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1 / 2)

位面仙官令 刺桐2016 2260 字 2023-10-13

极高。

从初入位面之时,购粮资助黄巾军是为“义”;奋勇率队突围,并亲自断后是为“勇”;火拼黄巾贼、清理门户是为“忠”;巧设埋伏、巧计诈城是为“智”;对庶民秋毫无犯、对手下士卒关怀备至、视如己出是为“仁”;积极练兵,使士兵明纪律、懂礼仪是为“礼”;转战千里,与士卒同甘共苦是为“毅”

可以说杨烈在士卒们眼中他可以说是威势极重更兼之杨烈所部日益精壮,也逐步开始转变策略,遇到汉军,能诈就诈,不能诈就吓,不能吓就打,更是将游击战发挥的淋漓尽致,黄巾别部都是精锐越打越少,而杨烈所部却是精锐越打越多更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

当杨烈所部进入冀州时,其部所属精锐已达有万余,辅兵、民壮数不胜数,声势浩大。更因为杨烈所部进入冀州之时排着四四方的方阵,踩着整整齐齐的脚步,军容之盛、阵势之齐、装备之巨,千军万马尤如一人、枪如林、箭如雨。

军威如岳、兵锋如刀、气势如虹,直骇得黄巾各部渠帅面色惊恐、不敢直视、纷纷低头避让,更惊得大良贤师张角目瞪口呆,人公将军张宝、地公将军张梁膛目结舌,致使“三公将军”张角、张梁、张宝一齐亲自出城相迎

可以说杨烈已经直接步入黄巾高层,仅仅次于“三公将军”之下,隐隐高出其余黄巾各部半畴。

此时

黄巾军各部最精锐、最善战的部队已经聚集

而汉军也在调兵遣将、各陆英豪及其所部蜂拥而聚

整个黄巾起义的成败就集中在了这片土地上

整个大汉、甚至可以说整个世界、整个位面的焦点都聚集于此

大战一触即发

一时间,风起云涌、日月无光、群雄汇聚

八方风雨会冀州

第十九章初见张角

树欲静而风不止

杨烈所部极其高调的入城,更是引起各方渠帅的窥探,尤其是大良贤师张角曾多次在公众场合大力赞赏于他。本来杨烈是想低调来着,但现在再低调也低调不起来了

黄巾军各部云集冀州,聚于钜鹿各方渠帅本为一方霸主,嚣张跋扈,除大良贤师张角外,谁也不服见到名不见经传的杨烈所部居然受到三公将军亲自出城迎接,火就腾的一样就冒了上来,事事想找杨烈所部麻烦,想要压其一头,给他来了一个下马威,让他知道黄巾军中也是要讲资历的。

但杨烈所部只是紧闭营门,没日没夜的操练着士兵,每天营帐内的呼喝声、口号声,整齐而划一,士卒对战声、厮杀声,爆喝声、兵器对抗声等不一而足,这声音对外面虎视眈眈的各方渠帅来说,既是一种挑衅、又是一种威慑只气得各方渠帅牙痒痒,想找麻烦却又不敢

很沉

微动

万籁俱寂

白日的喧嚣已渐渐远去,皎洁的月光透过云层悄悄的窥视着这片营地,偶尔远处还会传来一阵阵轻微的马蹄声和蟋蟀声,使整个夜晚更加空灵、虚幻而又那么的令人舒心

但杨烈却伫立在营盘中,仰望明白,长嘘短叹

“唉”一声长叹,外面汉朝精锐大兵压境、各路英豪虎视眈眈。而黄巾军黄巾军内部各方渠帅却只知争权夺利、只知意气相争,既没有大局观,更不知团结才能求存。

“真真是烂泥扶不上墙”

“竖子不足与谋”

“前途堪忧啊”

杨烈连叹三声,以至于有些心灰意冷

但是大良贤师张角的行为却让杨烈有些摸不着头脑,只因为当时杨烈所部率队进城之时,大贤良师并没有收编他麾下士卒的想法,甚至还调拨了很大的一批人给他,更是调集了大量的军资与他,隐隐已经有将他提拔为黄巾军一方渠帅的意思,甚至还不是一般的渠帅。

据杨烈观察,有那么一丝丝要让他成为众渠帅之首的意思。但杨烈既不是张角弟子,更不是黄巾嫡系,而且他只是一名地方豪强而已地方豪强也有待考证,毕竟黄巾军也有军事情报系统,张角种种行为更让杨烈有些匪夷所思,甚至有些不好意思

杨烈苦思半天,才想到一个很勉强的答案,那就是黄巾军里面能用的大将实在是太少了,而杨烈从其一路的战绩来看,可谓出类拔萃虽比那些名将相差很远,但别忘了这是黄巾军阵营,他们大部分本身就是泥腿之出身,实在无人可用,只能矬子里拔大个吧

