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67(2 / 2)

执掌武唐 蜀中布衣 2378 字 2023-10-13

刚才武后本是无心之问,然而此刻听了上官婉儿之话,心内却是有些犹疑。

尚书省本是以尚书令为主官,但是自从武德年间太宗李世民担任尚书令之后,朝廷便不再设尚书令一职,尚书省的综合政务便由尚书左右仆射负责,左右仆射均为丞相。

如今,担任尚书左仆射的乃是让她大感头痛的刘仁轨,此人是坚定反对她摄政之人,若是让与刘仁轨关系要好的裴行俭担任右仆射,这两人岂不是会狼狈为奸那么尚书省便再无她插足之地了。

想到这里,武后立即在心底否决了上官婉儿的建议,笑道:“好,此事容朕和天皇商议之后再作决断。”

上官婉儿本就心不在此,听到武后之言立即颔首,继而笑言道:“武后,另外还有一件喜事,前些日据报被火凤教擒去的陆御史已经平安脱逃,今天已有奏折送回。”

“哦,那他没事吧”天后语气不咸不淡,很显然因为太平公主之事,她的心内已经对陆瑾有所成见。

上官婉儿言道:“陆御史并无大碍,不过他禀告说睦州司马裴向天、江淮转运府法曹谢景成、吴县县令谢太辰三人官官相护栽赃陷害吴郡陆氏,并谋夺陆氏盐场谋取私利,现已将他们全部羁押,准备调查审问。”

闻言,武后的黛眉微蹙,言道:“让陆瑾前去江南道查案本是天皇的意思,既然查出那三人有问题,那就按规矩审问便是。”

上官婉儿颔首道:“遵命,不过依照规矩,倘若监察御史是在案发当地审问犯官,朝廷应让刑部派出官员前去勘验监察御史所调查的证据,并核实所量之刑,以防监察御史独断专行错怪好人。”

第五九六章谋划得当上

此乃微不足道的小事,武后并不在意,问道:“既然刑部该涉及此案,那就派人前去协助6瑾吧,你可有适合的人选推荐“

“婉儿思得两人,供天后决定。”上官婉儿字正腔圆的禀告道:“第一人,乃刑部都官司员外郎王怀成,此人长期在刑部为官,对于律法也算精熟,加之从来没有到地方处理案件的经验,倘若这次能够与6御史一道办案,无异于会让他受益匪浅。”

“从来没有去过地方”武后轻轻一句,心内却大为不满意。

说起来6瑾也是刚刚担任监察御史不久,算得上愣头青一个,倘若朝廷再派一个从未到地方审问过案件的愣头青员外郎前去,出现差池怎么办

心念及此,武后又问道:“第二个人是谁”

上官婉儿自然看出天后并不钟意王怀成,心内不禁暗暗一喜,说出了她真正想要推荐之人:“天后,第二人乃是刑部刑部司员外郎周兴,此人刚从弘农县令的任上调至刑部为官,精通律法知晓典律,更长期在地方郡县为官,由他前去江南道的话,与6御史一定会配合得当。”

“周兴”武后默默念叨了这个名字一番,嫣然笑道,“婉儿,倘若朕没有记错的话,当初正是由你在朕面前禀告周兴有才,朕才让他前去刑部任职的吧”

上官婉儿有些不好意思的言道:”天后真是好记性,不错,去岁婉儿曾向天后你举荐过此人,当时天后你还见过他一面。”

“这周兴的确是一个了不得的典狱之才。”武后脑海中的记忆瞬间就涌了出来,略一思忖,点头言道,“既然如此,就命周兴前去江南道配合协助6瑾审案,若裴向天三人当真犯案,决不姑息”

上官婉儿精神一振,拱手娇声道:“婉儿遵命”

离开天后居住的寝宫,上官婉儿心情大好,在她看来,周兴当初乃是请求6瑾代为举荐,只怕他前去江南道之后,一定会唯6瑾的意见马是瞻,也算完成了七郎的重托,如今唯一可虑的是裴炎会插手此案,但是有她上官婉儿代为斡旋,相信即便是裴炎,也讨不到好处。

不过此事还需一人帮忙才行。

上官婉儿美目一亮,抿着嘴角轻轻一笑,俏脸露出两个可爱的梨涡,朝着太平公主居住之处而去。

太平公主所住之处离天后寝宫倒也不远,上官婉儿脚步轻快片刻即到,来到那片长满各色花朵的院落,便看见太平公主正斜躺在软毡上自斟自饮。

见状,上官婉儿嘴角不知不觉掠过了一丝嘲讽的微笑,然而那丝笑容很快又消失不见。

她轻轻的走上前去,对着软毡上的美丽人儿拱手道:“婉儿见过殿下。”

太平公主美艳如花的俏脸上带着一丝饮酒的酡红,玉手一抬揽起案头几上的白玉酒杯,一饮而尽之后方才淡淡言道:“婉儿来了么过来陪本宫喝一杯。”

上官婉儿依言领命,跪坐在太平公主旁边一瞧案上之酒,顿时秀眉一挑,颇为惊讶地言道:“公主你不是只饮葡萄酒么为何今日却饮此凌冽的剑南烧春”

太平公主自顾自地的又饮完一杯,淡淡言道:“本宫今日心情不佳,软绵绵的葡萄酒岂能带劲还是着剑南烧春较为符合口味。”

上官婉儿默默然半响,自行替自己倒上一杯美酒饮尽,顷刻之后,俏脸也飘上了一丝红润,语气轻柔的问道:“不知公主是因何事烦心”

“你还不知道么”太平公主嘴角牵出了一丝嘲讽的苦笑,“本宫听闻昨日鸿胪卿前来向父皇母后禀告,言及吐蕃又派出了求亲使团前来长安求取和亲,前不久文成公主恰好崩逝,再无能够为大唐在吐蕃朝堂上说话之人,故而父皇母后似乎对求亲之事颇为意动,你说听到这样的消息,难道本宫还高兴得起来”

闻言,上官婉儿陡然一怔,顿时感觉到有些意外。

吐蕃向天皇天后求娶太平公主久矣,早在太平公主八岁时,为了替已经去世的外祖母荣国夫人杨氏祈福,太平公主出家为女道士,太平一名,乃是她的道号。

当时太平公主虽然号称出家,她却一直住在宫中,仪凤二年三年吐蕃多次派出使者前来求婚,点名要娶走太平公主。

其时吐蕃兵锋强盛,论钦陵更是屡败大唐,天皇天后不想让太平嫁到远方去,又不好直接拒绝吐蕃,便修建了太平观让她入住,正式出家,借口公主已经出家来避免和亲。

如今时隔两年,没想到吐蕃又是旧事重提,且还派出了求亲使团,怪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