怕虎,说的就是他这样的。”

“不对”包拯猛地摇头,“如果三国演义真是此子所写,就代表他心思缜密,见识不凡。既然如此,他就是个聪明人,不是个莽夫,可是他偏偏有对老夫如此不客气公孙先生,你以为是为何”

“或许是恃才傲物,目中无人”公孙策试探着说道。

“不然”包拯用力摇头,“公孙先生,或许我们一直都错了。”

“错了哪错了”

包拯没急着回答,而是拿出了一册账本,送到了公孙策的面前。公孙策粗略翻看,顿时就皱眉头了,原来账册上面混乱无比,有很多涂改的痕迹,他看了几页,就发现有算术错误,还不止一处。

“这,这是谁记的账”

“王良珣”

“啊”公孙策失声叫道:“大人,王良珣不是读了十几年书,还算学了得,怎么连寻常的出入账都算不好了”

包拯敲击着桌面,“算起来王良珣进入知州衙门差不多两个月了,最初老夫只当他没有在衙门干过,不懂规矩,以为历练些日子就好了。可是都两个月了,还是毫无长进。我这些天私下询问,不少人都说王良珣的坏话,老夫还当他恃才傲物,惹恼了众人。直到今日,王二郎的那一番话,老夫似有所悟啊”

包拯皱着眉头,算起来他也入仕十年,见过了不少风雨,却没有想到,竟然会在一件小事上面栽了跟头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