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8(1 / 2)

大宋将门 青史尽成灰 2325 字 2023-10-12

哪怕你是穿越者,也没法改变生物规律,今天说展骑兵,明天就千军万马,那根本是做梦

不过好在一切都步入正轨了,一年多的小马驹,正是最活泼欢腾的时候,王宁安告诉六艺学堂的师生,为了减轻马场压力,他们可以认养一部分小马驹。

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便宜。

草料由他们负责,每天要定时放马,刷洗,这些活儿都是他们干的,等到两年之后,小马驹长成了,他们有机会购买一匹,注意啊,仅仅是有机会,如果军用紧急,普通人是买不到的。

听完了范纯礼的讲述,范仲淹哼了一声,“为父要是没理解错,你们要出钱,要出功夫,要陪着训练,弄到最后,还不一定得到一匹战马,这也叫便宜你们到底图什么”

“图,图个痛快”范纯礼仗着胆子道。

“什么痛快”

范纯礼偷眼看看老爹,见范仲淹还算平静,就大胆道:“爹,养马是个大学问,从配种,到喂养,再到选拔,训练,难度一点不小于培养一个官员。我大宋就是太多外行,不把战马当回事,才使马政荒废,没有骑兵助阵,我们连西夏都打不过,还要缴纳岁币,这是奇耻大辱”

范纯礼不知不觉间挺起了胸膛,目光直视着老爹,都忘了害怕。

“爹爹问孩儿图什么孩儿每天都去看战马,给它吃的,陪着它训练,还能骑上战马,跑几圈。”

范纯礼低头看了看身上破烂的衣衫,显然就是骑马时候刮坏的。

“孩儿懂了马的习性,日后有幸入仕,能执掌军事,孩儿就知道如何培养出一支骑兵,哪怕孩儿没有这个运气,我也懂了什么叫金戈铁马,什么叫骑射无双爹,我们宋人不比契丹人差什么,差得就是战马而已”

老范被儿子说动了,他曾经提出“修武备”的主张,结果因为新政失败而落空,这些年来,范仲淹苦思冥想,也找不到办法,他怎么也想不到,宰执做不到的事情,小小的王宁安已经在做了,试问日后六艺学堂出去的师生,人人都懂马性,人人知道如何建立强大的骑兵,一旦他们执掌朝廷,还愁大宋的武备不兴吗

原来变法不是从上而下的政令就够了,而是要从下而上,从小处着眼,一点点积累,才能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哎,王二郎啊,老夫来的日子不多,你给我上的课可不少啊”

难得,范仲淹没有责备儿子,相反,还拿出了一半的禄米交给范纯仁和范纯礼。

这哥俩简直受宠若惊,不敢相信。

“爹,你不是不让我们架鹰遛狗,学那些纨绔子弟吗”

范仲淹一瞪眼睛,“为父告诉你们,这是让你们学本事,你们哥俩一人认养一匹小马,仔细研究,要学真本事,如果骑术考核不合格,就不准你们参加科举听明白没有”

哥俩又是惊又是喜,一溜烟儿往马场跑了。

范仲淹和王宁安,一个堂堂正正,才略非凡,一个智计百出,剑走偏锋,偏偏又合作无间,宛如屠龙刀和倚天剑,两个人联手,刀剑合璧,再加上包拯,欧阳修,还有贾昌朝,一大批干吏能臣,通力协作,河北的灾民虽然艰难,却一点点渡过寒冬,只要能撑到明年春暖花开,就是一个起死回生的开始。

第148章坏事的名臣

赵祯对河北的情况非常关心,安排的都是得力干将,除了范仲淹之外,又派遣范镇出任转运副使,协理救灾事宜。

这个范镇可不简单,在十一年前,人家就考上了状元,知谏院,以直言著称,动辄能喷皇上一脸吐沫星子。

遇到这种二愣子猛将兄,赵祯也是无奈,只好让他去知陈州,范镇刚到,地方就生了饥荒,范镇四处借钱,筹措了三万石粮食,借给百姓,救活无数人,一时间名声大噪,又调回了京城,回京之后,他几次三番,建议赵祯早定储君,这下惹毛了皇帝。

老子才四十出头,春秋鼎盛,自己能生儿子,用得着臣下指手画脚吗

赵祯烦透了范镇,却又奈何不了他,恰巧河北也出了更大的灾荒,就把范镇踢到了河北。这位范大人还算尽忠职守。

他到任之后,立刻四处奔走,向大户借钱借粮,解决灾民的难题。

在陈州屡试不爽的办法,到了河北竟然没用了,他忙活了半个来月,只弄到了五千贯钱,三百石粮,连大名府的灾民都打不了,情何以堪

河北的世家商人也有话说,他们早就山穷水尽了,连续两年大水,田里收成减半,为了救济灾民,又拿出了不少粮食。

现在家里只有口粮,要是范大人想要饿死我们,就把粮食拿走吧

面对一群滚刀肉,范镇也没有法子了。

他的救灾行动没成功,倒是人家范仲淹,只是厉行禁酒,然后粮食不断,几十万的灾民都活了下来。同样都是姓范,差距咋就这么大捏

范镇甚至有心去拜见“一家子”,好好请教一下。

正在他思量的时候,突然有人报告,说是青县主簿李中师前来求见。

堂堂转运副使,和县主簿,中间差着多少级别,人家范镇能见吗

还真别说,范镇不但见了,还亲自出迎,把李中师请到了客厅,显得十分亲密。

这个李中师正是当初陈执中保举,和郑骧一起督修六塔河的那位。郑骧畏罪自杀,夏竦把一切都推给了偷工减料,身为两大监工之一,李中师也难辞其咎,只是夏竦死的太妙了,朝廷不忍心过分处置,免得伤损夏相公爱民之名,即便是如此,李中师也从中级官吏一下子调到了无品无极的主簿,从天堂到地狱的滋味,可真不好受。

当初他和范镇都是陈执中的门下,交情还算不错,两个老朋友重逢,自然有说不完的话。

范镇很热情,准备了四道小菜,酒没有了,只能喝茶。

“请老兄莫怪,我先干为敬。”范镇主动干了一杯茶水,李中师连忙陪着,两个人边吃边聊。

李中师就笑道:“景仁兄,你可真是节俭,平时也就四个菜”

范镇老脸一红,“不瞒老兄,平时只有两个菜,国势艰难,百姓命悬一线,我实在是不忍心吃吃喝喝。”

“景仁兄果然爱民如子,只是可惜啊,大宋朝像景仁兄一般的好官,实在是太少了。”李中师故意夸张地摇头叹气,充满了敬佩之情。

倒是范镇,自己就受不了了。

“我也只能少吃一点,少喝一点,却没有办法救百姓,相比范相公,真是自愧弗如,惭愧得狠啊”

见范镇主动提到了范仲淹,李中师心中暗喜,却不敢立刻说什么,两个人又继续聊了一阵,李中师才看似随意道:“景仁兄不必自责,河北的灾情已经是回天乏术,谁也不成了。”

范镇将茶杯放下,不满道:“你怎么能这么说,范相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不就筹措了这么多粮食,几十万的百姓都把范相公当成了万家生佛,你怎么能说回天乏术呢”

李中师沉吟许久,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

“景仁兄,你怎么还糊涂啊我问你,粮食能凭空冒出来吗”

gu903();“当然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