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上,每一文体都有它的鼎盛时代,诗、词、曲、赋和散文都曾引领过风骚,都曾显示过一个文体的优越和不能超越。但同样无可避免的是,这些辉煌过的文体也终于与自己的衰落不期而遇。
于是,曾辉煌又衰落的文体被作为文学史的知识在大学课堂讲授,被作为一种修养甚至识别民族身份的符号而确认和存在。它们是具体可感的历史,通过这些文体的辉煌和衰落,我们认知了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
无论如何评价近百年的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创作,无论这一文体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它的辉煌时代已经成为历史。它的经典之作通过文学史的叙事会被反复阅读,就像已经衰落的其他文体一样。
新的长篇小说可能还会大量生产,但当人们再谈论这一文体的时候,更多的可能是深怀凭吊和怀念。
在那篇骇人听闻的文章里面,作者认为人类肯定还会写出伟大的小说,但不知道属不属于这个世纪
林翰原本将小说写完之后就无事一身轻,可看到这中外学者交流探讨联合发出来的文章时却有些沉重。
作家群里面大家都在谈论这件事情,毕竟跟他们自己息息相关,虽然觉得孟凡华小瞧了天下人,可他们的反驳却格外无力,因为这的确就是事实
“这老孟是老糊涂了吧,他怎么知道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面不会诞生文学经典了”
“你行你上啊,有本事写一本书去打他的脸。我到时候给你唱征服”
“应该不至于吧,现在文学市场虽然在衰减,可大家赚的钱、卖的书也并不差,我心态比较积极,这预言肯定不是真的。”
“这太悲观了,20世纪初的时候也没有人能想到会有那么多的经典吧。”
“不过他这话也有道理,我们现在的文坛老的老小的小,几乎就没几个成器的。老一辈整天把资历挂在嘴上,年轻一代又桀骜不驯,什么时候才能出来一个领军人物啊”
相比起这群作家的忧虑,网友们的想法就简单多了,嬉笑怒骂,无所不用其极,明明是很严肃的事情,可是却让林翰也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早就说过中国文学药丸,现在是世界文学药丸了”
“谁说我们找不到本世纪的经典你们读过小时代吗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吗”
“反正我看不懂那些文学作品,没有也好。不过肯定也还是有人能写出来的,有生之年系列”
“讲真,我还真不知道我们新世纪有过什么文学经典,我脑子里面想出来的全都是各种各样的小说作品,看完爽完就没了细思极恐”
“哪有你们说得那么可怜,远的不说,就说刚刚完本的海伯利安吧,你们看过之后要说说它不是文学经典,我第一个跟你急”
第465章文坛救世主求订阅
被这网友一提,人们才蓦然想了起来,原来这个时代并不是没有文学经典,它其实就在自己身边,林翰变成了整个文坛的遮羞布
海伯利安的文学性从它连载的那一天开始就一直讨论着,想要成为一部文学经典,不光需要极高的美学文学价值,还需要再漫长的历史总经受考验。
其实关于文学经典的定义,作家门自己也都没有答案,到底是看它的文学价值,还是看它是否能陪伴人们到久远的以后,还是看它是否写出了一些可能被压制或者淡忘的人和事。
不过在林翰看来,经典必须要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
当然,现实中的文学作品经典地位的获得主要是通过文学评论、文学史编写、文学教材编写、选本、书目等方式实现。
这些方式的运作中有各种审美观念、文化观念乃至政治观念的博弈,在这种博弈中,人们最终形成了某种具有较大公约数的共识
原本很多人都只是把海伯利安当成是科幻经典,虽然它文学性非常高,可因为题材类型的限制,在某种程度上面很难超越那些所谓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
现在被当成遮羞布之后,大家几乎异口同声的称赞起这部小说来,不管看没有看过。
“对啊,谁说我们这个世纪没有经典海伯利安就有这个潜力,坐等它发行实体书”
“海伯利安居然被无视了,心疼林老师。这么好的作品居然都算不得经典,难道非要等作家人死了之后才能封神吗”
“林老师的水平是显而易见的,他每一章节的故事发出来之后,都有专门评论家进行分析,这可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水平。”
“为什么我们没有经典因为我们的评论家们只是沉醉在过去的辉煌里面,觉得以前的作品就一定比现在好,他们根本就没有睁开眼睛用正确的心态看过现在的小说”
“如果海伯利安都不是文学经典,那其余书就更不可能了。”
“林翰的笔力在这一刻几乎达到了巅峰,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写法,如果能投票的话,我会选择给海伯利安”
之前那个“二十一世界不会再有文学经典”的推论影响力非常广,被各大新闻都进行了推送,所以关注者相当多。
人们都不愿意在自己这个时代错失文学经典,所幸他们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按照原有的轨迹,海伯利安或许会在几十年之后才被披上文学经典的名号,不至于提前这么多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