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通常意义上,“帝国”是一个历史概念。它一般包含三个基本特征:其一,统一辽阔的国土小国家没有帝国;其二,统治或高度集权民主制没有帝国;其三,强大的军事扩张无扩张不成帝国。
而唐之后的朝代不管有多富有,多强盛,但却没有任何一个可以被称之为帝国的。
究其原因,钟御认为主要是宋以后,地方政权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并且文人是指开始从以前的佩剑习武慢慢的转变成了吟诗作对。
属于统治阶级的士族文人,慢慢地朝着手无福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发展了。失去了武人的悍勇,国家也就变得慢慢的失去了开拓性,倾向于保守
所以那个时候的士族,大多养的都是一些手持木棍,没有利器的家仆,并且人数也不多,顶多只有他送十上百人罢了,还大多贪生怕死,没有效忠之心。
那像隋唐之前,养的都是一些比朝廷正规军,还要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士兵,并且人数动不动就他成百上千,简直比地方维持治安的军队还要人数更多。
就这样,这支人数上10万的军队开向了西凉,用来作为抵御西凉军进攻的第一波援军,主要作用只不过是维持眼前的防线,并且占领更多的落脚点罢了。
随后还有人数约为20万的第二波士族援军,将要开往关中地区。进行在战场稳定下来之后的大规模反攻,那些关东世家打算借此机会,一举铲除那些关中世家,好为所有天下士人除此大患。
当援军开到长安城之后,迅速的分向了各处防御战场,让本来在西凉军经过又一次扩张后,人数多达三十余万的大军猛攻下摇摇欲坠的防御线,立时又稳固了下来。
战场形式进入相持阶段,虽然朝廷凭着十几万人想要反攻不太可能,但西凉军想要攻破这十数万装备精良,军心稳定的大军防守阵线更是天方夜谭。
又过了一个月,第二批人数达到了20万的士族援军,在各方士族齐心协力的调度下,用了最快的速度达到了长城。
得到援军的长安城战场,立刻开始了大规模的反攻。经过了一个月的战争消耗,不管是长城的守军还是西凉方面的攻城军,都精疲力尽。
此时刚刚得到一批人数有20万的生力军,哪能还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不趁西凉军正精疲力尽,准备修养的时机,趁机偷袭,一举打垮他们。
难道还要等他们已经修养完毕,大军再次整顿旗鼓,回复最鼎盛的战斗力时,再来等待他们的汹涌进攻吗。
20万大军如同浪潮一般卷了过去,将早就如同已经到了极限西凉军,如同礁石一般轻而易举的淹没。
还剩下他二十余万的西凉军顿时大败,斩首10万,只留下了十余万人逃往了他的老家凉州,准备再次招兵买马,重整旗鼓你,反攻回来。
朝廷则趁胜追击,一路收复郡县无数。最后与再次恢复实力的西凉军在天水郡,隔着渭河相互对峙。
中平元年七月,此时距离钟御统一整个南方,已经过去了他大半年。在这其中,大汉朝廷终于发现自己南方,已经崛起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再疆土面积上已经毫不逊色于自己。
然而此时已经被西凉之乱搞的焦头烂额的大汉朝廷,已经难以顾及到南方的局势,只能在几个重城屯驻重兵,小心把守。
虽然他也不太认为南方那个刚刚崛起的帝国,能够有余力来进攻自己。恐怕他如大多数刚刚兴起的帝国一样,正在忙着建设自己的内部体系和安抚地方的士民。
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领地内部建设的国家,哪里还有余力来进攻北方,这个军事实力强大的自己呢
要知道,北方可大多数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而南方恰恰没有良马,在战略上就不占优势。
所以尽管很气愤与担忧,在心里无比痛恨南方这个叛逆之贼。但是灵帝还是很明智的将所有的力量,都投入了西凉战场。
期待尽快的平定这个地方的叛乱,好集中全部的精力,来收复和抵御南方的进攻。
在这条方针和战略的指挥下,本来就已经落入下方的西凉军,情况顿时变得岌岌可危。
一批又一批的援军开往了西凉,明白自己已经生死攸关中士族,坚决地率领西凉本地的人誓死抵抗。
但战场形式还是不可避免的落入下风,你一州之力又哪里抵御得住,大汉北方远比西凉富庶的八州之力呢
战线从天水退到了陇右金城两郡,又从这两郡退往了武威郡;兵力尽管有所补充但还是从开始的刚刚二十万,变成了十多万,又变成现在的五六万。
只能勉强的抵御住朝廷在西凉,还部署的20万大军的进攻。西凉本就人少,原本在册的人口也不过他50万人左右,就算加上关中三郡,全部的人口也不过他百万人左右。
之前,西凉叛乱,从整个西凉关中裹挟了他20万男丁从军。朝廷为了抵御叛军的进攻,又抓了他数万十数万的人来充当炮灰。
经过这一番消耗,整个西凉与关中,人口大为减少,估计也就他四五十万人了,男丁更是不知道还有没有剩下他三四万人。
第91章西凉之乱三求推荐
所以想要从那些百姓当中抽取壮丁,再次拿来当炮灰补充自己的消耗是不可能了。
现在那些西凉军之所以能够支撑下去,完全是他们背后的羌族害怕,汉朝会秋后算账。
清算他们之前率先挑起叛乱的罪责,所以才不断的给那些西凉军送钱送兵送粮,好让他们拖的越久越好,直到拖着汉朝没有耐心,放弃了平定西凉,或者进行招安。
但就算是这样,给予西凉军的支持力度也不算太多。毕竟之前羌族就投入他十多万的男丁,参与叛乱。
只不过是后来被汉朝前来平叛的军队,一股脑的杀了干净,只逃回了他,寥寥数百人而已。
让总人口不过百万的羌族元气大伤,全族只不过剩下了他20万人的男丁,为了保障自己族群的生存,又能够派出多少兵马用来援助西凉军呢
顶多他七八万能罢了,再多自己族群的生存就不一定能够保证了。那样就算成功的抵御,甚至打败了汉朝的进攻,但自己的族群灭亡了,这一切又有何意义呢
所以经过他大半年的战争,整个潼关以西可以说人口凋敝,再也经不起任何折腾了。
而那些关东士族之所以在那些西凉军,已经败退,在对朝廷构不成任何威胁,甚至只要一纸令下,那些西凉军就会举军投降的情况下,也不放过西凉军,还要继续穷追猛打。
就是想趁此机会将整个潼关以西的地方全部打烂,让那里千里无人烟,百里无鸡鸣。
自古以来,不管任何政权的基础都是足够的人口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