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5(1 / 2)

秀才的逆袭 任国成 2318 字 2023-10-14

答应

而且人在北岸,孔有德和耿仲明二人又无法直接指挥战斗,现在能做的唯有命令北岸的五千步兵绕道下游泅渡过河前去支援。

在孔有德的命令下,五千清军步兵向着下游而去,试图泅渡上岸支援。

见到运河上李彦直统帅大军前来营救,任思齐的心落了下来。为了给南岸的清军以压力,他下令船上所有火枪手全力攻击南岸的清军,并作出试图登岸的举动,逼得八千清兵不得不留下三千人来防止河中明军下船上岸。于此同时,任思齐又派了位于最后的二十条江船掉头往下游去阻止北岸的清军泅渡。

有船上明军在,北岸的清兵根本就无法再渡过河,也根本不敢再下水,逼得孔有德不得不召回这五千步兵,改派三千骑兵绕道前去南岸支援。

在河的上游五里处有座小桥,清军骑兵可以从那里绕到南岸去。

运河中的船队处于和清兵相持阶段,现在援军成了决战的主力。

七千步兵列成方阵之后,运河上的火炮停止了轰击,步兵方阵迈着整齐的步伐,踩着鼓点向着清军逼去。每一营中都有专门的鼓手,整支大军七八十名鼓手同时敲鼓,鼓声震天使得岱山军士兵士气高昂,鼓声传到对面的清兵耳中,震得他们骇然变色。

孔有德耿仲明手下的清兵,都是原东江兵和山东兵。自从投清之后,过惯了狐假虎威的日子,最近几年面对明军接连胜利,从无败绩。除了最近一年和大顺军作战打过几场硬仗以外,还从没有见过敢主动向他们进攻的明军。

连续的胜利,让这些八旗汉军也膨胀了了起来,根本瞧不起他们原本的同僚。

说来也怪,大部分明军在朝廷治下时战力都渣的不行,从来不敢打硬仗。可是一投到清兵阵营,战力立马提升了一大截,面对以前同一阵营的明军战力呈压倒之势。

这一方面是满人都军纪要求严格,对败军之将从不手软,导致投降的汉军再也不敢像从前那样。另一方面就是狐假虎威的心理优势了,背靠着无敌的八旗兵,这些八旗汉军也跟着抖了起来。

带队的清军参领何贵见到明军攻了过来,自然不愿输了阵仗,立刻指挥着五千清兵迎了上去。在何贵看来,明军的战力全都不值一提,哪怕是对面这支明军的阵列排的更整齐一些。

两支军队从相距两百多步的距离相互靠近,缓缓向对方逼去。

一千多个清军弓箭手走在最前,箭矢已经搭在弓上,就等着进入射程之后,立刻拉弓齐射。同样数量的刀盾手走在弓兵身侧,举着盾牌护住身边的弓兵。

岱山军的两千火枪手在船上早就装填好火药,全部端着火枪瞄向对面的清军阵列,以清军的密集程度只要进入了射程,断然没有不中的道理。

五千清兵有三分之一的人有铠甲,大多是绵甲,将领则多是锁子甲。剩下的也都穿着皮甲,弓箭兵是远程兵不需要近身肉搏,却也人人都有一领鸳鸯战袄。当然他们的甲胄大都是从明军手里缴获的,可是若论防御来说,清兵的防御要在大多数明军军队之上。哪怕这只是一支八旗汉军。

和清军相比,岱山军的装备就要寒酸了许多,除了人人一件的鸳鸯战袄之外,盔甲数量十分之少。毕竟岱山军成军时间太短,扩张的速度太快,以岱山工坊的产能还做不到给每人都配上一副盔甲。所以只有总旗以上的军官才能配上一副盔甲。

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战争一触即发

s:不太擅长描写战斗场面,总想写的更详细一些。晚上争取再加更一章。

第三百四十七章纸老虎

微风吹拂着田野,蛙声已经停歇,东方的天空火红一片,太阳已经跃出了遥远的海面。

在运河西侧无名河南岸,两支大军正在缓缓相互靠近,首先发威的是双方的远程火力。

岱山军中的一窝蜂飞天神龙等火器全部被带去袭营,军中又没有弓箭兵,主要是弓箭手的训练太需要时间,只有火枪这一种远程火力。因为害怕误射河中船上的明军,运河里船上的火炮并不敢再开炮。

可是火枪的射程只有一百来米,能击穿铠甲的有效射程也只有五十米。与火枪相比,弓箭的射程可达两百米,即使在一百米内也能射透岱山军士兵身上的鸳鸯战袄,强强弓五十米内甚至能击穿铁甲。而且弓箭的射速远远高于火枪,毕竟不像火枪那样需要麻烦的装填。当然汉八旗的士兵都是前明军,射术远不能和满八旗相比。满八旗士兵几乎人人能拉硬弓,而汉八旗近两万人中才有千余弓箭手,并且大部分弓箭手所用的弓并非清军那种强弓。当然在孔有德军中也有不少火铳兵,不过他们的火铳大都是从明军手中缴获,质量远不能和岱山军的火枪相比,过河的也有千余火枪手,不过都被留下防范河中的任思齐部三千岱山士兵了。可是就总体而言,岱山军的远程火力对清军并不占优。

当双方的距离约为一百五十米的时候,清军阵列前方的弓箭手已经拉弓进行了抛射。数以千计的箭矢斜着飞到半空,然后从空中呼啸着向岱山军士兵的头顶飞下。早在清兵刚举弓时,岱山军中所有的盾牌都被举起,举过头顶,护住了整个方阵。由于军中盔甲较少,岱山工坊便制作了大量的盾牌。每个长枪手除了一杆长枪之外还都配发一面方盾,内有持手,并绑绳索,不用时可以背在背后。除了火枪手没有盾牌以外,岱山军几乎人人都有盾牌,而火枪手则有在他们身前的小旗官和伍长负责保护。他们的盾牌不同于长枪手的小盾,而是高达一米五的巨盾,一面护在身前,另一面高举过头顶,即可把所有火枪手牢牢护住。

箭矢如雨打琵琶一样,噼里啪啦的落到岱山军的方阵之上。而岱山军的方阵仅仅是略微停顿了一下,继续顶着箭雨前进。偶有箭矢透过盾牌的缝隙射入士兵的身体,只要不是太过沉重的伤势,被射中的士兵都会拗断箭杆继续前进。而一百五十米外的抛射除了射中要害根本不足以给士兵造成重伤。