张角麾下并不缺士兵,但是却缺少能够统兵的大将,他现在于钜鹿、广宗两地已经汇聚了百万余众,可是却没有足够的将领去训练这些士兵。哪怕是时至今日今时,那黄巾军的本阵之中能有十万人正规士兵就已经是顶天了。甚至很可能连这个数目都没有,绝大部分都只不过是拉起来凑数的黄巾众罢了。而且军纪极为松散,各方渠帅甚至也不知道自己手下到底有多少人。

这样的军队弱点很明显,从刘关张三人能够轻松地从万军之中救出来董卓便足以窥视一二。

反观杨烈所部,可以说是精锐中的精锐了

“可能进城时太高调了吧,张角求才若渴吧”

杨烈自我琢磨道,但隐隐感觉事情不只这么简单。

此时夜已深,忽闻传令兵入营,着杨烈即刻觐见大良贤师张角。

杨烈三言两语把传令兵打发走后,为了以防万一,杨烈带自己本部亲兵队前往,并命两千精锐沿途接应,还立刻动员所部精锐士兵,身着兵甲、严阵以待。

不能怪杨烈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毕竟,杨烈属于无根之萍,细究的话,他们来历不明,而且杨烈只相信自己以及自己他手底下一路风风雨雨走过来的士卒们。

杨烈束好兵甲,明面上只协带一把长刀,暗地里却把军刺暗藏于腿部,这才去中军主帐觐见大良贤师张角。

一出营地,杨烈便感觉到了一阵窥视的目光,这不是第一个,在达到钜鹿之后他就发现四周冒出来了数道窥视的目光,不过这些人目光最终都被他全部挡了回去,杨烈挺起胸膛、扶好长刀,抬头、挺胸,昂首阔步、气势高涨地率亲兵走向中军大帐。

当杨烈步入张角的中军主帐之前,很意外的是,并没有被要求解除兵器,甚至帐前守军就如没有看到他一般,任他来去自由

甚至等他步入营帐之时,发现里面并没有什么人,只有一人伏于案前,一手提油灯、一手轻抚一张地图,手指一点一点的移动着,并细细地看着,听到杨烈的脚步声,但没有起身,更没有抬头,整个营帐很沉静、沉闷,没有一丝声音,只有灯火发出轻轻的“滋滋”声,但沉静、沉闷中似乎又酝酿着什么

“形势不妙啊”杨烈心中默默地叹息

其实杨烈步入营帐一瞬间,帐内之人的手就轻微地抖了一下,但没有逃过杨烈高度紧张的双眼。紧接着杨烈的视线便被中央的那个身影所吸引,他约莫中年,身穿黄色宽袖葛衣、须发飘飘、面容儒雅、仙风道骨,却又透着一丝刚毅、执着,眼窝深陷,目光如鹰,一下子让他原本儒雅、缥缈的面貌多出了一股凌厉的威势。

杨烈一看便知道了此人便是传说中的大贤良师、太平要术的主人、在汉末掀起滔天巨浪的张角,那在冀州地区拥有无上威望之人

杨烈并没有像黄巾士卒们一样崇拜地仰望着张角,而是略带审视、而又稍微带点警惕,甚至带着一丝的怜悯神色复杂地、居高临下地注视着张角,并在脑海中回忆历史上张角的生平。

“张角好像是在三国初期病死的吧,而不是战死的那么既然是病死的,现下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太好了吧。”杨烈静静的回忆着,“而且张角死后,是由其弟张宝继续领导黄巾起义”

“对了”杨烈心中猛地一惊“既然张角死后是由其弟张宝继任的话,那么那么说明张角无子而且从来也没有听说过张角有子,只是在野使中传闻,张角只有一女名曰张宁”

第二十章贫道张角,见过道友

“张角无子”这一想法犹如一道闪电,晴空霹雳般闪在杨烈的脑海中,汉代人对儿子看的很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么张角竟然无子竟然无后”杨烈神色复杂的看着那个伏在案牍上有些消瘦、又有些颓然,而默默奋斗的中午男子,忽然眼角慢慢流出两行清泪,有一种热泪灼伤的感觉

历史关于张角这个人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想要了解一个人,未必要明白他内心深处的想法,直接从他所做的事情就能够看得出来。

东汉末年,天下大灾

冀州地区更是灾情严重,地方官府不予赈灾,豪强士绅也不愿开仓济民,最终导致地方饿殍无数。在这个时代,卫生条件是极差的,一旦出现死人过多的事情,如果没能够及时处理掉的话,几乎立马就会引发瘟疫蔓延而大贤良师张角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传播太平道的,并且一下子汇聚了数十万众的教徒

gu903();当时冀州地区瘟疫蔓延,老天不管,朝廷不管,豪族不管,就这样冷眼旁观注视着那些瘟疫地区的灾民们一个接一个的饿死、病死、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