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79(2 / 2)

执掌武唐 蜀中布衣 2347 字 2023-10-13

与此同时,神都洛阳也是风云激变。

一连两三日,弹劾陆瑾的奏书犹如雪花片一般进入太初宫,放置在武后的案头。

面对这一切,武后却是置之不理。

因为她本身就对七宗五姓深痛恶绝,也明白七宗五姓对她更是没有半分好感,今番借陆瑾的手敲打一下七宗五姓,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况且陆瑾若能与七宗五姓交恶,倒是令她少去了许多顾忌,实乃一箭双雕之举。

故而对于这些弹劾奏书,武后根本就连看一下的兴趣都没有。

而且当前,她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须得bàni。

那就是设立匦检制度,大兴告密之风。

匦者,乃是指四面密封的铜制xingzi。

匦检制就是一个意见箱,在中间设有分条,将xingzi分成四个,并在四个侧面涂着四种不同的颜色,其功能亦是不同。

其中东面的青色格子,塞毛遂自荐的求职信。百姓要想升官,把信投到青色的格子里。

朝南的格子涂成红色,它接纳人们对朝廷的意见,百姓对朝廷有意见,放南边那格子。

朝西那格子涂的是白色,白色接受伸冤请求,庶民们觉得哪一级官员冤枉你了,把信投到白色的格子里。

朝北那个格子最是了得,漆成黑色,黑色接纳的是告密信,若是有人发觉有什么想要事情想要告密,可以把信塞到朝北的黑格子里。

每三天太后均会派遣专人前去,用特制也是唯一的铜锁打开铜匦,取出里面的各类信纸送给太后目睹,太后也会根据这些情况作出相应的指示。

说起来,这个铜制xingzi乃是一个名为鱼保家的人所发明而出。

这鱼保家为审问裴炎一案侍御史鱼承晔的儿子,在徐敬业匡复起义的时候,他还曾为匡复叛军制造过兵器。

徐敬业兵败之后,鱼保家得到了赦免,并制作出这种铜匦,进献给了太后。

而武后得之也是凭此正式设立匦检制度,允许并鼓励百姓们告密。

她想要的,正是利用百姓来监视官员,维护自己的统治,更要造成一种人咬人,狗咬狗的局面,使得官员们乐于内斗,而非向她发难。

同时,武后又颁布诏令,凡有前来神都告密者,地方官员一律不得过问,还须向告密者tigong五品官的住宿伙食。

而寻常官员告密,不论是官大官小,都能够受到太后的亲自接见。

如果谁的密奏能够得到太后的赏识,百姓便可擢升为官,而为官者更是可以官升数级。

即便是查明告密之事纯属造谣,告密者也可免于问罪。

这段时间,武后不厌其烦的在宫内接见来自天南地北的告密者,农夫樵人渔者轮番登场,进入了太初宫内。

武后依旧是不胜其烦,耐心聆听,而不久之前,一个名为索元礼的胡人更是凭借着匦检告密,从一介贱民直接擢升为了游击将军,属于酷吏的时代即将到来。

对于这一切,陆瑾自然毫不知情。

他的一颗心思,都在对付七宗堂的上面。

这日,待到终于将七宗堂在长安城内的店铺查封完毕,陆瑾又发出公文,要求关内道各州郡查封七宗堂所有产业,直到他们交出行刺的凶手为止。

眼见事情愈演愈烈,情况越变越坏,李长老每日如同那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急得团团乱转,却丝毫没有办法。

他向来自持身份尊贵,随便走到哪里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即便是地方的刺史、别驾这些官员见了,对他也是毕恭毕敬,不敢有着丝毫的怠慢。

没想到今番在长安城,却遇到了一个极其难缠的陆瑾。

强硬姿态对他根本没有,使出妙计被他轻易化解,令御史前去告发他,没想到武后对此根本就不闻不问,一连半个月,陆瑾查封了七宗堂的店铺无数,依旧没有消停的意思,再这么下去,只怕七宗堂在关内道的生意会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介于此,李长老再也坐不住了,今日特地找来了崔若颜和李庭烨,拉下老脸一副商量的口吻,请求他们前去面见陆瑾,看看此事还可有能够转圜的余地。

闻言,崔若颜却是一叹,言道:“奴深知陆瑾的秉性,要他放过五郎,那根本是不可能的,只怪五郎这次冲动冒失,让陆瑾抓住了行刺把柄,想要轻易脱身,实乃难矣”

:,,

第一千八十六章不得已的妥协

崔挹右手紧紧的握着纸扇扇柄,用力之下关节隐隐发白,显然心内正隐藏着极大的愤怒。

他身为关内道掌事,自然懂得陆瑾查封七宗堂在关内道的店铺意味着什么,想了想怒声言道:“哼陆瑾欺人太甚,外祖父,姑父,姑姑,既然陆瑾不肯善罢甘休,那我就去见他便是。”

李长老一惊,连忙劝说道:“五郎万勿冲动,你与陆瑾有着杀母之仇,若是这般前去,陆瑾必定会乘机要了你的性命。”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究竟该当如何是好”崔挹重重一拳砸在了案几上,气得呼哧呼哧喘息不止。

李庭烨冷眼旁观,嘴角流淌出了一丝莫测的笑意,半响方才淡淡言道:“事情的经过我已经令人飞报大长老知晓,相信大长老一定会作出安排的。”

李长老心知大长老的了得,闻言渐渐安心,对着崔挹柔声言道:“五郎啊,大长老如此器重你,必定不会坐视不管,到时候我们一定会利用一切手段,止住陆瑾的暴行,你放心便可。”

话音刚落,崔挹还没有来得及点头,突闻脚步声疾,一名仆役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对着李庭烨拱手言道:“宗主,太原传来的书信。”

李长老一听,顿时就老眼一亮。

七宗堂大长老出身太原王氏,这封从太原传来的书信一定是出自大长老的手笔了。

李庭烨接过书信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