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意想不到(2 / 2)

第一古人讲究一个‘父母在不远游’。而且按照惯例,贾敏死后林家是要给她守孝的,林如海要守孝一年,林黛玉是要守孝三年。纵然齐国的守孝制度没汉朝那么苛刻,但闭门谢客是最基本的。

可林家没有,非但没有,林如海还好好的当着巡盐御史,仍在做官,这里就是一个非常不妙的信号。原著开篇时候贾雨村说的话,他是在林如海刚刚当时巡盐御史的时候去林家教林黛玉的书,然过了一年后贾敏一疾而终,林黛玉侍汤奉药守丧尽哀。

也就是说林如海当刚刚当上巡盐御史的时候儿子没了,第二年老婆贾敏没了。

再联想到张如圭之后对贾雨村的话,说朝廷要起复旧员。

贾雨村怎么丢了官职的?

说他最初的时候考上了进士,然后选入外班。做了几年升到了知府,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大怒,即批革职该部书一到,本府官员无不喜悦。

一句话说话,就是贾雨村做官后虽然有些真材实料,但和上司平级下级都处不好,人有些傲慢自恋,偏偏又是一个贪财暴虐的货色。这简直就是犯了官场所有忌讳,结果就被上司参了一本,丢官了。

前面就说了,齐国有科举,三年一春闱,进士就会多出一百来个。官位什么的一向都是供小于求,没家世运气又不好的,说不一定一辈子都会当一个后补官。

那怎么朝廷突然要起复旧员了?而且像贾雨村这样,以‘擅纂礼仪’为罪名被革职的人都有机会复起了,一般来说是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的。

依着书兰看来,这事只有两种可能,一就是新皇登基下的特恩令,新皇登基的时候总是要下恩诏,已示自己是仁德之君;二就是朝廷上突然有大量的官员突然没了,朝廷急需有经验的人才上岗运转,若是这种情况,那么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京城有变。

但无论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都表明了一件事,那就是这两年内夺嫡之战会强烈的爆发,说不一定又会上演一出逼宫的戏码了,也不知道这次倒霉是哪位皇子。

御史本来就有查纠百司官邪、天子耳目风纪之职责,如奉命担任巡盐御史,依照规矩自然就担负着查察盐政、纠举不法的使命。江南盐商之富是天下闻名的,巡盐御史是监督盐务的官员,盐官盐商能否赚到钱全都得仰仗巡盐御史。

因此巡盐御史完全能算得上是全国最好的肥差,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在巡盐御史这里恐怕得多番几十倍。

但这个位置也是伴随着危险的,尤其是在夺嫡之战爆发的时候,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哪里会被那些野心勃勃的皇子无视了,恐怕林如海的儿子和贾敏的死和这事有牵连,不然他怎么宁愿死在巡盐御史上,也不丝毫不顾林黛玉,不肯退下来。

纵然林如海喜欢林黛玉,可原著中也说了,林如海将林黛玉假充养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可见林如海对于儿子还是有些执念的。

儿子媳妇都因为这个死了,女儿又是迟早都要嫁出去是别人家的人。林如海已经生无可恋,或许那个时候他唯一的目标就是干掉害死贾敏和儿子的仇人吧!

只是到底林黛玉还是自己的血脉,当时局面又那么危机林如海也恐自己唯一剩下的孩子折在了这上面才硬将林黛玉塞给贾府的。

贾府当时或许不是小看林黛玉小看林家,因此只派了三等婆子来接林黛玉,而是京城的局势更紧张,他们不能也不敢随便派人下江南,一个不小心就会被人当成叛党让头上的人收拾了。

原著说也说了,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贾宝玉,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

至于那些编排林黛玉的话,是等到薛宝钗入京后才开始流传出来了,最初也只是说林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林黛玉身为巡盐御史的嫡女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资本,再说了原本主子就得有主子的样子,像贾宝玉那样给丫头赔礼做小什么的,原本就不对没主子样的。

后来等着林如海去世后,那些不堪入耳话,才传了出来,说什么林黛玉一草一纸都是用的贾府的。一句话说完,就是贾府嫌贫爱富踩低捧高呗,但也侧面能看得出,林如海的威慑力很大。

不过如今林黛玉有了兄长,林如海也没有当上巡盐御史,未来林家会怎么样还真不好说。

只是……书兰潋目,之前没想到林家,她还没有想到这么多的事,如今自己儿子可是在皇上身前做御前侍卫的,有些事情还得和他说说,让他有个警惕才行。

救驾之功书兰没想林树玉得,只要他能平安就好,这事她还得好好想想怎么说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