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砰砰砰”的火枪声连续响起,伴随着一个个的清兵从战马上摔落在地。
李率泰震惊的发现,在和船中的明军的对射中,己方根本占不到便宜。船上的明军有盾牌的防护,己方的弓箭很难越过盾牌命中敌人。而己方的骑兵目标太大,根本无法躲过对方火枪的射击。
而且面对火枪的弹丸,哪怕是骑兵穿着盔甲也根本无用,除了身披三层铠甲的白甲兵,甲的厚度也许能抵挡住火枪子弹的穿透。
而自己手下这些骑兵仅仅穿了一层盔甲甚至大部分还是皮甲,根本就没有不惧火枪子弹的白甲兵。胯下的战马就更不用说了,在李率泰的射线之中就看到不断有战马被火枪击中,凄厉的嘶鸣着摔倒在地,毕竟它们庞大的身躯是最好的射击目标。
“撤退”看到短短的时间内,已经有几十个骑兵摔倒在马下,李率泰不得不下令撤退。所有骑兵远离河岸,脱离明军火枪的射程。
可是脱离了火枪的射程,意味着清兵的弓箭同样无法威胁船上的明军,难道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这伙明军离开吗
就在此时,孔有德和耿仲明带着大军到了。
第三百四十四章前路受阻
“二位王爷”哪怕是心中对孔有德耿仲明二人瞧不上,李率泰也不得不倚着礼节给二人见礼。
“贤侄,情况到底如何呀”孔有德捋着胡须,装模作样问道,其实他早已看到李率泰部下无功而返的狼狈模样。
见孔有德这倚老卖老的样子,李率泰恨的牙根痒痒可又无可奈何,当初孔有德耿仲明二人在东江总兵毛文龙帐下之时,和早已投降了后金的李率泰的父亲李永芳打过多次大战,可以算得上是死对头。
不过孔有德参加东江军之时,李永芳早已投靠了后金,而没等孔有德降清,李永芳早就死了,两人并不是同僚,不过到底是同一代的人物。而孔有德的年龄又比李率泰大十多岁,再加上爵位高出李率泰许多,称呼李率泰一声贤侄也不为过。
“明军都乘坐船只,有盾牌卫护,而且火铳极为犀利,末将拿他们没有办法”李率泰木着脸,面无表情的简单介绍了情况。
“贤侄,你还是年轻啊不过就是几十条船罢了,有什么难对付的。”耿仲明在一边搭腔了,边说还边以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看着李率泰。
李率泰心中怒极,却又无法把火发出来,只能转而冷冷一笑,“二位王爷久经战阵,又是刚从明朝归顺我大清,想必一定对明军的战力极为了解,不如这股明军就交给二位王爷对付吧。”
“哈哈哈哈,好说好说,贤侄就带着手下在一边歇着,看本王是如何对付他们的”孔有德哈哈一笑,扭过头来不再看李率泰。
你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崽子懂得什么领兵打仗当年老子纵横齐鲁半岛之时,你还在你娘怀里喝奶呢
其实李率泰也已经二十来岁,不过他人长得面嫩,白白净净的,所以一直被孔有德等人瞧不上。
孔有德当即下令,命令宋辅国带着骑兵绕道赶往明军船队前方,砍伐树木堆集河中,堵死明军船队前进之路。这条河也就十丈来宽,很容易堵塞住。
然后又下令手下熟悉水性的步兵涉水过到河的对岸,然后从两面开始夹攻明军船队。
孔有德耿仲明的手下多是原东江军以及登州军旧部,大都熟悉水性。十来丈宽的河流,深不到一丈,很轻松的就能渡过。
等一半的步兵渡过河后,孔有德便下令全军追赶明军船队,从两面开始夹击。
紧靠人力划桨的船只,在河水中行进的速度不快,看着后方从两岸追击上来的清兵,任思齐皱起了眉头。此处距离运河至少还有三里的路程,这一段将是岱山军最为凶险的旅程
一万多清兵士兵已经追击了上来,从岸上向河中的船只不住的放箭,岱山军火枪手也在船上不住的还击。双方都不时有士兵惨叫着被对方击中。
和满八旗兵不同,孔有德尚可喜的部下以前都是明军,若论齐射的本领比满八旗差远了,估计就连李率泰的部下都不如,因为李率泰的手下都是跟随李永芳最早投降的汉人或他们的后裔,二十多年的同化,早已和满人无异
所以二人的部队中弓箭手的数量不是很多,可是火铳手却是不少,在一万多汉八旗兵中,足足装备了一千五百火铳手,比船上岱山军的火枪手还要多。
同样在盾牌的护卫下,清兵的弓箭手和火铳手开始向河中的岱山军不断射击。弹丸和弓箭的密度要远远超过岱山军火枪的还击。
船上的岱山军士兵就觉得噼里啪啦的响声不断响起,那是盾牌被清兵击中所发出的声音。岱山军的盾牌都是松木或者藤木编制而成,外面包着一层铁皮,就质量来说可以说是上乘,其中一部分是岱山的工坊所产,另一部分是花了大价钱从杭州等地的军器作坊采购,一般的弓箭乃至火铳子弹根本击不透。
持着盾牌的岱山军就觉得持盾牌的手被震的生疼,不得不用双手死死的把持住。
其实就双方的距离来说,清兵火铳手在岸上往位于河心船上的明军射击,距离也就七八丈远,不住二十步。处在火铳的最佳射程之内,可问题是孔有德的手下的火枪质量太次
清军的火器大都是从明军手中缴获而来,而明军火铳的质量简直不敢恭维,都是人工打制而成,尺寸不一不说,质量极差。军中铁匠为了省钱,打制火铳时根本不舍得用料,造成铳管极薄,很容易炸膛。在明末时军队中的火器已经非常的普及,可是就火铳来说,军器库中的十支能有三支能打响就不错。
所以清兵的火铳虽多,可是给岱山军造成的伤害却不是很大,只是偶有透过盾牌缝隙的弹丸能造成少许的伤亡。
真正给岱山军造成较多伤亡的却是清兵的弓箭手,不愧是从军二十年的老将,孔有德指挥的弓箭手射击的角度极为刁钻,他们不是平射向河中的岱山军,而是远远地躲在后面抛射。
无数的箭矢越过前面的清军火铳手,越过河岸,飞到船队的上空,然后自上而下飞来,岱山军盾牌都是平举着防范来自河岸的射击,哪想到会有弓箭从头顶落下。很多士兵被箭矢射个正着,惨叫着噗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