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逃是最好的办法。
至于对陈乐带上小峰,两人也没有说什么,虽然这小男孩有匈奴王族的血统,但千百年来,中原和匈奴打了无数场仗,双方各有降将,尤以匈奴降将居多,一代代下去,很多匈奴当年的降将都成为大许诸国内的家族,就像如今的中军大帅呼延赞,其实就是匈奴血统,而这小男孩身上还有一半清河崔氏的血脉,所以这事就更算不得什么了。
几人行走偏僻之处,速度并不是很快,一天后终于来到了度春城附近,过了度春城就相对要安全一些,毕竟这里是一条东部的军事缓冲带。
又来到之前经过的小山,远远的,陈乐几人就看到当日路过时见到的那名彩衣少女。
少女带着四个随从,和陈乐等人相望,待陈乐几人骑马走到不远处时,少女忽然声如银铃开口道:“那使大锤的,你叫什么名字”
陈乐闻言微微一笑,望着女子道:“这位小姐,我姓陈名乐字庆之,小姐打听我的名字莫非是看中我,想要招个上门女婿不成”
少女闻言立刻脸色飞红,轻啐了一口:“美得你,无良登徒子”说完,一拨马身带着四名侍从就要离去。
陈乐见状不由大喊道:“这位小姐,我说了自己的名字,你还没告诉我你的名字呢”
“凭什么告诉你”少女的声音传来。
“我都告诉你了,你不告诉我,我岂不是吃亏了”陈乐大喊。
片刻后,一个遥遥的声音传来:“度梦兮”
“度梦兮真是奇怪的名字啊。”陈乐摇了摇头,心中有些好奇,虽然他调戏这女子,但很明显这少女似乎有什么意图,但自己却猜不出来。
“你们干什么”这时陈乐发现朱刚和周二毛都愣愣地看着自己。
“庆之,你不知道度春族的女子是不能随便问名字的吗”朱刚忽然语调有些怪异地问道。
陈乐眨了眨眼:“我哪里知道这种事,不是这次参军,我都不知道世间还有个度春族。”
朱刚面皮抽搐:“这女子姓度,是度春族的王室之女啊”
“那又如何”陈乐此刻是真的有些搞不懂了,这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啊
朱刚看了周二毛一眼,周二毛脸色怪异暧昧,他轻咳了一声后说道:“庆之啊,你可能不知道,度春族女子的名字是不能随便问的,一旦问了就等于向对方求婚,而对方要是告诉了你名字,就等于答应了你的求婚啊”
第118章大获全胜
嗯陈乐闻言顿时皱起眉头,这是什么规矩啊,问名字等于示爱求婚对方说名字就等于答应求婚
“这女子是度春王族,长得又貌如天仙,庆之,你小子有福气了”朱刚嘿嘿笑道。
陈乐的脸色一瞬间变得很不好看,他嘴角抽了抽,一言不发,双腿一夹马腹,座下如烟马“噌”地一下就窜了出去。
跑,必须跑自己可还没做好入赘到这么个小国的准备,如果不跑,说不得后面会来人抢自己啊,那可才是大事不好
见陈乐打马飞奔,朱刚和周二毛立刻反应过来,朱刚一拍小男孩儿崔峰的脑袋:“小子,还不快跑,不然把你抓到山上当姑爷了”
崔峰立刻吓了一跳,急忙一甩马鞭,紧跟上二人的马匹。
转眼间几天时间过去,他们并没有遇到匈奴的追兵,事实上匈奴内部现在已经乱成一团,在他们发现了尼罗失踪,而他手下的骑兵全部死亡后,便开始乱成了一锅粥。
虽然这件事一开始让人捉摸不透,但有匈奴第一谋士之称的匈奴国师须卜算,却看出了此事的端倪,他告诉如今的匈奴单于颂赞,这些骑兵死后被割去双耳,肯定是行凶者贪图军功打算以耳带首,而东部诸小国根本没有这种获取军功的规矩,所以只可能大许人干的,而如今匈奴陈兵十万列于平州一线,大许朝的燕国肯定会派人打探,应该是燕国的斥候深入到了左贤王庭侧翼,才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虽然这位匈奴国师须卜算猜测得大抵不错,但匈奴人发现尼罗失踪的事情却是一天一夜之后了,待找到出事地点又过去了一天,而判断出答案后又是一段时间过去,即便匈奴这时派出兵马,也根本追不上陈乐等人的马匹了
陈乐三人一回到平州中军,立刻全军震惊
他们不但带回了匈奴内部发生巨变的消息,更是擒获了准左贤王尼罗,这简直就是天大的功劳
呼延赞亲自给三人记下一笔巨大的军功,只待此次征战结束后,便论功行赏,而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则是迅速出兵狙击匈奴
在呼延赞看来,匈奴此刻的陈兵十万只不过是虚张声势,用来掩盖内部发生叛乱的天大事情,毕竟匈奴内部作乱,肯定是最虚弱之时,此时最怕的就是燕国的主动进攻,另外一方面,匈奴这么做则同样是想彰显武力,因为新单于即位,地位不稳,肯定要摆出一副强硬强大的姿态来
此刻,乃是主动攻击的最好时间
虽然呼延赞的中军受平州节制,但同样中军也有便宜行事之权,呼延赞一方面紧急修书两封,一封送至平州城内,阐述情报,请求平州左右两军配合,一方面直书燕国朝廷,请求朝廷继续派兵增援,以求趁此机会大败匈奴,同时开始研究战略,调兵遣将,大军徐徐向前行进。
平州中军只有三万多人马,想要凭借一己之力打败对面是十万匈奴军队,是极其困难的事情,这里毕竟是草原,一马平川,许多奇谋诡计很难施展,不过好在平州本身反应极快,除了左右两军的配合之外,硬是从后方挤出了一万左右兵马,这样四军加在一起就有了近七万人,实力相差也不再那么悬殊,虽然匈奴可能还有后续部队来增援十万大军,但燕国朝廷也肯定会派来后续援兵,毕竟此时匈奴内部处在叛乱之时,朝堂不稳,所以无论是呼延赞、平州城、还是燕国朝廷都对这场战争抱有很大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