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5(2 / 2)

也就洋洋自得的天朝上国,会秉承什么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理论了,基本上打仗全靠将领的个人发挥,遇到名将自然没话说,要是遇到平庸的将领,那真是眼睁睁的看着一仗一仗的败下来却无计可施

正因为东方古国这种皇帝高高在上的模式,导致很多皇帝到死连基本的军事常识都没有,想要国家安定只能祈祷麾下出现名臣良将来辅助,好在,中华民族地大物博,这种人才还是很多的,可以支撑这种模式的东方古国一直屹立不倒。

要是欧洲那些屁大点的国家国王学习东方古国这种享受式的战争模式,被灭国那就是活该了

这并不是说皇帝坐在皇宫里打仗不好,国王亲征可以让统治者近距离看到战争的走向和需求,不断强化国家的战争能力,很容易就会培养出一个侵略成性的国度。

350瑟堡之战开启

而中国东方式的统治方式,更利于稳定,因为皇帝不需要亲征,所以国家首脑很难出现意外死亡,无论死多少个将军,国家政权都稳如泰山,可惜,因为皇帝没有亲临前线,只会纸上谈兵,军事上很难有大的改进。

自然而然的,东方古国就养成了守城的习惯,遍观中国历史扩张时期的国家,皇帝多多少少都是打过仗的狠人,之所以开国时期扩张力很强,就是因为开国皇帝基本上都是亲临指挥战争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知兵事的皇帝自然明白怎么打仗,扩张起来自然更加容易。

要是皇帝不知兵事,那就只能依靠出现历史罕见的知名将领了,或者是干脆用数倍于敌的国力直接碾过去

反观近代欧陆各国,却往往会创造出战争奇迹来,频繁的战乱弱小的国家,逼着各国君主无法安稳的在大后方享受生活,不得不披盔戴甲带兵亲征,甚至不少国王倒霉催的直接死在了战场上

但就是这种狼一样的拼命精神,使得欧陆各国的军事力量在摆脱教会的桎梏后,突飞猛进的向前大迈步。

从西班牙大套餐到莫里斯小套餐,再到古斯塔夫的战列线战术,直到完善发展为如今的排队枪毙战术,这些军事上的巨大改革,可不是欧洲统帅拍脑袋想出来的,都是用成吨的士兵和将军鲜血浇灌出来的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不外乎如是也。

东方古国的安稳,欧洲的战乱,是双方在近代短短百年时间内,军事力量发生翻天覆地逆转的根本原因,欧洲人的工业革命是打出来的,而不是因为白佬天生比亚洲人种聪明

真要说资本主义萌芽,中国远比欧洲起源早得多

可惜,满清200多年的和平统治和闭关锁国政策,将东方古国的优势彻底抛弃,当欧洲白佬在血与火的历练中,完善了武器的发展,军事体系的建立后,回过头来顿时发现,原来东方人如此之弱

曾经蒙古人带给欧洲人的黄祸恐惧,烟消云散,俩次鸦片战争将东方古国最后一层遮羞布扯得稀碎,哪怕是满清精锐尽出的八里桥战役,打出来的伤亡比也让英法俩国笑掉了大牙,甚至英国国会中出现不应嘉奖八里桥战役英军将领的提议,因为英国议员认为那根本不是一场战役,只是一次武装游行

当然,这种声音在英国军队抢劫了北京城,带回大笔财富后,销声匿迹,在英国议员眼中伤亡比不科学的八里桥不配称为真正的战役,但能带回来如此巨大的财富,也是值得嘉奖的。

当时英国议会出现这种论调,不是英国人喜欢内斗,而是当时欧陆战场上很难出现伤亡比如此悬殊的战役,准确来说,这在欧洲人普遍观念里,属于剿匪而不是打仗

八里桥一役打断了满清的脊梁骨,也真正建立起来的欧洲白人在东方人种面前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甚至一直延续到了21世纪,欧美各国普遍存在的人种歧视,不就是起源于满清末年么

1795年下旬,林皓达忙着接受荷兰人的投降,改组荷兰共和国的政府机构,派遣帝国警卫队在荷兰共和国的军事要地修建长期驻守的军营。

这些帝国警卫队的一切补给,不需要林皓达掏出一分钱,完全由荷兰共和国供养,21世纪美国驻军的那一套霸王策略,倒是被林皓达继承的挺完美

如此不讲道理的协议,荷兰人自然不乐意,国内有外国驻军就已经够丢人了,还要自己掏钱养,这算什么

可惜,反对的声音在军队的刺刀面前,显得如此无力,要是道理管用的话,世界上就不会频频发生战争了

荷兰人的抗议与后世中弱国对强国的抗议一样,毫无威慑力,林皓达甚至连回应都懒得搭理,在提拔一批愿意与自己合作,不会唧唧歪歪的荷兰有识之士后,林皓达就可以安心带着军队回援法兰西本土了。

在荷兰共和国政府中为了自身利益与林皓达合作的有识之士的配合下,林皓达轻而易举的镇压了抗议无效打算暴力抗议的暴民武装,在荷兰投降的大势下,真的不要命拿起武器反抗的人真心不多,自然也形成不了什么气候,如同旋起旋灭的农民起义一般,连个泡泡都没冒出来。

然而,在林皓达不知道的千里之外的瑟堡地区,一场足以在后世中名列史书的经典战役却在徐徐展开。

5万帝国警卫队和1万青年近卫军在忠诚且高效的林皓达政府中,很快就开进了布列塔尼大区,并成功堵住了英国登陆的三万精锐部队的去处。

5万帝国警卫队的军事统帅是随着军队一起出现的卡尔森将军,也是这一次统筹全军的最高统帅,一万青年近卫军的军事统帅帕金森将军是这支六万大军的副帅林皓达的军队里是没有统帅和副帅军衔的,这只是一个虚职称呼,代表着指挥权的归属。

卡尔森将军与其他全面战争系统出产的将领一样,是林皓达的铁杆死忠,对林皓达围歼3万英国精锐的命令自然要不折不扣的执行。

而且,6万大军围歼三万英国军队,怎么看都是占据绝对优势的战役,卡尔森将军自然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